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報告范文(2)
社會調查報告范文
三、xx村的教育狀況:
1、 全村情況:
1) 該村全部符合義務教育條件的適齡兒童有上學,小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亦可在政府支助下上學,都可以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yè),并且有約70%~80%的初中畢業(yè)生繼續(xù)讀書(包括高中和各類中專學校),如果家中的確是困難的,即使考上了也不能讀了。一般高中畢業(yè)就外出打工,極少留在村里。現時村里有大學生20~30人,2004年是考上大學人數最多的一年,但還是在10人一下。
2) 新的教育制度實行后,學校不能以任何名堂私自收取學生的錢,而政府撥款不夠,所以現在學校很難改善師資和設備,負債很多。
3) 村里有一所小學,不遠;學生上初中就要到鎮(zhèn)上;上高中的都要去縣城。
4) 村民都很支持兒女上學,對于孩子考上而沒錢去讀書的,家長都表示很無奈。
5) 村政府對貧困家庭的優(yōu)惠政策是:每戶減免一個小孩的學雜費。
2、 部分農戶情況及意見:
1) 被訪者有三個孫子讀書,兩個讀中學,一個讀小學。學校離家比較近,平常有賣課外書,假期不用上補習班,在家干農活,沒有電腦。
2) 家中有三個小孩讀書,分別上初中、高二和高三。家離學校大概一小時路程,家中所有人都支持他們上學。小孩除了正常上學外,還參加補習班,學美術,買了電腦。
3) 家中有兩個小孩在讀書,上一年級。學校不遠,沒有參加補習班和興趣班。
4) 家中有一女兒上學,升高二,學校不遠,在高崗中學。家人都說上完高中就不讓她讀了,原因是學費貴,每學期一千元左右,家里沒錢供她上學。除正常上學外,孩子沒有參加補習班等的課外活動,暑假回家割水稻。她除了買一些基本的學習用具外,還買了一些課外書。
3、 小結:
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大重要策略。由此,我國對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從2004年起,國家新增的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這說明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學校是造就生產力的生產力,盡管不直接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但學校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人,擔子更重,任務更大。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
(1) 家長的教育水平不高。
(2) 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還不夠。
(3) 教育體制落后,大部分學生不能順利升學,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改善:
(1) 加強宣傳,引導他們轉變觀念。
(2) 通過再就業(yè)培訓,拓寬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yè)門路。
(3) 鼓勵民辦教育,降低中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門檻,提高初、高中生的升學機會。
(4) 引進新課程改革,從小學開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畢業(yè)后的社會競爭力。
四、總結
“三農”問題是一個宏大的課題,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應該說是一個挑戰(zhàn),而如果從我國農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將農業(yè)、農村和農民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
因此,我覺得解決“三農”問題,應靠“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目前的稅費改革、農產品的產銷、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基層政府的管理、其他各種優(yōu)惠政策的落實。借此加快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農民確實感到實惠。另一手特別抓農村教育。目前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面臨著缺乏大量初、中級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有一定技術基礎的工人的尷尬局面,而眼下的農村基礎教育,將考大學作為惟一教育目標,專業(yè)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含量太低,即使是傳統(tǒng)的農村職業(yè)教育,一成不變的專業(yè)設置和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農村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的同時,對農村義務教育的目標、內容、形式、結構和布局進行全面改革。過去的經濟學講生產力三要素:人,工具,勞動對象。鄧小平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是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滲透性因素,人掌握了科學技術就是先進的生產力,工具的科技含量越高就越先進。
要真正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解決“三農”問題,還是需要各級政府扎扎實實做好基層工作,多多聽取農民的聲音,了解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實際困難和障礙,轉換政府職能,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五、結束語
通過此次下鄉(xiāng)實踐活動,我們不僅在實踐中深化了知識,而且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了解了xx村里農民的一些現狀。對小學的支教,對農村的深入調查,都將永遠在激情燃燒的夏天里留住!
社會調查報告范文3: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并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后的就業(yè)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后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尋找發(fā)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yǎng)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名,其中廣州大學名,中山大學1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yè)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yè)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fā)問卷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共5份,收回有效問卷5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tǒng)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fā)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yè)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么職業(yè)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占4%;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占1%;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yè)知識相去甚遠,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yè)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里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占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后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時候,有3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占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占了%。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yè)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會選擇周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yè)指導以及專業(yè)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yè)體驗,至于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各占1%。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fā)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huán)境都相對優(yōu)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xiāng)”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yè),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并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F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huán)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tǒng)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fā),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xiāng)”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后的工作打基礎。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
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品質,提高能力??梢娖鋵Υ髮W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抵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于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yè)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yè)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fā)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發(fā)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三下鄉(xiāng)”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fā)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也是培養(yǎng)和鍛煉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了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以上的農民有所了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yōu)樨熑?,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
看過社會調查報告范文的人還看了:
9.社會報告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