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人物>近代歷史人物>國學大師>

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

時間: 煒基15 分享

  俞樾是晚清時期一個著名的學者、詩人。俞樾一生著作無數(shù),當時曾國藩對其特別的推崇,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對他有知遇之恩。由于他性格耿直,不懂得變通,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結(jié)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

  俞樾(1821.12.25-1907.2.5),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城關(guān)鄉(xiāng)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jīng)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F(xiàn)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俞樾后受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jīng)義”,因而罷官。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shù)達40余載。治學以經(jīng)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海內(nèi)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所著凡五百余卷,稱《春在堂全書》。除《群經(jīng)平議》五十卷、《諸子平議》五十卷、《茶香室經(jīng)說》十六卷、《古書疑義舉例》七卷外,其《第一樓叢書》三十卷、《曲園俞樓雜纂》共百卷?!肚迨犯濉酚袀鳌?/p>

  國學大師俞樾的生平經(jīng)歷

  俞氏是德清的望族,自元末俞希賢遷居德清,先世多隱于農(nóng),故譜牒不著。至清乾隆間俞廷鑣(字昌時)及其子俞鴻漸(字依伯)只現(xiàn)三位聞人,俞樾是第四位。俞家雖多次遷寓,但俞樾每以德清俞氏自居,后來他親制了三枚印文,曰“德清俞氏”、“烏巾山舍”、“南埭村民”,又幾番在詩中語“吾邑烏巾山”,以示不忘德清故里及出生地。今德清縣南埭村尚存俞樾晚年主持修造之“四仙橋”,蓋橋建時他預(yù)感自己不日也將仙去,乃以“四仙”命名,四仙者,曰其遠祖、祖父、父親及他本人,并有橋聯(lián)在橋的南側(cè):“雙槳泛輕舟,綠水瀠洄南北埭;一條橫約略,青鞍安穩(wěn)往來人。”另橋北側(cè)亦有聯(lián)。

  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俞樾中進士第十九名。而在此前的復試中,他的表現(xiàn)尤為出色。這年復試的詩題為“淡煙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詩,首句即不凡,曰:“花落春仍在。”此句深得主考官曾國藩賞識,曾贊:“此與‘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宋祁詩)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在應(yīng)試詩中,俞樾詩顯屬力作,又弘揚清廷堅守家國的主旋律,遂將其名次移列第一。俞樾對曾的識拔之恩感激涕零,豈料他畢竟太書生,不善應(yīng)對,不會做官。按說他至少可做到學部堂官,卻僅當了一任河南學政便被御史彈劾,削職歸田。

  俞樾回到江南,在蘇州租屋住下,杜門撰述,“原本經(jīng)典”,而向文本深處求義理,他自稱這段生活是“閉戶曾窮皓首經(jīng)”。他為在蘇州的寓所主室取名“春在堂”,自云“雖名山壇坫,萬不敢望,而窮愁筆墨,倘若有一字流傳,或亦可言‘春在’乎?此則無賴之語,聊以解嘲,因顏所居曰‘春在堂’。”可知春在堂據(jù)“花落春仍在”句演繹而來,大約同時他一面也教授弟子。咸豐十年(1860)春,彼時他主講于蘇州紫陽書院,因太平軍攻克江南大營,于是自蘇州避戰(zhàn)亂至德清縣新市鎮(zhèn)居留半月。他有個弟子童米蓀,就居新市鎮(zhèn)西廟前,其間陪他曾游鎮(zhèn)上名剎覺海寺。他對覺海寺雷書軼聞極感興趣,且予以考證。他在《右臺仙館筆記》中寫道,吳興德清新市鎮(zhèn)覺海寺殿宇宏壯,唐時所建,巨材髹漆,積久剝落,見倒書跡曰“酉、候、李、約、攸、利、火、謝、均、思、通”十余字,鎮(zhèn)人皆言雷神所書,數(shù)百年來無人能釋,他考訂為伐木人所刻,且有岳陽樓佐證,非神仙所為。而《春在堂隨筆》中更見他對德清史地之諳熟,如德清舊有地名武林頭(在今乾元鎮(zhèn)),他考證后說,“武林乃五柳之誤。《明史·地理志·湖州德清下》,有下塘巡檢司,后遷五柳港口,即其地也”;又如吳江陳宋恕《春秋輿地譜》于浙江首列叟瞞,曰今湖州府武康縣,他從《左傳》、《國語》、《說文》考出,“今武康縣為防風之國則可,為叟瞞之國則不可”。

  鼎臠親炙,桃李親栽,由于著作等身,聲譽日隆,不少書院都慕名請俞樾授課,一時“門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其中也包括德清前溪書院與德清學子。”同治六年(1867)冬,俞樾偕姚太夫人回德清治父葬事,選址于金鵝山之原祖塋之側(cè)。以后每歲蘇杭往返,他都要繞道回德清一次,“上先人冢”。因之任教于德清前溪書院(一名周公書院,在儒學東),只授課欠短,時斷時續(xù)。他在《自述詩》中深情寫道:“更向清溪向舊棲,一泉一石總留題。雖然忝竊名山席,竟未看山到剡溪。”自注說:“浙江巡撫黃壽臣前輩薦余主嵊縣講席,然竟未赴。”當他已辭一切教席,且年逾八旬,于每月之朔望仍嘗親臨仙潭書院(在新市鎮(zhèn))授課二次,并為之撰《仙潭書院碑記》近八百字并篆額,又書“敬業(yè)樂群”匾額一方,懸于門廳之上,視為校訓。

  除祭掃、授課以外,俞樾也眷顧故鄉(xiāng)風物,懷思鄉(xiāng)人。同治八年(1869)春,他在掃墓之暇,游覽了慈相寺、半月泉、寶慶寺、蟠龍石諸勝跡,作有一組懷古詩。同治十一年(1871),他專往瞻拜西門城上柳侯祠,是祠供奉柳宗元祖父柳察躬,并作《柳侯祠》志之(見《民國德清縣新志》)。光緒十年(1884),他特陪孫俞陛云回德清趕縣試,果不出所望,中秀才第一名。光緒十三年(1887),當故鄉(xiāng)拱元橋坍圮亟需重修,他慷慨出銀三百兩資助,并欣然撰《重修拱元橋碑銘》。光緒十五年(1889),湖州各縣陷洪災(zāi),而德清尤甚,他聞之,印書一千本,以書款匯付德清賑局。他對德清的深愛愈老彌堅,一如他在晚年所撰《重建德清縣儒學記》中坦言:“余衰且老,猶倦倦然為吾桑梓之邦望也。”

  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2月5日),俞樾八十六歲,以“美名”謝世,葬 西湖三臺山東麓。臨終前作留別詩10首,代訃辭行。

  國學大師俞樾的成就

  俞樾是 晚清有影響的學者。他長于經(jīng)學和詩詞、小說、戲曲的研究,所作 筆記搜羅甚廣,包含有 中國學術(shù)史和文學史的珍貴資料。善詩詞,工隸書,學識淵博,對群經(jīng)諸子、語文 訓詁、小說筆記,撰著頗豐,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閑話》、《右臺仙館筆記》、《茶香室雜鈔》等,輯為《春在堂全書》,凡500卷。

  小說研究

  在通俗小說方面的重要貢獻是修改《三俠五義》,使這部小說得以廣泛流傳。 趙景深在1956年1月所作的 《三俠五義》前言中說:《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出現(xiàn)于光緒五年(1879)。1889年俞樾初見此書,認為第一回貍貓換太子“殊涉不經(jīng)”,便參考 《宋史》和《默記》等加以刪改;他還認為書中所敘不只三俠,“南俠、北俠、丁氏雙俠、小俠艾虎,則已得五俠矣。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俠之師也; 小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稱其從游戲中生出俠義來。然則此兩人非俠而何?即將 柳青、陸彬、魯英等人概置不數(shù),而已得七俠矣。”就改名為《七俠五義》,與《三俠五義》并行流傳。這里反映了俞樾關(guān)于小說的學術(shù)觀,可供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參考。

  他對小說的 藝術(shù)研究也很精湛,趙景深又說,俞樾對于這書的評話特性也有極好的比喻:“事跡新奇,筆意酣恣,描寫既細入毫芒,點染又曲中筋節(jié)。正如柳麻子說《武松打店》,初到店內(nèi)無人,驀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甏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精神百倍。如此筆墨,方許作評話小說;如此評話小說,方算得天地間另一種筆墨。”如果有人寫一部《中國俗小說史》,不可不能提到俞樾。

  
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相關(guān)文章:

1.清末國學大師俞樾介紹

2.國學大師張舜徽介紹

3.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介紹

4.國學大師

5.國學大師翟鴻燊觀后感

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

俞樾是晚清時期一個著名的學者、詩人。俞樾一生著作無數(shù),當時曾國藩對其特別的推崇,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對他有知遇之恩。由于他性格耿直,不懂得變通,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結(jié)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國學大師趙元任的簡介
    國學大師趙元任的簡介

    趙元任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也就是說他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先驅(qū)人物,與此同時她也是中國現(xiàn)代音樂學的先驅(qū)和中國科學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下面是學習

  • 國學大師馮友蘭的簡介
    國學大師馮友蘭的簡介

    馮友蘭是我國當代的一代杰出的教育家、哲學家,生平在教育界和哲學界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在馮友蘭死后,被譽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偉大儒學家,聲名響徹

  • 國學大師梁漱溟的簡介
    國學大師梁漱溟的簡介

    梁漱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國學大師,中國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中國鄉(xiāng)村運動的實踐者,有中國最后一個儒家之稱。下面是學習啦

  • 國學大師吳宓的簡介
    國學大師吳宓的簡介

    吳宓,中國現(xiàn)代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1941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創(chuàng)辦人之一,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著作有《吳宓詩集》、

6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