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如何鍛煉語文能力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那么小學如何鍛煉語文閱讀能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如何鍛煉語文能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如何鍛煉語文閱讀能力
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小學階段,就要下氣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
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愿意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提出明確要求,教給預習方法
預習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過程中是個必要環(huán)節(jié)。一篇課文,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把字詞學習好為讀掃清了障礙。然后帶著問題學習,這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授新課,就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預習要求要明確具體:①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②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③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既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培養(yǎng)質疑解疑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促進主動探究、激活思維及促進求知興趣的作用等。
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不懂的問題。一位教師在講《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課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既然蝙蝠的眼睛沒有用,它還長眼睛干什么?”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五、抓住關鍵詞、句,把握中心內(nèi)容
一篇課文或一段話,讓學生讀課文時,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毫無目的地念一兩遍就了事。要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關鍵的詞語和中心句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讀書有的放矢,有思考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主要描寫了小興安嶺四季的優(yōu)美景色。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
六、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掌握課文內(nèi)容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時,要根據(jù)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設計幾個有意義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小攝影師》這篇課文時,為了幫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筆者精心設計了幾道思考題:①小男孩為什么來?②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③讀了課文,高爾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后很快就能清楚,課文主要通過高爾基讓小男孩照相這件事情闡述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七、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如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時,把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p>
這段課文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從學校的靜、動兩個方面描繪了一幅和諧美好的民族校園的景象。在教學閱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表示安靜的詞句,如“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等。這種讀的訓練不僅有層次、有質量,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怎么鍛煉語文閱讀能力
一、更新閱讀教學觀念,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比較死板,停留在教師讀、學生聽的階段,教師的閱讀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學生沒有閱讀的體會,無法真實地掌握課本內(nèi)容,產(chǎn)生不了學習的興趣,整體的學習成績不好。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種觀點和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教師要指導學生去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發(fā)揮主導的作用。要以學生自讀為主,把讀書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yōu)橹鲃娱喿x,增加學生自我閱讀的實踐,通過自我閱讀過程的建構,形成閱讀能力。
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有目的地多讀。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讀,但是不注意讀的指導,可能就會失去讀的效果。講讀一篇課文時,在精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就會使他們在反復讀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領悟作者的遣詞造句,文章的結構,才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掌握課文的寫作技巧。
實踐證明,有些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反復讀某些句子、段落,老師簡單點撥,要比講的效果好得多。讀不能讓學生無目的、無要求地讀,不能像小和尚念經(jīng)般有口無心、盲目閱讀,而是要帶負荷地讀———帶著老師留的問題去讀。讀的目的是為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深理解,因此,教師在指導讀之前要給予適當?shù)恼T導和質疑,讓學生自覺地在讀中思考、分析,達到自然理解文意,掌握新知的目的。
另一方面,讀寫結合。寫是閱讀的提升,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摘抄下來,如優(yōu)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寫作的手法等,長期的積累,能豐富學生的寫作信息,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樣就避免了遺忘知識,能夠手到擒來,及時復習鞏固。
二、珍視學生閱讀體驗,重視學生課外閱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培養(yǎng)學生個性。既然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鋪設了個性化的平臺,重視個性化解讀文本,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來思考,來判斷,那就要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跳水》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除了船長的這個辦法,你還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可以救孩子?”學生頓時議論紛紛,于是我就指導他們用自己的理解去閱讀這篇課文,通過閱讀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感受船長的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然后讓學生朗讀船長的話,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讀,把真實的情感讀了出來。體現(xiàn)學生個性,張揚個性,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不得少于95萬字,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內(nèi)閱讀而言,是指學生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也是豐富和深化課內(nèi)閱讀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通過深處閱讀可達到以下目的:(1)有效地彌補了課堂閱讀的不足。(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闊視野,獲得豐富的知識積累和現(xiàn)代知識信息。(3)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yǎng)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內(nèi)容和方法。閱讀課外書籍對學生的益處很多,但要讓學生識別書的好壞,讓學生讀一些思想性、知識性、文藝性較好的、積極向上的書籍。教師應提供他們參與書目的范圍。題材上,如:名人軼事、歷史傳記、民間故事、寓言、童話、幽默小品、史地常識及科普文章,并且篇幅要適當、內(nèi)容豐富、難易適中、生詞較少。農(nóng)村條件差的地方,班里可以成立“小小圖書室”,收集全班同學的課外書籍,以便于交換閱讀。課外閱讀不必像課內(nèi)閱讀那樣仔細,可根據(jù)愛好、篇幅和需要,進行瀏覽、略讀、精讀。閱讀過程中可做一些筆記,如名人名言、格言、諺語、優(yōu)美片段的感受、體驗等,不但使之學習知識不斷積淀,同時還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寫作能力。
三、重視朗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位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一方面,教師要做好示范。學生從教師的朗讀中,從教師的語氣、語調(diào)、表情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教師的朗讀要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的學生是喜歡聽教師范讀的,教師的示范發(fā)揮得越好,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在朗讀中要流利讀下來,不能間斷,不連貫,要讀得流暢、速度適中。
這樣才能把握語調(diào)和節(jié)奏感。再次,要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維探究。學生在閱讀時,要弄清楚,課文寫了什么,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描寫了什么特點等,這樣勤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學會聯(lián)想,注意知識前后字、詞、句、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孤立地去讀。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怎么鍛煉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币虼耍處熓紫缺仨氈匾暸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很多,例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guī)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nèi)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tài)、情節(jié)、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chǎn)生思維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鯨》一課時,《鯨》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分別講了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要讓學生了解鯨的這些特點,而從鯨的形體發(fā)生變化和經(jīng)歷了漫長的環(huán)境變化這兩方面的關系來理解鯨的進化過程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故事情境 ,讓學生轉化為魚將軍,讀文找理由說服鯨不能參加比賽的原因。“為什么說鯨不是魚呢?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根據(jù)?來,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遍課文?!睂W生有的找出“鯨用肺呼吸,說明鯨不是魚”,有的找出“鯨是胎生的”。當學生找出鯨的進化過程時,課件隨機出示課文的這部分內(nèi)容“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
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適應了海洋的生活。一種強烈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了,很快便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待教師教,便能自主地去學習了。不知不覺中,課堂學習在輕松愉快中結束了??v觀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課堂的生成性明顯提高,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更活。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在不同時機隨時注意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學生一旦有了新的興趣,也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感
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感,能夠推動學生“學文”“悟道”,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課文語言,從而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感是學生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共鳴,而引起的感覺。小學語文的課文中有較多能引起學生情感體驗文章,對于這些文章的教學,只要激發(fā)的合適,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只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情感因素,就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更好地吸收課文的語言,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更好地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這種閱讀習慣包括預習的習慣、認真的習慣、搜集信息的習慣等等。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例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因為當年的景觀都已經(jīng)不復存在,學生對“圓明園”的歷史背景十分陌生,為了讓學生能走近“圓明園”,我在教學本課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從電腦“網(wǎng)頁”上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了解有關“圓明園”的輝煌景觀,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和資料,學生自然就走進了《圓明園》,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不斷提高閱讀效率。閱讀時要去掉雜念,精神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心理。
四、傳授合理的閱讀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科學的閱讀方法很重要。很多專家認為正確的讀書方法對于孩子保持恒久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是必要的,正確的閱讀方法本身也可以固化為良好的習慣,成為孩子有效學習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孩子讀更多的書,獲取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樂趣。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指導學生精讀時,可以在閱讀每句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jīng)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談感受。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的方法加以運用,養(yǎng)成認真有效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鍛煉策略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diào)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因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有著自主意識的生動活潑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坦率真誠地面對學生,信任與鼓勵多于指責,允許學生犯“錯誤”,對于學生的回答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逐步明確正確的答案。
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提倡教師與學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在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交流。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質疑,共同探討問題,使師生成為交流的伙伴。
二、多讀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書
在抓好課內(nèi)閱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使“小閱讀教育”向“大閱讀教育”方向發(fā)展。從閱讀內(nèi)容來說,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小學生各方面都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會隨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對課外讀物的選擇,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比如,低年級要選擇推薦寓言故事、短篇童話之類的書籍,如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等;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在學校中也積累了一定量的科學知識,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向其推薦的讀物也應隨之而變化。
此外,教師、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個性特點,并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推薦課外讀物,以此來生發(fā)興趣。比如: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給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成才的故事,如《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向其推薦英雄保家衛(wèi)國,具有戰(zhàn)斗場面的讀物,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歡音樂的學生讓他們多讀《聶耳》、《貝多芬》的故事。
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我們重視加強閱讀步驟與方法的指導,告訴學生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課外閱讀學生常用的是略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方法,要遵循課內(nèi)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讀、品讀,最后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言。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讀,要求能了解主要內(nèi)容,并能簡要復述。
第二步細讀,理解主要內(nèi)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第三步熟讀,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yōu)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yǎng)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jié),豐富自己的詞匯,提高閱讀綜合效益。
朱自清在講到散文欣賞時曾說:“緩緩的細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美文只有精讀才能品嘗出其中的醇濃的汁味。略讀一般適用于內(nèi)容比較簡單的文章,這種閱讀方法既能節(jié)省時間,又能最大限度地獲得信息量。別人總結過的種.種閱讀方法,我們不妨可以借鑒一下:提綱法、標記法、摘句法、標題法、結構法、提問法、游覽法、串讀法、跳讀法、逆讀法、背誦法等等。
相關文章:
小學如何鍛煉語文能力
下一篇:小學生語文快速閱讀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