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行書書法
毛筆行書書法
近年來,行書以其自然美觀,輕松實用而飽含藝術(shù)氣息的特點博得了廣大青少年學員的青睞。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很多中學都已開設(shè)了書法課程,而行書自然而然的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毛筆行書書法 ,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毛筆行書書法:行書字體 - 代表蘭亭序
蘭亭位于浙江紹興蘭渚山下,據(jù)《嘉泰會稽志》載:“蘭亭在縣西南二十七里”,《越絕書》記載:“句踐種蘭渚田”。關(guān)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蘭亭地址,確切在什么地方,說法不一。王羲之《蘭亭集序》僅曰:“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山山脈何處?并不確指。酈道元(?- 527 年)《水經(jīng)注·浙江水注》說:“浙江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shù)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勛封蘭亭候,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也,起亭于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這里講的湖當指鑒湖,蘭溪,即指蘭亭溪。當時鑒湖的范圍很大,曾流域蘭渚山。從這則記載可知:蘭亭在晉宋章已數(shù)次遷移。文獻中有關(guān)蘭亭的記載有:
《寰宇記》卷九十六,越州條目中引顧野王《輿地志》曰:“山陰郭西有蘭渚,渚有蘭亭,王羲之謂曲水之勝境,制序于此。”可見蘭亭在湖中。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地理下·陂澤門》卷三曰:“山陰縣西南有三十里有蘭渚,渚有亭曰蘭亭羲之舊跡。”可見宋時,蘭亭也在湖中。
《嘉泰會稽志》卷九曰:“蘭渚山在縣西南二十七里,王右軍《從修禊》云“‘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從《嘉泰會稽志》記載來看,蘭亭在蘭渚山一帶,當時鑒湖在蘭渚山一帶的流域湮廢,蘭亭已不在湖中。
呂祖謙《東萊呂太師文集》中有《入越記》一篇,曰:“十里含暈橋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徑至寺,晉王羲之之蘭亭。”呂祖謙是以天章寺為蘭亭故址的。另據(jù)《嘉慶山陰縣志》卷七記載:“明嘉靖戊申( 1548 年)郡守沈啟移蘭亭曲水開天章寺前”,又記載:“康熙十二年( 1673 年),知府許宏勛重建,三十四年( 1659 年),奉敕重建,有御書《蘭亭詩》,勒石于天章寺側(cè),上覆以亭;三十七年( 1689 年)復(fù)御書‘蘭亭'兩大字懸之。其前疏為曲水,后為右軍祠,密室四廊,清流碧沼,入門“建,雖幾經(jīng)興廢,但基本保持明清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jīng)變遷,現(xiàn)在蘭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由郡守沈啟主持,從宋蘭亭遺址--天章寺遷移到此,期間幾經(jīng)興廢。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筆《蘭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駿業(yè)主持重修。到了清嘉慶三年( 1718 年),知縣伍士備,偕紳士吳壽昌、茹棻等籌資重修蘭亭、曲水流觴處、右軍祠等。并查明舊蘭亭址在東北隅土名石壁下,已墾為農(nóng)田,于是將墾為農(nóng)田的舊址重新納入蘭亭。1914 年,在右軍祠內(nèi)建墨華亭; 1916 年,蘭亭增建了文昌閣、驛馬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