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學科教育 >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的設計培養(yǎng)

時間: 若木1 分享
【摘 要】: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問題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情景,問題設計應適度,設計開放型問題,迷惑型問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內容、課題要求等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問題,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既是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問題設計 思維能力 求知欲
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人類恒久不變的主題,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是社會賦予教育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全面地發(fā)展。新課程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高水平的思維來學習,通過問題解決來構建知識。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是關鍵。初中化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一方面來源于教材;另一方面來源于學生。教師提出問題的角度、層次、要求,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內容、課題要求等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問題,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個性特長,這既是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營造創(chuàng)新的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開放的,真實的問題情景,如真實的事件,真實的現象等,盡量引出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概念、原理等。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教師要準確地給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學的主宰”轉為“合作學習中的首席”,既要保持必要的權威,又不能以絕對真理的擁有者自居。要相信學生自學自悟的能力,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fā)。鼓勵學生向書本挑戰(zhàn),向老師挑戰(zhàn),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問題情景的設置,常常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狀態(tài),在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下,學生探究的熱情高漲,必然會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設計比較型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推理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比較型問題。比較才有鑒別,從已知的各種材料中,特別是一些性質相似的物質中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得出規(guī)律性的知識,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如 課題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學習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制法、用途后,學習一氧化碳,教師讓學生比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組成,結構有何異同?由組成、結構預測其性質相同還是不同?學生推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相似或差別很大。
然后,在教學實踐中再引導學生比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異同,最后得出結論,組成元素種類相同,但結構的微小差別導致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差別很大,驗證了物質的組成、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教學中掌握了知識,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三、問題設計要適度,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通常是指智力活動的速度,同時也是化學學科所要考察的學科素養(yǎng)之一。對中學生來說,思維的敏捷意味著反應的靈敏,接受信息迅速,學習知識與技能時容易得要領,而且面對紛雜的局面能做到思路清晰,善于發(fā)現問題,對問題理解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出難度適中、符合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其學習動機,其思維積極性也就自然產生。教學中一個巧妙而適度的問題,常常可以一下子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問題的引發(fā)性,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fā)學生直接參與提問,學會提問的過程就是思維升華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
四、設計開放型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在培養(yǎng)分析、比較、歸納問題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開放型問題能夠給學生提供思維創(chuàng)新和探究的空間,每當教師圍繞課堂教學設計出較好的開放型問題時,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就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就容易產生尋求變異,伸展與擴散的思維能力,如教材中二氧化碳能使蠟燭熄滅的實驗,教師提出問題,你能用幾種方法證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學生會設計出很多種方法,驗證的過程中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經過師生共同探究,分析實驗成功失敗的原因,既掌握了化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在此過程中,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五、提出聯想型問題,培養(yǎng)學生聯想思維能力。
聯想思維就是有一個事物聯想到另一個事物的過程,它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各種不同屬性的事物反映在頭腦中便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聯想,如相似聯想、反向聯想、因果聯想、相關聯想等,不少學生化學知識掌握差,大多是缺少必要的聯想訓練,聯想思維能力差造成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利用上述各種聯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特別是在章節(jié)復習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知識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聯想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既掌握了化學知識又發(fā)展了能力。
綜上所述,教會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從討論中捕捉有效信息,學會對交流內容進行整理、歸納、提煉和升華,提高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參與意識。使合作真正成為探究活動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與探究,關注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益。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提出問題,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又可體現教材中以人為本,實現教學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的素質教育觀。
2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