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做文綜歷史題的方法三個步驟

做文綜歷史題的方法三個步驟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做文綜歷史題的方法三個步驟

  縱觀近些年的試卷,我們可以看出當今歷史材料解析題具有如下特點:能夠很好的閱讀理解材料,能比較完整的完整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小編在此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到您。

  做文綜歷史題的方法三個步驟

  一、讀——是解答的前提

  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

  1.先讀問題,后讀材料。

  不少人認為要先讀材料,后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讀材料比較陌生,如遇到難懂的古文和外來材料甚至障礙更大,易于產(chǎn)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且在不了解答題要求和方向的情況下閱讀材料,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讀幾遍方可。所以,先讀題目設問,給材料內(nèi)容定位,明確答題方向、目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

 ?、倏磧深^,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nèi)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nèi)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不可漏讀。

  ②讀懂、讀透材料。對材料的閱讀,一般情況下應讀三遍:

  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nèi)容。

  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題的毛病。

  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擱置無效信息,并確定材料與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破解命題能力的考查方向。

  簡單說,讀題要做到三讀:讀題引、讀正文、讀出處。

  二、找——是解答的關鍵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無需將兩者截然分開。

  1.從材料內(nèi)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義時,要注意抓取關鍵詞語,不論題目所給的材料文字多少,無效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干擾程度多強,材料的含義往往就在幾個關鍵詞語上,它們是信息的集中表現(xiàn),是解題時所要用的重點。當然,也別忘了有時關鍵信息還可能出現(xiàn)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紹和出處上,它有時會給解題以一定的暗示和啟發(fā)。

  2.從材料與課本的關聯(lián)——找取相似點。

  試題雖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設問,但迄今為止,任何一道材料題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與課本有不可分割的關聯(lián),“貌離神合”于課本知識。這里的關聯(lián)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確定了材料與課本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lián),這樣材料便與課本聯(lián)系在一起,回答問題就不難了,甚至有的設問可以在課本中“對號入座”。

  3.從材料內(nèi)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

  材料解析題,顧名思義是要求把對問題的回答建立在對材料的分析應用上,突出運用材料論證,說明問題的特征和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充分發(fā)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互相對照,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的行文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以糾正在答題時拋開材料或設問,隨意發(fā)揮、答非所問的錯誤傾向。

  注意:一般來說,定位詞前都會有關鍵的限定詞,提供答題的信息。

  答案來源不清:根據(jù)定向詞確定答案來源

  答案表述不準:根據(jù)定法詞確定答題思路

  答題內(nèi)容不明:利用定位詞確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據(jù)定向詞,確定答案來源

  公式二、根據(jù)定法詞,確定答題基本思路

  1、概括:(歸納、概括、指出、解讀)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響)

  3、比較:(比較、有哪些異同、變化)

  4、說明:(原因、內(nèi)容、影響、特點)

  5、評析:(你認為、有何認識啟發(fā)等)

  6、列舉:(列舉、舉出、哪些<史實>)

  定法詞既承擔命題人對學生歷史學科思維方法的考查,又為學生正確解題提供思路和方法

  公式三、利用定位詞,確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

  原因、條件、目的

  內(nèi)容、表現(xiàn)、特點

  影響、作用、經(jīng)驗、教訓

  三、答——是解答的落點

  材料解析題的讀、找只是為最后的解答作準備,答才是最終的落點。這個落點是否準確、恰當、完美,是否能夠充分體現(xiàn)命題的意圖,還要做到“六個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問。除了材料小論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題基本上有多個設問,設問間往往是相互緊密聯(lián)系著的,而第一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否準確、完整,直接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因此,第一問作答一定要細心推敲,力求全面準確。對起點設問的錯認,將會誤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審準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據(jù)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據(jù)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得出結(jié)論”,“比較材料……”,“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nèi)容的本質(zhì)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轅北轍”,造成“勁沒使到點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設問分值。每個設問后的括號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不能置分值于不顧,自己熟悉的問題雖分值小也大肆鋪張,不熟悉的問題雖分值大卻片言只語。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

  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如何,直接決定著得分差別。

  5.注意史學觀點的運用。

  運用基本的史學理論觀點分析材料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這是歷史闡釋能力的最高要求,要從具體材料中得出這一基本觀點,那就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思考問題。同時,運用史學觀點進行材料分析,還可以有效辨別觀點錯誤的材料,增強對歷史事物的主觀判斷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場、意圖、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利于對材料進行辯證、歷史的分析、解決。

  6.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對于材料解析題的文字表達能力,要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么答什么,不必展開。另外,答案用語要規(guī)范,準確使用“應試語言”,不能濫用文學性的修飾語,歷史卷不能當成語文卷。

  古人是怎么學習歷史的?

  讀歷史才能有用呢?

  當你讀一本歷史書,讀到書中的古人面臨重要的抉擇關頭時,請你這時立刻把書合上。

  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處對方的位置時,你會如何決定?做什么樣的決定?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書打開,看看這個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樣的決定?他的決定帶來的是成功還是失敗?原因何在?然后比較自己與古人,在選擇和方法上有何異同之處?

  這種學習歷史的方法,重視的不是“記憶”,而是“思辨”。

  像呂祖謙這樣學歷史,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鍛煉,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來一步步鍛煉自己的思辨。最后不僅歷史知識會有所增長,連處世智慧也會不斷提高。

  事實上不只呂祖謙這么讀歷史,清代的名臣左宗棠也是這樣讀歷史的,他說:

  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己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后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

  左宗棠比呂祖謙更進一步,他不但要讀史者“設身處地”地思索古人為何這么選擇,還要我們當自己面臨現(xiàn)實中的抉擇時,去設想如果是你學的那位古人處在這個環(huán)境下,他會如何做出決定。

  歷史學所以在古代如此被重視,絕對不僅僅是為了“陶冶人文情懷”“豐富人文素養(yǎng)”而已。古人重視歷史,是因為歷史有很強烈的實用性──它教導人們?nèi)绾螐那叭税l(fā)生的無數(shù)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敗的道理。這也就是太史公所說的,讀史是為了“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太史公自序)、“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報任少卿書)。

  如果你讀完了一本書后,書還是書,你還是你,沒有任何改變,你就等于沒讀過這本書。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書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不斷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運用前人的智慧,最后將書上的道理與自己的生命融合為一體,讓古人的智慧為己所用。

  這樣讀書、這樣學歷史,才是真正有用的方法,歷史學也才能成為一門真正有用的學問。


做文綜歷史題的方法三個步驟相關文章:

1.文綜歷史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2.高考歷史高分必備答題技巧及思路

3.高考歷史復習的方法與捷徑

4.高考歷史第二輪復習重點,歷史提分的3個技巧

5.高三秒殺文綜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正確答題的方法技巧總結(jié)

4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