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里最有用的設置詳解
相機上好多菜單不知道如何設置,那么我重點就是講白平衡偏移和照片風格的設置,是以佳能550D為示范,下面是學習啦網絡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相機里最有用的設置詳解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相機里最有用的設置:設置好“我的菜單”
佳能的相機點擊MENU按鈕之后會出現菜單,而且會直接跳到你上一次訪問菜單時的那個位置。那我們知道,菜單里邊的設置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能把最最有用、平時最容易用到的幾個設置放在“我的菜單”里,也就是菜單屏幕最右邊的那個綠色的標簽頁里,這樣你每次訪問菜單,就能快速地進行設置了。具體如何把有用的設置項放到這里,我就不細說了,因為說明書上寫的更仔細,而且你在“我的菜單設置”里邊看看也基本就會了。
記住是把最需要快速設置的,當然也是必須得在MENU里設置的,你才值得放到“我的菜單”里。我的建議是你至少得把“白平衡偏移/包圍”和“照片風格”這兩個放進來!下邊是我的550D的設置:
相機里最有用的設置:設置白平衡偏移/包圍
OK,現在馬上就來提到這個改變照片風格最明顯的設置!那就是白平衡偏移!
此處做一個十分必要的注釋:此節(jié)講的白平衡偏移是為了增加拍攝趣味性的。而實際上對于一位攝影師來說,調節(jié)白平衡要忠實還原現場的色調。所以嚴格來講此節(jié)通過調節(jié)白平衡來控制畫面色調是完全不對的!不過對于初學者來說,白平衡恰恰是一個能增加照片趣味性的很好玩的設置點。
先看兩張圖:
是不是感覺第一張很溫暖(泛黃),而第二張很清新(偏藍)?上邊這兩張圖是相機拍的JPEG格式的圖未經任何PS直接放上來的。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懶,如果你也跟我一樣PS水平爛到家,那你得好好試試調整白平衡偏移!
方法很簡單:你看設置的時候有四個邊(分別是紅、綠、藍、洋紅),整個區(qū)域被劃分成了4塊:
白平衡偏移的意思,你姑且可以理解成“把畫面調成我所設置的某種色調”,而這種色調就是在這個區(qū)域里邊調出來的。當指示點在中間的時候,畫面不會偏向任何一種顏色,當你把指示點往左移動兩個格子的時候,畫面就會偏藍;移動四個格子,畫面偏藍會更嚴重。而如果你把指示點先往右移4個格子,再網上移四個格子,得到的就是綠+紅=黃色調子的畫面——基本的道理就是這樣的。
我一般喜歡用偏黃(右上的區(qū)域)或者偏藍綠色(左上的區(qū)域),還有偏粉色(右下的區(qū)域)。注意:指示點離中心越遠,你調配的色調在畫面中就顯得越濃重,這需要自己去把握,因為有時候并非越濃越好。
對了,白平衡偏移是對JPEG出圖有效,對RAW無效。你的機子是默認用JPEG的,如果你沒特別設置過,可以不用擔心這個。
相機里最有用的設置:設置照片風格
當你點進佳能照片風格設置界面里,你會發(fā)現有許多種有名稱的選項(比如標準、人像、風光等),以及最后邊三個“用戶定義”選項。這些照片風格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可以調整你JPEG照片的四個指標,分別是銳度、反差、飽和度和色調。
如何用好它們?舉個例子,比如你現在把照片風格設置到“風光”,對著窗外拍張照片;然后進到MENU的照片風格設置界面里,按一下相機上的INFO按鈕,你就可以開始對“風光”這個系統(tǒng)預設的照片風格進行修改了!現在你選擇銳度,把它往右調兩個格子,反差往右調一個格子,飽和度往右調三個格子,色調不變。然后退出來,再在同樣的位置拍攝一張照片。對比一下前后兩張圖,你就知道剛才改的三個參數是什么效果了!那每個人對色彩鮮艷程度什么的要求不一樣,你們完全可以通過這樣調整了就拍,拍了比較,比較了又重新調整的方式來重新改造下那幾個系統(tǒng)預設。
另外,不要忘了后邊還有三個“用戶定義”的選項,這幾個“空位”可以復制前邊的系統(tǒng)預設,也可以自己從網上下載豐富多彩的預設哦!這個是要你安裝相機附帶光盤里的聯機軟件,然后把相機連接到電腦上,才能把你從網絡上下載下來的各式各樣的照片風格文件填到這三個“空位”里。
那也曬曬我的照片風格設置:
我把第一個“標準”預設保持原樣,貌似是(3,0,0,0);
第二個“人像”預設四個參數(0,-4,-3,0),專門用于拍清新風格的人像,使得畫面的色彩淡雅,銳度反差都很低;
“風光”為(6,0,2,0),這個也并不是說拍風光就用i這個設置,只是當我需要色彩艷麗且銳度高的時候會選擇這個;
“中性”和“可靠”設置沒變,因為我從來沒用過;
“單色”為(7,0,N,N);
三個“用戶定義”都是網上下載的。用戶自定義1我沒怎么設置,用戶自定義2是色彩非常艷麗的那種,用戶自定義3的色彩比較中肯,但是會比實際色彩稍稍艷麗一點。
我平時對于照片風格的選擇是,一般主題選用自定義2或者自定義3,淡雅風格人像選用“人像”,拍風景偶爾用“風景”,其他的很少用到。
其他設置
了解你手中的相機
OK,上邊介紹的這兩個設置是很有用的!請把它們排到你相機“我的菜單設置”里邊的前兩行!
其他設置,這里稍微羅列幾個,設置好了之后平時就可以不用再去管它:
(1)液晶屏亮度。最好用中間的,注意這個不要輕易更改,你若是太亮了,就會誤以為拍的照片過曝,而去重新曝光,那樣就欠曝了。
(2)高光色調優(yōu)先建議禁用;圖像確認建議4秒;周邊光亮校正建議關閉;自動亮度優(yōu)化建議打開;自動旋轉建議禁用;文件編號建議用連續(xù)編號;ISO感光度擴展建議啟用;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建議自動;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建議標準。(這里有些設置是在“自定義功能(C.Fn)”里邊的,有些你找不到在哪也沒關系,相機默認的設置也問題不大)
(3)畫質建議用JPEG最精細的那個;RAW看你會不會后期,會而且不懶的話,就同時選上。
勤加練習:TV/AV/M三種曝光模式&曝光補償&測光
下邊這些知識說起來會很簡單,但是他們比你想象中復雜,因為要掌握他們你需要時常注意去運用去練習,而不是看一遍我這些字就可以搞定的。
1.初學第一年如何選擇三種曝光模式
我對初學者的建議是:
在第一個月內(或者兩周內),請使用TV模式也就是快門優(yōu)先模式,并快門設置成1/125s(使得畫面不會模糊)。這么做的理由是:在攝影之初,你最需要的并不是著急去了解單反所有的牛逼功能(初次接觸單反而急著去嘗試各種東西,會使你混亂,特別是女生),而是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就可以了。因為只有在曝光正常的情況下你才能一步步熟悉自己相機的外在,這其中也包括了對手中單反握持的熟悉。這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盡管去熟悉你手中的機器吧。
在幾周之后,請開始使用AV模式也就是光圈優(yōu)先模式,把光圈設置成最大。這時候你便可以對相機的曝光作各種感興趣的嘗試。多嘗試是沒問題的,因為這不是膠片機,一卷膠片也許只有36張,那你還沒拍夠交卷就用完了——既然現在用的是數碼單反,就盡情地嘗試吧,拍的過曝欠曝大不了再嘗試。
再幾個月之后,請確保自己完全了解曝光時三個參數互相之間的關系,以及熟悉這三個參數在不同的場景里大概是設置成什么范圍。這時你可以嘗試用一下M模式也就是手動曝光模式——注意,我是說“嘗試”而不是“開始使用”。
對于M模式,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存在誤區(qū),這個誤區(qū)就是:認為M模式是很牛逼的模式,專業(yè)攝影師就該都用這個模式,AV和TV是菜鳥的象征,是相機傻瓜式操作的產物。這樣的想法不止一次出現在我周圍的朋友中。其實不論什么模式,M也好TV也好AV也好,甚至包括全自動曝光模式,他們只是一種種模式而已,而對于看你照片的人而言,假如照片很出色,或者很糟糕,誰會在乎你用什么模式去創(chuàng)造了它?再比如在同一場景拍照,假設有一個(三個參數的)曝光組合會使得畫面拍的很美,那其實你用任何一種模式都能調出這樣的三參數組合(TV和AV可能需要加曝光補償)!
用什么模式,只是你出行的交通方式而已,到達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而哪種方式到達得最快?哪種方式最舒服?哪種方式最簡單?——這才是我們在選擇用哪種模式曝光時所要考慮的。
那么個人的選擇經驗如下:
TV只在對速度要求明顯的情況下會用,比如拍運動的人,比如在混亂的環(huán)境下抓拍。
AV占了我絕大部分照片的拍攝模式。控制光圈你也就能控制景深,控制畫質,等等;而且即使不換成TV模式,那最大光圈也基本意味著快門是夠安全的。
M模式的使用次數是較少的,但需要的時候是必須要用的:就是在畫面各部分光比比較大的時候,或者是在長時間拍攝組照時,需要每張照片曝光程度盡量統(tǒng)一的時候。簡單點說就是:當你覺得第三個參數讓相機來設置的話時常不符合自己要求,那就換用M模式(因為另外兩個模式下,相機會根據它自己測的光強,來決定第三個參數大小的,所以它總是在來回變動)。
如果使用M模式拍組照,要注意剛開始的時候要不斷地參考相機的測光指示去調整三個參數,之后要不斷試拍(特別是有逆光照的時候,逆光照和側光照什么的相比,光強是差別較大的,參數也會不同,你需要用不同的幾組參數),不斷地調整三參數,等調到滿意了也就可以盡情拍了。
對了,操作快捷度也是選擇三種曝光模式的重要根據之一。
AV和TV結合曝光補償來拍攝的話,速度是可以非??斓?而M模式則比較慢,個人認為只有非常熟悉曝光的大師級人物才會使用M和使用AV、TV一樣迅速。(此處的速度指的是剛剛進入新的場景中調整曝光參數的快慢)
引用張千里的一句話:基本功不扎實,你先光圈優(yōu)先+曝光補償練半年再說。
2.讓曝光更有創(chuàng)意——曝光補償
貌似在上一節(jié)我好幾次提到“曝光補償”這個概念,這是個很重要的工具,但放心,它很簡單,易掌握。
曝光補償是和TV、AV兩種曝光模式緊密相關的。我們原先提到,這兩種模式的第三個參數是相機幫你自動設定的,它所設定的標準,簡單來講就是要“使畫面主體的明暗程度適中”。
但現在如果我為了追求某種效果,故意想要主體變暗一點點;或者,有時候光比很大(比如窗戶邊),相機突然傻逼了造成過曝或者欠曝——總之我們想在現在的基礎上,使畫面更亮一些,或者更暗一些,怎么辦?加曝光補償!
所謂的曝光補償,就是:你想要畫面亮一些,你就告訴相機亮“一些”,然后相機拍出來的畫面自動就會亮一些;你想要畫面暗很多,你就告訴相機暗“很多”,然后照片出來就顯得暗很多。那,如何“告訴”相機?方法就是在你的參數設置里邊(主屏或者肩屏都有顯示),把曝光補償的指示點(刻度線下邊的可移動點)移動到你需要的地方:指示點向右移(正向移動),則畫面會偏亮;指示點向左移(負向移動),則畫面會偏暗;程度是按指示點偏移程度來決定的。
如果我用AV模式來拍攝,一般的步驟都是:默認情況下(曝光補償為0)拍攝幾張,若是覺得太亮(/暗)了,需要調整得更暗(/或更亮),減少(/增加)曝光補償,比如-0.3EV(/或+0.3EV),這樣畫面明暗程度就令我滿意了,若是不滿意,用同樣的方法繼續(xù)嘗試繼續(xù)調整。如圖:
由于沒有考慮到畫面以白色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這張片子把淺粉白色的蝴蝶蘭拍攝成灰白色。
這張片子雖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確,但是作為表現的主要部分,大面積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細節(jié)因過曝而丟失。所以是一張曝光過度的失敗片子。
當剛開始曝光補償為0(指示點在中間),拍了一張,覺得“不夠亮”于是我進到屏幕菜單里邊(按Q鍵),加了點曝光補償(也就是把指示點往右邊移動),拍出來的就OK了。
3.測光:進一步控制曝光過程
上邊也提到過好幾次測光了。所謂測光,顧名思義,就是“測量光線的強度”。
測光有許多種方式,我們下邊先以點測光為例講解:
關于測光,我們要了解兩個和測光緊密相關的兩個問題:1.測光測誰?2.相機測光有什么用?
對于測光的對象,我們要注意,測光測的并不是畫面的空間中的光線強度,而是畫面中主體反射的光的強度!(直接理解成主體接受到的光強也行)注意是特指某一被測光主體的光強!
理解上邊這個問題有什么用呢?用處就是讓你明白“測光”這個東西是和“對焦”十分相似的!我們可以想到,對焦是要“對到某一物體的某一點的”,對好之后不松開快門重新構圖時對焦點是不變的——同樣的,“測光”也是要“對于某一物體的某一點測光對的”,測好之后也是能重新構圖而保持測光結果不變的。
如何不變?我們來看一下剛才的第二個問題:相機測光有什么用?
你應該知道相機為啥要測光,無非就是“為了使畫面主體曝光正常”,相機它根據測光結果來給出第三個參數。那如果畫面中有光照程度完全不同的兩個物體呢?比如一個是很亮的燈泡,另一個是它后邊(暗處)的一個打火機。假使你需要把打火機安置在畫面正中間(默認的測光點就在這),但是又想把燈泡里的燈絲拍的清楚——如果你只是對著打火機對焦,然后按下快門,那燈泡整個就會過曝(因為打火機相對燈泡來說是很暗的,相機想讓它曝光正常,只能讓整個畫面都亮起來!)。那么,如何能先對燈泡測光(使得我們告訴相機,你要讓燈泡曝光正常而不是別的!),然后保持曝光數據不變(數據不變,即使重新構圖,燈泡也能曝光正常),然后重新構圖?
正如對焦有對焦鎖定一樣(半按快門就好,別松開,那隨便你怎么移動畫面,對焦距離都是固定的了),測光也有測光鎖定,這在佳能機子上是有特定按鈕的,就是相機背面右上角靠左的那個按鈕,也就是平時看照片時用來縮小的那個按鈕。如何使用它?還以剛才的例子來說,我們先把相機中心點(測光點就在這)對準燈泡,然后按一下那個測光鎖定按鈕(按一下就好,不用一直按著),這時候你會在取景器數據欄最左邊看到一個“*”符號出現,表示相機已經對燈泡測光好了!那三個曝光參數已經敲定了!你不管怎么移動畫面,相機的曝光都只對燈泡負責了!這時再重新構圖,對焦,按快門。此時得到的照片,燈泡就曝光正常了,燈絲會拍的很清楚。
以上三者,難度逐級增加,測光的知識剛開始可以只了解就好,等別的玩熟了再來研究也可,平時關系不大。
以上是學習啦網絡小編給大家?guī)硐鄼C里最有用的設置詳解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處就趕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