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二學習方法 > 八年級政治 > 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

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

時間: 妙純901 分享

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

  教案設計的好壞是決定初二政治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初二政治上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

  第一單元 讓愛駐我家

  教學要求:

  1、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3、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和長輩。

  2、我愛你,中國

  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方法:

  探討式、啟發(fā)式、案例分析法、自學輔導法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家,溫馨的港灣

  教學要求:

  1、認識家的含義,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對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養(yǎng)育恩。

  教學重點:

  認識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教學難點:

  懂得怎樣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孟杰和他的伙伴們的故事。

  二、轉入新課。

  1、學生朗讀引言,體會家的溫馨。

  2、板書:家,溫馨的港灣

  3、板書:一、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4、學生看課文P3—4圖,體會圖中的含義,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

  5、把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自己家庭溫馨的一件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6、師生共同歸納家的含義。

  7、朗讀小詩《可愛的家》

  三、板書:二、不忘父母養(yǎng)育恩

  1、閱讀P5故事,討論:在大增成長的道路上,母愛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

  2、學生代表發(fā)言。

  3、共同歸納: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4、閱讀P6材料,思考并討論: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應怎樣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呢?

  5、分組回答。

  6、共同歸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

  7、說一說:自己在家里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這樣孝敬父母》

  四、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報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業(yè):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 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學要求:

  1、認識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教學重點:

  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教學難點:

  懂得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 板書:一、學會與父母溝通

  2、 閱讀訪談錄,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歸納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3、 板書:心理因素,矛盾、誤解,生活經歷不同等。

  4、 板書: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5、 閱讀P11材料,思考練習。

  6、 學生代表發(fā)言。

  7、 共同分析歸納: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 看12圖,說一說,漫畫中的中學生是通過哪些方式與父母溝通的?

  9、 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的溝通?

  三、完成P13練習。

  四、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學習了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學以致用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

  五、作業(yè):閱讀理解課文。在家做一個好孩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我愛你,中國

  教學要求:

  1、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2、了解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教育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

  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教育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二、 講授新課。

  1、板書:我愛你,中國 一、可愛的祖國

  2、看圖P14,完成練習。

  2、學生互相交流。

  3、閱讀課文,完成P15練習。

  4、名回答。

  5、閱讀P16材料,討論:通過中華文明的世紀回眸,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6、共同歸納。

  7、讀課文,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文字、藝術、科技。

  8、板書:二、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9、齊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樂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風采。

  10、閱讀課文。

  11、討論:熱愛祖國,我們應該如何做?

  1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祖國的歷史、文化、民族團結有何認識?學生共同總結。

  13、作業(yè):熟讀理解課文。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要求:

  1、懂得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

  2、理解我與祖國共命運。

  教學重點:

  認識臺灣與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我與祖國共命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一、炎黃子孫一脈相承

  2、閱讀P21材料,討論:我如何理解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這種民族情結?說一說自己的看法與同學分享。

  3、閱讀課文。

  4、各組代表發(fā)言,列舉史實,說明臺灣海峽兩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5、朗讀課文,歸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6、互相講一個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的感人事例,看誰講得好。

  7、板書:二、我與祖國共命運

  8、閱讀P23材料,討論:是什么精神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勇往直前?

  9、朗讀課文,共同歸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10、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11、討論并回答。

  12、閱讀P25材料,討論:這位中學生為什么會被稱為“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

  13、師生共同歸納。

  14、面對當今世界,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

  三、小結:我們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

  四、 作業(yè):熟讀課文。

  第五課時

  實踐活動課

  教學內容:

  你是怎么想的?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教學要求:

  通過學生的反思加強自我教育,增強學生孝敬父母的自覺性。

  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圍繞調查反映出來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有許多同學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這說明了什么?

  二、學生回答。

  三、思考:我們應如何關心父母、孝敬父母?

  四、閱讀材料,討論:他們身在國外,為什么還時刻惦念著祖國呢?他們的言行對自己有哪些啟示?我們如何看待海外華人和學子這份報國心?

  五、作業(yè):1、開展一次“我為父母削蘋果”的活動,向父母獻上一片孝心。2、開展一次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征文比賽,凝聚愛國心,增進愛國情。

  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

  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科學化。根據(jù)高中學生的特點,我于1990--1991學年度,兩個班級中,設計并開展了《祖國需要我》系列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的學生l4--18歲,正處于青年初期。強烈的成人感,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為什么學習”和“怎樣學習”是他們首先需要解決好的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發(fā)展自己個性潛能的基礎上,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自我教育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從而培養(yǎng)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開展系列教育活動的宗旨。

  《祖國需要我》系列教育活動是依據(jù)人們認識社會現(xiàn)象的基本心理過程設計的。這些心理過程是:感知過程、記憶過程、比較分類過程、以及判斷與推理過程等?;顒拥捻樞蚴前凑沼傻偷礁撸粋€一個臺階安排的。各步活動的組合,構成了培養(yǎng)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一個完整過程,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一)記憶過程。

  社會調查之前,老師組織學生擬出社會調查提綱。社會調查之中,要求學生口問手寫,也可以采用現(xiàn)代化采訪手段錄音、攝影……把自己認為最精彩、感受最深的錄下來或拍成照片。

  社會調查之后,組織學生將照片集中起來辦一個攝影展覽,用影像在一定時間內喚起學生頭腦中的共鳴;將照片翻拍成幻燈片,學生自編解說詞在主題班會上放映;對于感受最深的片斷,分小組組織同學將素材改編成小節(jié)目,在主題班會上演給大家看……這一系列活動,一次又一次地喚起同學們對社會調查中感受最深的場面在頭腦中的表象,使學生難以忘懷。

  (二)比較分類以及判斷與推理過程。

  在記憶過程中,學生將頭腦中記住的東西與頭腦中過去有關的知識經驗相互溝通,重新組合,從看、聽、想中自然得出國家發(fā)展需要有文化的人----“祖國需要我”這一結論。

  繩鐵同學在調查報告中寫道:“參觀就要結束了,我們與醫(yī)生留了影。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SONY:TOSHIBA……TOSHIBA;?SONY……這許許多多先進的機器,竟看不到一臺國產的,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國產化的水平,標志著一 個國家的發(fā)達程度。我看到并切實感受到祖國需要知識、需要人才。我今后要努力學習知識,為祖國奉獻一切。”

  胡英培同學寫道:“從‘導游’大夫的講解中,我們增長了許多知識,也產生了很多聯(lián)想。大夫說,這兩臺機器,都是日本東芝公司的產品,機器由計算機控制,高度集成,性能好,體積小,十分先進。我國也曾制造過三臺同樣功能的機器,但工藝明顯落后,靈敏度不如進口機器,特別是體積龐大,只主機就需要一整間房子才能裝下……聽到這里真是讓人感慨萬千,40年來,我們的國家雖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但總體的貧困、落后仍然困擾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只有靠我們每個國民一起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才能扭轉這種局面,使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

  學生在社會調查中得出的“祖國需要我”這一結論,正是系列教育活動的主題。到此,整個活動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但這并不是終結,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把自然得出的結論在深刻的反思中升華。如果只滿足操作(即實踐)的成績,忽略了反思中把認識升華,不注重引導學生把升華的好思想遷移到學習、生活和各種實踐活動中去,就會形成只激動、無行動的局面。為此,我又安排了如下的活動:寫調查報告,讓學生準確地用語言文字表述,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然后,將調查報告分訂成冊,在全班傳閱。閱讀后,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最后一頁上留言。

  這樣,使學生有機會在互相學習、交流和啟迪中,把想說的話,充分表述出來。

  排演一個配樂詩郎誦《祖國需要我》。文學藝術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從內容上講,詩的內容滿足了學生情感升華的需要,幫助學生從事物的個別和局部感知(即學生自己和學校)向整體和全局認知過渡(即國家和社會),促使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產生質的飛躍。從形式上講,從排到演,全班同學人人參加,大家齊聲吶喊----“祖國需要我……我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把個人的聲音融匯在集體之中,能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在班會上,配樂詩朗誦開始了,在“我愛你中國”的樂曲聲中,同學們傾訴衷腸……優(yōu)美的樂曲引發(fā)了同學們的愛國之情,大家一起抒豪情,寄壯志,令人振奮……召開一個“祖國需要我”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把認識的升華變成為自覺的行動。主題班會的口號是: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會前,要求每一位同學寫一條或選一條座右銘,獻給大會,布置成專欄。主題班會上群情激昂,人人爭相上臺發(fā)言,同學們從點滴做起、互幫互學的幻燈片穿插放映……這音樂、這畫面、這激情,構成了啟迪、溝通人們心靈的藝術。班會結束了,同學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不平靜中飽含著理解后的激動,激動后的思索。徐磊同學的母親應邀參加這一主題班會后說:“作為家長,參加‘祖國需要我’的主題班會,使我仿佛又回到60年代的學生時期。開完會后兒子回到家里,也帶著往日少有的笑容,談著班會的情況。我深感這樣的班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感謝學校和老師為教育孩子所做的各種努力。”

  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每一個行動正是在走報國之路。

  每周六早晨用早讀前的15分鐘自己總結“怎樣聽課效果好?怎樣復習質量高”對于一科、一課的成功經驗都不放過,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在班上進行交流。

  同學們的經驗或傳閱,或讀給大家聽,不斷地喚起榜樣認同,撥動學生的心弦,啟動他們的內在動力,使他們在榜樣認同中,認識一步步深化。與此同時,組織作業(yè)展覽和筆記展覽,引導學生學先進,找差距。

  組織答疑小組,小組成員每天早晨7:10分到校,每組兩名同學值班一天。提出口號“不懂就問,不抄作業(yè)”,同學之間互幫互學,蔚然成風。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活動把學生置于自我教育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把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拼搏奮斗的憧憬,對人生價值的思索,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融為一 體,把情感導于理智,使理智導之以行。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一旦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障礙或錯誤的時候,還需要一種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的功能。我的具體做法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在量化自查中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jié)。以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為依據(jù),第一個月老師列表,沒有做到減分。第二個月,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進步情況,自己列表,自查。第三個月停用表,看能不能自我約束。第四個月,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對于出現(xiàn)反復的項目列表自查。在列表自查的同時做小結。“表”是學生變“他律”為“自律”的中間媒體。從老師依據(jù)“規(guī)范”列表,過渡到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列表,是把學生從客體引到主體。從量化自查填表,到離開這張表,是引導學生在“播種行為,形成習慣”。學生在“吾日三省吾身”中,逐步學會自我調節(jié)。44人的集體中,確有行動的42人,占95%以上。經過四個半月的實踐,有27名同學有了不同程度的明顯進步。

  張震建同學在月總結中寫道:“開學到現(xiàn)在我沒有遲到過一次,沒有忘帶過一次作業(yè),家務勞動也能做一些了,做值日明顯地主動了,放學立即離校已經形成了習慣。在校侃大山、磨時間的壞毛病,也在不知不覺中改掉了。這個表使我還感到慚愧的是,課堂紀律還不夠理想,盡管違反紀律的次數(shù)減少了,但和規(guī)范要求相比,相差甚遠。下個月我主要解決課堂紀律問題。不但上課不能講話,而且還要積極思維,認真聽講。我要充分運用這張表調節(jié)自己,管理自己。”張雅嫻同學在總結中寫道:“每天當我給自己的行為打分時,我會因為沒有違反學校的紀律而坦然,也會為某欄的表現(xiàn)不佳而懊悔。但是我不會灰心,因為我會從頭再來!就這樣我每天都認真填寫,因為它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我要對自己負責。

  在下個月的行為評價表上,除了老師要求列的項目之外,我還要給自己列上‘紀律’一欄,為的是堅持下去,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此外我還要列上‘工作情況’一欄,把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記錄下來,引以為戒,以后工作上的差錯就會越來越少。這對于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會大有幫助……”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的各項活動中,以情感人,理在情中,情理交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自我完善的意識。他們好像長大了,對于學習,對于勞動,對于同學的態(tài)度,對于生活的目的,以至對于理想的追求,都在起變化。

  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必須注意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根據(jù)系統(tǒng)理論的觀點,學生的任何行為都不是孤立的,對學生的教育,是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系統(tǒng)工程,利用家庭這個特殊的教育陣地。促進學生行為的改變,是教育成功的必要保證。為此,我試辦家長課堂,與家長們一起探討科學的育人方法。幾經研討,家長們深切地感受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情況變了,還恰守舊的教育模式,就要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起障礙作用。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長在自覺與不自覺中都包辦了,這是一種過分保護的撫養(yǎng)方式,必然造成孩子的懶惰、任性、愛發(fā)脾氣、以我為中心……“播種行為形成習慣;播種習慣形成性格”這句古代印度的諺語充分渴示了人的性格的可變性和可塑性。要改變孩子的性格,就要從改變他們的行為入手。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我向家長提出了配合教育的要求,希望他們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通過系列教育活動,學有了較大幅度的明顯進步。學期未,這兩個班級都被評為學校的優(yōu)秀班集體。

  看了“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山東人民出版社”的人還看了:

1.初二政治上冊教案

2.人民初二上冊政治教案

3.人民版初二上冊政治教案

4.初二思想品德上冊教案

5.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教案

251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