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名稱由來_大別山氣候及地理信息
大別山座落于中國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和張八嶺。大別山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親愛的小伙伴們,大別山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我們可以了解一下。
大別山名稱由來
大別山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凡第一次聽到這個山名的人都覺得這名字太與眾不同了,為什么叫大別山呢? 追根溯源, 大別山名稱來源于我國第一部地理著作《尚書·禹貢》,《禹貢》中兩次提及大別(大別山),如:導(dǎo)嶓冢,至于荊山;內(nèi)方,至于大別。(譯文:開通嶓冢山到達荊山。開通內(nèi)方山到達大別山。)......嶓冢導(dǎo)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 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譯文:從嶓冢山開始疏導(dǎo)漾水,向東流成為漢水;又向東流,成為滄浪水;經(jīng)過三澨水,到達大別山,向南流進長江。)另外,大別山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文化淵源,大別山脈連綿數(shù)百里,是中國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山南麓的水流入長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別山南北的氣候環(huán)境截然不同,植物也差異也很大。相傳西漢漢武帝祭祀古南岳天柱山時經(jīng)過大別山,當他登上了大別山主峰后,觀賞了南北二側(cè)的景色不禁感嘆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之大果別于他山也!”隨行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7)記錄之,于是大別山由此名聲大振。大別山主峰為什么叫白馬尖呢?相傳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漢明帝劉莊為銘記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到中國傳播佛教,在黃河流域的洛陽興建了白馬寺,為了在長江淮河流域也宏揚佛法,又命名長江淮河分嶺的大別山主峰為白馬尖,此后就有了“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一說。
大別山氣候
大別山屬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yōu)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征,具備森林的氣候優(yōu)勢。年平均氣溫12.5℃,最高氣溫18.7℃,最低氣溫8.8℃,極端最高氣溫37.1℃,極端最低氣溫-16.7℃,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0.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夏季平均溫度22℃,冬季平均氣溫10℃,≥10℃積溫4500-5500℃,氣溫年較差21.8℃。平均降水量1832.8毫米,年降水日數(shù)161天,空氣相對溫度平均79%,年日照時數(shù)平均1400-1600小時,年霧日102天,太陽平均輻射量110千卡/cm2,無霜期179-190天,年平均氣溫比附近的市、鎮(zhèn)分別低5.2℃,降水比附近的地區(qū)多360毫米。
大別山森林海拔差異大,植被變化明顯,高度從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低海拔杉木、柳杉、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渾厚遼闊。林中杉木、柳杉主干挺拔,生長茂盛;馬尾松枝干蒼勁,郁郁蔥蔥。栓皮櫟、青岡櫟、楓香、黃檀等生機盎然,欣欣向榮。間有小片修笪,掩映其中。海拔漸高,景觀迥異峭壁間陡巖上,黃山孤松飽經(jīng)風霜,傲首從容。山坡上,黃山松林迎風而立,樹干彎曲,枝成旗形,優(yōu)美異常。季節(jié)不同,景色各異。春天鮮花盛開,草木蔓發(fā),松綠竹黃,百鳥相鳴;仲夏林木蓊翳,綠蔭沉凝,涼風拂肌,幾忘酷暑。秋至松竹沉黛,楓葉如火,碩果綴枝,百草含香。冬臨風蕩林海,雪壓勁松,山色凝重,似露崢嶸;山頂積雪經(jīng)久難消,與繁花綠葉相融,故有“天堂積雪”的美景。
大別山地理信息
大別山山地被斷層分割成許多菱形斷塊,東南側(cè)黃梅到桐城一帶,山麓線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顯的斷層崖。山地南北側(cè)修建了許多水庫,有梅山、佛子嶺、白蓮崖水庫等。現(xiàn)存森林以馬尾松、杉、櫟為主。大別山區(qū)是中國茶葉和板栗及甜柿的主產(chǎn)區(qū),其中六安瓜片、小吊酒、霍山黃芽、豫南信陽毛尖、信陽紅茶、鄂東北的漢綠、岳西翠蘭都是有名的品種,英山縣茶葉年產(chǎn)量位居全國第三,羅田板栗其年產(chǎn)量為全國第一。另外油桐、油茶、豐店烏桕、漆樹等經(jīng)濟林木在低山丘陵區(qū)廣布。主要相關(guān)旅游文化節(jié)日有中國(黃岡麻)大別山旅游節(jié)、中國(六安)大別山山水文化旅游節(jié)、羅田九資河鎮(zhèn)圣人堂村紅葉節(jié)等。
山地地質(zhì)構(gòu)造基礎(chǔ)是古生代華力西中期的秦嶺大別山褶皺帶。主要由前震旦紀地層和侵入巖構(gòu)成,以花崗巖、片麻巖等為主。麻城以東部分受燕山運動影響更為顯著。山地經(jīng)褶皺後,曾一度準平原化?,F(xiàn)今山地輪廓為此後的斷層運動所形成。斷層運動至今仍在進行,1923年霍山大地震即為明顯一例。
大別山中山面積約占全部山區(qū)15%,其余多為低山丘陵。山間谷地寬廣開闊,并有河漫灘和階地平原,是主要農(nóng)耕地區(qū)。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復(fù)雜,坡向多變,坡度多在25°~50°。大別山地勢較高,南北兩側(cè)水系較為發(fā)育,分別注入長江和淮河。注入長江的主要河流有巴河、蘄河、浠水、舉水、大悟河、灄水等;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有竹竿河、潢河、灌河、史河等。
大別山名稱由來_大別山氣候及地理信息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