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相對來說靈活性比較強,在課改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轉型過程中,探討學習方法和模式成為一種趨勢和教育改革的重點。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習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相對來說靈活性比較強,在課改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轉型過程中,探討學習方法和模式成為一種趨勢和教育改革的重點。
異質就近組合
異質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人左右。這種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需將學生分出層次,可減少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礙,且課堂上無需重新調整座次,操作比較簡便。這種“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也便于開展小組間的合作學習競賽,對初中低年級的學生更為適宜。
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自主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和分組議論。一般情況下,小組學習活動是隨機的、松散的,而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則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學習活動。因此,為達到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使合作學習小組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教師在班級開展合作學習前,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學習的知識輔導和技能訓練。開始實施時,教師還要與學習小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標,安排恰當?shù)?、明確的合作任務。合作學習小組的組長可由學生采用輪換制產生,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
任務驅動組合
任務驅動組合是指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興趣、愛好自主進行的合作學習組合。任務驅動組合學習一般以2~6人為一組。這類組合一般是同質組合,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小組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目標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
任務驅動組合學習的目標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自主設定,允許各小組確立的學習任務難度有所差異,小組學習的時間可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師還可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開展任務研究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這種以任務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定了柔性學習目標,營造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較好地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主動發(fā)展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2語文課堂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提供實踐空間,鞏固學習成果
“授人以漁?!薄缎抡n程》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也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jù)。我認為,這個“實踐”應該包括閱讀實踐和生活實踐。閱讀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獲取間接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而生活實踐,簡單一點說,就是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語文課標實驗教材》就體現(xiàn)了要引導學生親自實踐的開放性教學的特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的空間。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在引導學生領悟了“滿池荷花翩翩起舞,我與荷花物我相融”的美好情境后,學生興趣盎然,我適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美麗荷花的喜愛。有的同學畫了一幅畫,有的同學作了一首詩,有的同學來個即興表演……形式多樣,都充分表達了對荷花的喜愛,整堂課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疑導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古人言:“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辟|疑是學生主動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敢于提出問題,才能在學習上真正地“動”起來。 如在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時,我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運用“以疑導學”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經歷“無疑―生疑―質疑―釋疑”的學習過程,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和諧統(tǒng)一。
在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于是學生提出疑問: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宋慶齡故居值得寫的東西很多,為什么作者要單單描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沒有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問:“這些問題提出來了,靠誰來解決呢?”有的學生會回答靠老師。我明確地告訴學生:光靠老師是不行的,老師相信你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自己讀書思考去弄懂它。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急切地要求閱讀課文來解決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對于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以集體的智慧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自己解決了問題,從而完成了“無疑―生疑―質疑―釋疑”的學習過程,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一過程 讓學生在自己提問中解決問題,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幫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了他們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1.制訂分層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學目標調節(jié)并控制著課堂教學的進行。因此,實行小班化課堂分層教學的前提就是分層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師在教學前必須認真研究教材的內容,并了解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準備教學方案時,要根據(jù)學生層次上的差異制訂相應的分層教學目標,使學生都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甚至可以超額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將較差的這組的教學目標制訂為對生字和生詞的了解。對于優(yōu)的這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這種分層教學目標,不但能對不同差異的學生同時進行有效的教學,也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能避免因教學目標不適合所有學生而造成的困擾,進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對分層教學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準備教材的教學方案,還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仔細研究。全面考慮怎樣應付課堂的突發(fā)狀況,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思維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全面綜合地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將不同程度學生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互動中來,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的同時不能讓學生盲目地跟著教學思路的方向走,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互動教學
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認識到分層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對詳細的教學方式卻不是很了解。分層教學不單單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但不論用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之后才能進行分層教學工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實現(xiàn)學生間的取長補短,進而實現(xiàn)共同提高。所以,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不但能促進不同程度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且能使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互動教學模式,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進行。
4營造語文課堂良好氛圍
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是指教師在講課時情緒的外在體現(xiàn)。如,教學中的情緒、體態(tài)、神態(tài)等,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種輔助性教學語言。小學生不僅會在教師的講課中由教師的語言而“察其容”,也會通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而“觀其色”。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在無形中便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消極的教學態(tài)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成為阻礙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師以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促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時,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對小學生來說有著先入為主的主導作用。當上課鈴響起,教師步入教室的那一刻,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便開始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熱情洋溢的、啟發(fā)式的、民主的教學態(tài)度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則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所以,教師要以親和的、自然的、熱情的教學態(tài)度面對小學生們,適時調整好自身的教學心態(tài),塑造積極的精神面貌。
在教學中,教師應具體做到:1.微笑的上課形式。微笑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微笑面對小學生,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形象。如果教師表情嚴肅,經常板著自己的面孔,課堂上會使得學生感到緊張、壓抑、畏懼,課堂氛圍也會生硬、冷漠、沉寂。2.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明代教育大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边@就說明,教師教學中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學生,而是要以公平、平等的態(tài)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長處,通過學生自身的表現(xiàn),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欣賞。教師不要經常批評學生,應當較多的激勵、鼓勵他們,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習方式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習方式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