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興趣愛好>學書法>書法字體>隸書書法>

毛筆隸書書法入門

時間: 淑賢744 分享

隸書字體結構整齊,筆法富有變化,莊重大方,藝術性強,為人們所樂于應用。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毛筆隸書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隸書書法欣賞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1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2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3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4

毛筆隸書書法圖片5

當下隸書創(chuàng)作應走出“羊群效應”

吳振鋒

心理學所謂“羊群效應”就是指從眾心理。比如,在街上有人抬頭向天,隨之就有一群人跟著向天望,誰也不知道望見了什么。再比如,走過一家餐館那里有兩個人排隊,你想人家都排隊呢,這家館子一定味道不錯,也跟在后面了,結果第三、第四個也都相繼加入到這個隊伍里了。近年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評選,發(fā)現(xiàn)篆隸書的好作品越來越少,審美趣向、品味日趨單一化、均質化、雷同化。我曾試圖解除這種群體效應的根本性原因,似乎并不能完全歸因于突擊“培訓”之類,而恰恰應當在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理機制中尋找根由。“羊群效應”是以其他人的行為來推斷某事物的優(yōu)劣好壞,決定行為取向,而不是基于一種理性的選擇。書法界“跟風”幾十年,評論家也不客氣地訾議詬病了幾十年,但仍難以使其走出這個怪圈,這實在于書法發(fā)展不利。第十一屆國展評選,篆隸書初復評中的比例權重是嚴格按近五年的入選數統(tǒng)計來控制的,這種計量看似科學,實際上湮沒了對具體作品的尊重,客觀上有違藝術的倫理。那么,當一切都沉寂之后,反而是該以理性的邏輯來思考的時候了。

春天又來了。春芽初醒,生命該長葉該發(fā)枝該開花,一切順乎“天應”。返回到內心,酷愛隸書的人何不重新做一次選擇呢?

賈平凹先生曾說:“我曾經對文壇上那種調侃式的、戲謔式的、不正經說話的語言現(xiàn)狀表示過不滿,書壇上也有了一種故意澹然而冷漠,故意高潔的作偽,重設計重奢華,完全抽空了書法起源于實用的根基,或者不蹈正大,不著生活和感情而放大傳統(tǒng)書法中的枝末細節(jié)的現(xiàn)象。文風不可忽視啊,尤其當下文風的事大如天,它因時代而附生,又影響著時代?!?見賈平凹評遆高亮書法《有鐘在鑄著》一文)賈先生的話重若金石,余雖未敢完全茍同,但“文風的事大如天”,實在是擲地有聲的灼見。回顧當下隸書現(xiàn)狀,我以為“引以為訓”總還是應該的吧。

前一段時間,我重讀侯鏡昶先生的小冊子《書學論集》。他將東漢刻石概括為十四種流派(當然也可以看作十四種風格),所謂方正派、方峻派、華美派、奇麗派、平展派、秀勁派、駘蕩派、寬博派、館閣派、勁直派、摩崖派、雄放派、恬逸派等等,這個分類盡管華人德等先生并不完全認同,但那只是學者們研究問題的話題。作為一般書法愛好者,至少應該清楚,汗牛充棟的隸書經典,其豐贍的歷史資源是可以任由我們開掘開發(fā)的。侯先生在解釋摩崖派時說:“摩崖和碑石都是刻石的種類,不是書風流派,但我以為摩崖書風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碑刻那樣風格多樣化,而是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筆勢縱橫,變化無方;一類嚴正縝密、恪守碑格。漢代摩崖的書風,無不入此兩類。”事實上,我們今天有幸能見到的隸書資料遠非這些,大致有三種大類,一是廟堂碑書,二是摩崖隸書,三是簡帛墨跡。墨跡強化書寫性,變化多,用筆豐富;摩崖則有大氣勢大格局,線條張力大;而廟堂隸書中正沖和,靜穆清整,如鐘鼎坐堂,堂堂正正。何應輝先生說:“學愈通脫,愈不必分碑分帖,關鍵是在博涉多方、碑帖兼取、質文并重的基礎上錘煉出自己的藝術語言,寫出自己的性靈和精神來?!边@種概而言之的名家言論需要的是闡釋解讀和具體地落實。不妨以廟堂隸書為體,以簡帛墨書為用,以摩崖隸書作魂。就是說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審美取向,選擇適性的碑帖作為自己的基本構架,并在簡帛墨跡中尋找適當的筆墨情調和用筆方式,且注入摩崖隸書的浩然正氣,從而“錘煉出自己的藝術語言”。這種路徑比“羊群效應”中的“仿制”來得慢,但卻走得遠,而由此生發(fā)出的隸書多樣性面目亦將徹底沖破近年雷同均質化的夢魘,呈現(xiàn)新時代的藝術面貌。“歷史上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魯迅語)。我一直認為,隸書作為文化資源,將是未來書法史論家談不盡的話題,也是書法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是當代書法走向未來的新型“發(fā)動機”。

回到漢隸,“隸追秦漢”,不是一句空話。

看過“毛筆隸書書法”的人還看了:

1.毛筆隸書書法圖片

2.毛筆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3.隸書書法字體大全

4.毛筆隸書書法作品

5.隸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1548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