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范文(2)
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范文
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范文篇二
小學教師要活用教具教英語
【摘要】正確地運用教具教授小學英語,能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效果,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教與學齊頭并進的局面。
【關鍵詞】教具使用,直觀便捷,效率明顯,方法妥當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反應快,處在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新鮮感和模仿能力較強,記憶力好,聽力靈敏。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緊扣教學目標,圍繞教材內(nèi)容,活用教具教英語,力求讓學生置身于英語對話的情景中。教具能使外語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有趣。它避免了學生只能通過呆板、單一的“翻譯”手段來理解內(nèi)容,學習語言,而是更直接、生動、形象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同時教具的使用為教學提供各種情況和交際場面。這有助于學生直接用外語思維,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根據(jù)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小學英語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學使用直觀教具顯得非常重要。
1.小學生的特點及小學英語的要求
根據(jù)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英語教學要創(chuàng)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不講解語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cè)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小學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在進一步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初步的讀寫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另外,小學生的思想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邏輯思維過度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對英語單詞、句子等的掌握要靠直觀形象的幫助。“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主要是指他們在感知、記憶、相象、思維及注意等方面的發(fā)展特征。一個認知能力高度發(fā)展的人,常常具有這樣的特點:敏銳的觀察力、較高的記憶力、穩(wěn)定的注意力、豐富的相像力和嚴密靈活的思維能力”。
2.教具的作用
教具在教學中一向受到重視,直觀教具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為學生學好英語提供了許多優(yōu)越的條件。它能使外語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有趣。它避免了學生只能通過呆板單一的“翻譯”手段來理解內(nèi)容,學習語言,而是更直接、生動、形象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從而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印象,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同時教師可以少說漢語,多說英語,更有利于課堂創(chuàng)設外語環(huán)境。直觀教具的使用為教學提供各種情景和交際場面,這有助于學生直接用外語思維,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如在教貓(cat),狗(dog)之類的動物名稱單詞時,一開始學生比較感興趣,但讀了幾遍以后,沒有了新鮮感,覺得枯燥無味,不愿讀,不愿記。此時老師如能拿出準備好的貓、狗之類的布娃娃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拿著娃娃互相對叫呀,I am a cat , I am a dog.的形式,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了單詞,而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記。
其次,教具的使用為教學提供各種情景和交際場面。這有助于學生直接用外語思維,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小學英語教學使用直觀教具非常重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是貫徹小學英語的基本原則和途徑之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保證。小學生的思想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邏輯思維過度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對英語單詞、句子等的掌握要靠直觀形象的幫助。而直觀教具主要是用于課堂教學的視覺材料,它的作用就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形成清晰的表象,從而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為他們形成新概念、掌握規(guī)律奠定良好的基礎。直觀教具能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和準確,生動直觀的教具還能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興趣和情緒,從而改善學習氣氛。
3.教具的運用
3.1 情景教學。情景教學通過具象的實物、圖片講授單詞,省卻了教師用漢語進行解釋的時間,有助于學生通過視覺形象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句型教學,也可以通過教具創(chuàng)設情景,便于學生理解著接受運用,如:筆者曾在講到日常用語“Let's go and have a look.”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個很小的單詞“small”, 然后走到一個戴眼鏡的學生跟前請他摘掉眼鏡,問:“Can you see the word clearly ?”,學生說“No”, 筆者立刻邊帶著學生走近大屏幕邊說:“Let's go and have a look.”,所有學生在情景中輕松地明白了句子意思。情景教學讓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讓師生拉近距離、平等相對,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3.2 游戲教學。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娛樂形式之一,它借助教具的使用,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游戲的種類很多,不少教師又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但如何避免走入某些專家所擔心的“玩得開心快活,學得一無所獲”的誤區(qū),試以“故事游戲”為例來談談怎樣處理語言教學與游戲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在游戲中的關系。筆者記得曾在上深版第七冊第六單元:At the mall時,在教學介詞“on、in、under、behind、between、beside”時,利用幻燈片編排了一個“男孩智斗老虎”的故事,先放上一棵大樹和一些花,請孩子們說一說他們所看到的畫面,然后放上一個男孩在大樹旁玩耍,“The boy is playing a game, Where is he ?”由此問題引入“beside”的學習,操練充分后放上一只老虎,同理引出“behind”,男孩見老虎后快跑到樹下,又問“Where is the boy now ?”,引入“under”的學習,依此類推,講練相結(jié)合,逐個引入,學生對老師問題的回答,對新單詞的充分操練,成了故事得以延續(xù)的動力,“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成了推動英語學習的催化劑。通過跳出課本,再回到課本的at the mall場景,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而此時學生的語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訓練,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發(fā)。因此,無論是哪種游戲,都不能忽視學生的操練,要緊扣“任務型”的教學理念。
3.3 歌曲教學。人們通常能夠記住歌詞,實際上,這個特殊的學習過程幾乎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常常有老師說歌曲難教,其實只要方法正確是不難的,筆者在教授英語歌曲時候從來不在一開始就逐詞逐句地教,而是利用課前幾分鐘播放想要教授的英語歌曲,讓學生自由地跟著哼,并不作要求,這樣兩三次后學生已經(jīng)把大概的旋律記住了,再來把學生在本首歌曲中的一些難點教給他們,一首英語歌很快就學會了(比如Macdanad had a farm)。因此,學習歌曲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詞匯和語言形式的方式,同時,歌曲具有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善學生的發(fā)音等功效,如果在演唱時加入一些手勢、動作,更能加深他們對歌詞的理解。
總之,科學合理的使用教具,無疑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看了“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范文”的人還看:
2.小學英語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