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的栽培技術論文(2)
玫瑰花的栽培技術論文篇二
玫瑰與糧食蔬菜間作種植研究
摘要玫瑰與蔬菜、糧食間作田間試驗研究表明,玫瑰花與糧食蔬菜間作經濟效益是單植玫瑰的1.5~6.0倍,從地力、空間和時間3個方面分析了間作成功的機理;篩選出的7種優(yōu)良模式,可在不同的條件下推廣應用于生產。
關鍵詞玫瑰;糧食;蔬菜;間作;效益
中圖分類號S685.12;S34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3-0119-01
StudyonIntercropstheGrainandVegetableintheField oftheRose
WANG Gui-fang 1GUO Yong-lai 2ZHANG Jing-ju 2
(1 Pingyin Meteorology Bureau in Shandong Province,Pingyin Shandong 250400; 2 Pingyin Rose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The experiment about intercrop the vegetable and grain in the field of the rose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was 1.5~6.0 times as planting the rose only,mechanism of the successful intercrop was analyzed from the land productivity,space and time.The seven kinds of good modes which had been chosen could be applied to production.
Key wordsrose;grain;vegetable;intercrop;benif
玫瑰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具有廣泛的用途,可釀造玫瑰酒、腌制玫瑰醬、提取玫瑰油,玫瑰花蕾入藥、作茶飲可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玫瑰又具有抗逆性強、易于管理的特點,因此玫瑰的種植面積愈來愈大。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種植效益,筆者在總結群眾多年玫瑰間作[1-2]種植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14種種植模式的對比研究,篩選出了7種優(yōu)良間作模式,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甘藍品種為中甘1號;西紅柿品種為強豐;馬鈴薯品種為泰山1號;白菜品種為豐抗70;西瓜品種為鄭雜5號;水蘿卜品種為魯蘿卜4號;油菜品種為勝利;小麥品種為魯麥13號或陜7859;大豆品種為魯豆7號;甘薯品種為徐薯18號;玉米品種為魯玉3號;谷子品種為魯谷7號;花生品種為?;?號;大蔥為章丘大蔥;大蒜為蒼山大蒜。供試玫瑰為五年生嫁接重瓣紅玫瑰(Rosa rugosa cv. Plena)。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平陰縣玫瑰鎮(zhèn)附近,為低山丘陵臺地,土層深厚,具水澆條件。土壤為碳酸鹽褐土,含有機質0.9%、全氮0.07%、全磷0.11%、堿解氮36.5 mg/kg、速效磷7.7 mg/kg、速效鉀74 mg/kg。玫瑰密度1.0 m×2.5 m,冠幅1.2 m,株高1.5 m,南北向栽植。
1.3試驗設計
試驗設14個處理,每處理面積為333 m2,2次重復。在玫瑰行兩側各留60 cm作為營養(yǎng)保護帶,中間1.3 m做畦進行間作處理,施肥、澆水、病蟲防治等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
1.3.1玫瑰與蔬菜的種植模式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玫瑰間作甘藍、西紅柿(S1),1月下旬進行溫炕育苗,2月下旬將小苗移入陽畦內進行二級育苗,3月中旬帶土移栽入玫瑰行內;每畦栽3行,株距40 cm,栽后搭上塑料小拱棚,4月中旬撤棚;5月下旬甘藍收獲后,按每畦2行栽植西紅柿,株距30 cm。玫瑰間作馬鈴薯、大蔥、大白菜(S2),選用脫毒馬鈴薯,于2月中旬用10 μg/mL的赤霉素浸種30 min后,放置室內晾干,沙培催芽,3月上旬按每畦2壟點種,株距30 cm;6月中旬收完馬鈴薯后,在2壟中間挖溝,按5 cm的株距栽植1行大蔥;9月上旬,在大蔥兩側按50 cm的株距各栽植1行大白菜。玫瑰間作西瓜、水蘿卜(S3),3月中旬按40 cm的株距點種1行西瓜,點種后覆蓋塑料薄膜;7月中旬按20 cm的株距點種2行水蘿卜。玫瑰間作油菜、芥菜(S4),10月上旬按40 cm的行距每畦播種2行油菜,翌年7月下旬按20 cm×50 cm的株行距點種2行芥菜。
1.3.2玫瑰與糧食的種植模式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玫瑰間作小麥、大豆(L1),于10月上旬按20 cm的行距每畦播種6行小麥;于6月中旬按30 cm的行距播種4行大豆。玫瑰間作小麥、夏甘薯(L2),小麥種植同前;小麥收獲后相距70 cm整2趟甘薯壟,按25 cm的株距進行栽植。玫瑰間作小麥、夏玉米(L3),小麥種植同前;5月中旬在小麥中間按40 cm×40 cm的株行距串種玉米。玫瑰間作春甘薯(L4),4月中旬,按30 cm×70 cm的株行距每畦栽植2行甘薯。玫瑰間作小麥、晚谷(L5),小麥種植同前;小麥收割后滅茬整地,按行距30 cm每畦播種4行谷子。玫瑰間作春花生(L6),4月下旬按20 cm×30 cm的株行距,每畦點種4行花生。
1.3.3玫瑰與糧食蔬菜的種植模式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玫瑰間作小麥、大蔥(LS1),小麥品種選陜7859,10月中旬播種,6月下旬按7 cm×60 cm的株行距,每畦溝植2行大蔥。玫瑰間作小麥、水蘿卜(LS2),小麥種植同前;7月中旬按20 cm×60 cm的株行距,起壟點種水蘿卜。玫瑰間作大豆、菠菜(LS3),4月中旬按30 cm的行距播種4行大豆,大豆收獲后于10月上旬整畦,撒種菠菜。玫瑰間作大豆、大蒜(LS4),大豆種植同前;寒露前種植大蒜,密度12 cm×30 cm。
玫瑰行間不進行任何間作作對照(CK),其他管理相同。
2結果與分析
2.1生長情況
各種間作物的生長情況均表現良好。西紅柿坐果率高,(下轉第125頁)
(上接第119頁)
果形好;大蔥生長旺盛,蔥白比例高;馬鈴薯一級薯塊率達到70%。小麥和谷子莖稈粗壯,顆粒飽滿,無倒伏現象,這是因為玫瑰為其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花生和大豆植株長勢雖好,但結果情況不如一般大田,靠近玫瑰的邊行結果明顯減少,飽滿果率也顯著降低。這是因為花生和大豆系喜光植物,玫瑰遮蔭使其光合產物積累減少,玫瑰植株較高,阻礙了空氣流通,也有一定影響。玉米長勢健壯,結果情況好于大田,但由于其植株較高,對玫瑰遮蔭較多,影響玫瑰生長較大。甘薯較一般大田差別不大,但其旺盛生長期易攀附玫瑰,影響玫瑰生長。
2.2經濟效益
從表1可以看出,14種處理的經濟效益較CK均明顯增加,處理間差異也十分顯著,效益高者是CK的6.0倍,效益最低者也為CK的1.5倍。從3種種植模式看,以間作蔬菜效益最高,間作糧食作物效益最低。但是,間作蔬菜工作量大、用工多、肥水條件要求高,同時還要求一定的技術條件;相比之下,間作糧食作物省工省力、肥水及技術條件要求均較低;糧食和蔬菜混合間作,其效益等各方面均介于二者之間。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3機理分析
玫瑰間作成功的機理有以下3方面:一是合理分配地力。在距玫瑰根頸60 cm處,調查了3株嫁接玫瑰垂直剖面的根系的數量,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嫁接玫瑰根系分布深廣而且比較集中,距根頸60 cm處,75%的根系分布在20 cm土層以下,而蔬菜和糧食作物的根系則絕大部分分布在20 cm土層以上,這就避免了玫瑰與間作物互相爭水爭肥的矛盾。二是合理利用空間。玫瑰屬灌木,自然高度在1.8 m左右,冠幅在2.0 m左右,可以通過整形修剪,把玫瑰控制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一方面給間作物讓出空間,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玫瑰開花部位外移,更便于采花。在間作物的選擇上,應選矮稈作物,以減小對玫瑰的影響。玫瑰與間作物還可以相互利用,例如大蔥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生長旺盛,蔥葉鮮綠,病蟲害少。玫瑰遮蔭,溫度降低,可提前播種水蘿卜,提前出售,增加經濟效益。玫瑰可作防風墻,使間作物不易倒伏,還可阻擋病蟲害的傳播。間作物覆蓋玫瑰行間,可減少地表水分蒸發(fā)并可防止雜草滋生。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還可固氮,增加土壤肥力。三是時間分配合理。選擇早春的馬鈴薯、春甘藍,晚秋的大白菜及冬小麥,其主要生長期正是玫瑰葉面積系數較小的時期,能夠充分地利用空間和光能。
3結論與討論
在玫瑰與蔬菜的間作模式中,以間作甘藍、西紅柿和間作馬鈴薯、大蔥、大白菜效益最高;玫瑰和糧食的間作模式中,以間作小麥大豆、小麥夏甘薯和小麥晚谷效益較高;玫瑰和糧食蔬菜的間作模式中,以小麥、大蔥和小麥、水蘿卜效益最好。這7種種植模式可作為優(yōu)選模式進行大面積推廣。玫瑰屬天然香料植物,種植效益受市場影響較大,進行間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3-4],又可以降低種植玫瑰的風險。玫瑰效益好時,可少間作或不間作,充分利用空間使玫瑰立體開花;玫瑰效益差時,可重剪玫瑰,留出較多的空間進行間作。也可采用大行距栽植玫瑰,使間作物占用較大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實現機械化[5-6]。
4參考文獻
[1] 余麗莉,莊文彬,董須光.玫瑰茄在漳浦縣的種植表現及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07(2):27.
[2] ROY A R,王五湖.玫瑰茄間作油料和豆類作物的效果[J].熱帶作物譯叢,1991(4):43.
[3] 鄭潤芳,平金嶺,劉洪�,等.鶴鄉(xiāng)玫瑰栽培及擴繁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0(6):24.
[4] 劉恒德,杜琳輝,排孜來提・托合提,等.和田地區(qū)食用玫瑰種植現狀調查[J].農村科技,2009(6):119-120.
[5] 侯杰.多季玫瑰生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9(3):40-41.
[6] 畢敏.白玫瑰栽培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技術,2010(6):51.
看了“玫瑰花的栽培技術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