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梁實秋古典主義文學批評實踐(2)
時間:
李波1由 分享
三、對文學批評的批評實踐
梁實秋的文學批評實踐還表現(xiàn)在他對文學批評的批評上。他把當時中國流行的各種批評歸納為“印象主義的批評”和“科學的批評”,并分別加以批判。
(一)對“印象主義的批評”的批評
1928年以前.梁實秋側重批判的是“印象主義的批評”,他認為“印象主義的批評”把批評與藝術混為一談,否認批評家判斷力的重要,只把批評家局限在鑒賞者的位置,使文學批評為感情用事的印象主義所支配.并把這種批評看作是現(xiàn)代文學浪漫主義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文學的紀律》中他強調(diào)指出“文學批評一定要有標準,其靈魂乃是品味,而非創(chuàng)作;其任務乃是判斷,而非鑒賞;其方法是客觀的。而非主觀的。如其吾人能劃清這些區(qū)別,便當承認文學批評不是創(chuàng)作的藝術。”他認為印象主義批評只重鑒賞,根本錯誤在于以批評為創(chuàng)作、以品味為天才是主觀的,批評的意見與文學作品本身的意義相去甚遠,沒有固定的標準,是“靈魂的冒險”,結果只是匆促地模糊地觀察人生,只看到人生的外表與局部。1928年以后,梁實秋把批評的重點轉向“科學的批評”。
(二)對“科學的批評”的批評
近代科學主義思潮的高漲波及到文學批評領域,使文學也變成科學求知的工具。所謂“科學的批評”就是把文學批評等同于科學方法。梁實秋強烈反對這種現(xiàn)象并加以批評。他在《文學批評辯》中說“文學批評也不是科學。以科學方法(假如世界上有所謂”科學方法“者)施于文學批評,有絕大之缺憾。文學批評根本的不是事實的歸納,而是倫理的選擇,不是統(tǒng)計的研究,而是價值的估定。凡是價值問題以內(nèi)的事務,科學不便過問。近代科學——或假科學——發(fā)達的結果,文學批評亦有變成科學之勢。”在《文學批評的將來》一文中他為“科學的批評”追本溯源,“這是法國的臺恩,以至于俄國蒲列漢諾夫這一派的貢獻。這一派是掛著科學的招牌,企圖著把文學批評放在客觀的基礎底上,因而為馬克思主義之滲入,于是唯物史觀的思想以及階級意識占據(jù)了這一學派的中心.其實是臺恩當初所意想不到的。因此,科學的批評雖然是以‘科學的’自炫,實則饞人了不少的宣傳的成分。”
梁實秋認為“科學的批評”有著機械和背離文學批評目的兩大弱點:一由物質(zhì)的環(huán)境說明文學的發(fā)生及進展是合理的.但如果成為一個公式普遍應用,就有陷入機械的危險:“科學的批評”在將來即使能夠發(fā)展起來,其任務也只是說明現(xiàn)象如何發(fā)生,是歸納性的、考據(jù)性的工作,雖然有價值,但不是純正的文學批評.并不能履行文學批評終極的任務。文學作品是人性的產(chǎn)物,“人”是有別于“物”的,理想的文學批評是有標準的批評。文學批評的標準是固定的普遍的標準.這個標準必須首先完全撇開機械論,承認文學是人性之產(chǎn)物.:其次.還要撇開感情主義,因為人性是以理性的紀律為基礎的.純正的人性才是文學批評的唯一標準。
不過。梁實秋在抨擊“五四”新文學運動、批評“印象主義的批評”和“科學的批評”的同時,也為“浪漫”、“科學”留下了一點空間。那就是他在描述文學批評的將來時,指出理想的批評者還是要有古典派的態(tài)度、浪漫派的同情和充分的社會科學史的知識。不過,他始終信守著自己信仰的新人文主義觀念,他的文學批評實踐歸結到一點,就是古典主義的“紀律”,文學批評一定要受到理性的約束與調(diào)節(jié)。只有節(jié)制和正義的文學才能達到人生歷史的透視.才能具有倫理價值的嚴肅.這是梁實秋畢生追求的理想而又完美的文學。
盡管梁實秋的文學批評實踐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沒能匯入時代的主流,但是不可否認,他的批評實踐對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起著警示和提醒的作用。在中國未來的文化建設中,他的文學理論和他的文學批評實踐自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梁實秋也自有其不可取代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