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常談》有感初中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經典常談》有感初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經典常談》有感初中1
讀經典,品中華五千年之古蘊;談經典,傳歷史長河中之瑰寶;而讀朱先生談經典,則是常讀常新,越讀越有嚼味。
《經典常談》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專題研究的成果。其中有對《史記》《尚書》這類通曉古今的典籍的解讀,也有對《說文解字》的研究,展示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漢字的發(fā)展與變遷。書中不乏有對詩詞歌賦的專題研究,板塊式的內容,使讀者能夠對講述的知識有系統(tǒng)化的了解,也能對某一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入具體。
這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但與慣常的學術性著作不同的是,朱自清先生著書的語言簡練明曉,深入淺出,可以稱得上是一本精彩的學術散文集。
朱先生的本意是通過這本書,中學生得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面貌。而事實上,讀完這本書,那些古文經典的面貌確實在我眼里煥然一新了。
在讀《經典常談》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熱衷于讀外國名著,看外國電影,甚至于讀一些外文原版書。也許是故事的取材離我的生活較遙遠,也許是語言的新鮮感,它們的陌生疏離感對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讓我手不釋卷、一冊接一冊地讀下去。雖然吸收多元的文化也未必是壞事,但在我鐘情于外國名著的同時,中國的經典名著卻被我冷落了。我在日常的表達中多了幾分“不中不英”的譯制腔,少了一份深沉含蓄的漢語言韻味。
讀《經典常談》讓我找回了方向。無論吸收來自世界哪方的知識,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我們的根,是最不能忘記的。《經典常談》中談及的名著,沒有故顯高貴的氣質,沒有生人勿近的面貌,有的只是那一份文化底蘊的沉靜,吸引著中華學子前去細細品讀。朱自清先生讓經典平民化了,更讓“讀經典”青年化,潮流化了。
讀《經典常談》,讀人人會讀、人人愛讀的經典,傳承與發(fā)揚人人應該知曉的傳統(tǒng)文化。
讀《經典常談》有感初中2
之前在當當網湊單買的,短小精悍。全書以經典書籍為綱,但集部太繁,沒能貫徹下去;順序則以小學打頭,繼之經史子集,最后附了兩篇指導大概和葉圣陶的評論。詳細的立意和布局作者已在序里說明。
具體內容,在經部中,作者對五經或其傳介紹得較為詳細,四書把它當作宋儒的思想來處理,非常簡略。史部除了史學成熟的經典史記漢書外,還選了個記言的戰(zhàn)國策。子、集,則都是泛泛而談。寫法上,作者主要談的是經典形成的過程,與后面的“敘述源流”類似,經典本身的內容談得不多。另外有時還有后人的整理、研究、評論等,但并沒有貫徹到所有的篇章中。
書中標明的參考著作,前面有幾個上古典籍受古史辨的影響似乎不小,后面就豐富各異了;但其中許多研究到現(xiàn)在都已感到陌生,不再是“繞不開”的書籍。不過我不了解學術史(尤其是本書涉及的“國學”這一新學術,盡管它未采用此詞作標題),無法展開來分析。
至于閱讀體驗,可能是受本書定位所限,太簡單、太短,翻兩頁忽然就沒了,戛然而止,給人一種根本沒寫完的感覺。也不知道當時的向導類書籍都是怎樣的標準,或許可以從學術史和教育史兩個方面研究一番。兩篇“指導大概”倒是詳細多了,但主要是談文學、談寫法。尤其是柳宗元的封建論,本涉及到郡縣封建之辨的重大問題,然而作者只是在最后提了一點點,反而費很多筆墨講文體之類的,給人感覺拐到旁門左道上去了。不過這點不是他的問題,主要是我的興趣不在文學上,跟他的著力點八字不合,故而看得昏昏欲睡。全書就當是讀了個近代學術史的材料吧。
讀《經典常談》有感初中3
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賞析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好書。朱自清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大家。無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春》《背影》還是《經典常談》,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讓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他的文字流暢優(yōu)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閱讀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受到朱自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作品。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瑰麗的色彩,同時還讓讀者對經典有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本書還是朱自清先生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經典的啟蒙讀物呢!全書共有十三篇,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詩、文等經典內容。這本書是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指南,也是國學入門書。
朱自清的散文結構十分優(yōu)美,當我在讀《經典常談》賞析中的《周易》時,發(fā)現(xiàn)整篇介紹自然流暢,井然有序,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朱自清是先講伏羲氏畫八卦的傳說、卜法和筮法,接著談到《周易》的由來、如何逐步演變成儒家經典的以及《周易》在民間的流傳與發(fā)展,最后才得出結論。
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詩經》中的內容,這篇文章的開頭說:”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边@樣的講解不僅讓人通俗易懂,更為其增添了不少趣味,也無形中拉近了我與傳統(tǒng)文化的距離,讓我漸漸愛上了經典,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更多的興趣。
讀完這本書,我終于知道了經典作品能千古流傳的原因,因為它在讓我走近千古文明的同時還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閱讀經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經典常談》賞析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不僅讓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讓我明白了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激發(fā)我對經典的興趣。讓我們一起閱讀經典,走近經典,走進古代,感受其中的魅力。讓經典的光芒永遠照耀著我們的心靈!讓經典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