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的藥用價值
蓍草的藥用價值
蓍草(學名:Achillea sibirca)菊科蓍屬植物——高山蓍草(Achillea alpina L.)、歐蓍草(A. millefolium L.)和云南蓍草(A. wilsoniana Heim.) 的全草。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蓍草的藥用價值,供大家參考!
蓍草的藥用價值
【藥名】蓍草
【別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飛天蜈蚣、鋸草、蓍、亂頭發(fā)、土一支蒿、羽衣草、千條蜈蚣、一枝蒿蒿。
【入藥部位】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苦、酸,平。
【歸經(jīng)】歸肺、脾、膀胱經(jīng)。
【功效】解毒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乳蛾咽痛,泄瀉痢疾,腸癰腹痛,熱淋澀痛,濕熱帶下,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感想末調敷。
【使用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蓍草的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蓍草總酸流浸膏 3.75g/kg給大鼠口服,顯著抑制蛋清性足腫脹??偹?.5g/kg給大鼠口服,連續(xù)7天,對棉球肉芽腫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顯。去腎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腫實驗表明,總酸抗炎作用不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表現(xiàn)的。總酸對切除腎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時間也無明顯影響。從總酸中分離出琥珀酸、延胡索酸和α-呋喃甲酸。分別給小鼠皮下注射1/4半數(shù)致死量劑量的上述各酸,以及安全劑量(本實驗為2.160g/kg)的烏頭酸,均顯著抑制巴豆油誘發(fā)的耳郭腫脹,延胡索酸與烏頭酸作用較弱。4種有機酸皮下注射,對大鼠酵母性足腫脹也有抑制作用,其中琥珀酸與α-呋喃甲酸作用較好。琥珀酸1.225g/kg、0.613g/kg,烏頭酸2.000g/kg皮下注射,均顯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烏頭酸3.000g/ kg、α-呋喃甲酸0.250g/kg、琥珀酸1.225g/kg皮下注射,均可顯著降低組胺誘導的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
2.解熱、鎮(zhèn)痛:琥珀酸1.00g/kg、延胡索酸0.50g/kg和烏頭酸1.00g/kg分別給家兔皮下注射,在注射傷寒、副傷寒甲、乙菌苗后2或3小時,有明顯的退熱作用。 小鼠口服總酸5.0g/kg,顯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小鼠分別皮下注射琥珀酸1.225g/kg、延胡索酸0.838g/kg、α-呋喃酸0.156g/kg,也均可顯著抑制醋酸所致扭體反應。但上述各酸和烏頭酸時熱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應均無鎮(zhèn)痛作用。 小鼠口服總酸5.0g/kg,l小時后小鼠活動減少,安靜嗜睡,并使閾卜劑量戊巴比妥納致睡眠小鼠數(shù)目增加。琥珀酸等4種有機酸,也有協(xié)同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致小鼠睡眠作用。
3.抗菌作用:10%鮮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紙片法,可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據(jù)報道,蓍草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主要含于其酸性乙醇提取物及酸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