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古詩文啟蒙教學方法初探
時間:
彥仕金1由 分享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可謂字字珠璣,千百年來,它以其獨特的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已明確規(guī)定背誦古詩文的篇數(shù)(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并在大綱后面附有古詩背誦推薦篇目80首。近年高考語文科目中,多年未曾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寫和古文翻譯再次出現(xiàn)在試題中,同時新增古文鑒賞試題??梢?,誦讀經典詩文極其重要!兒童誦讀古詩文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誦讀古詩文不但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理解力、記憶力和想象力,而且能陶冶孩子的情操。筆者認為,如果我們的孩子自小誦讀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誦讀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誦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知不覺地就能體會到人對自然生命的熱愛,體驗到登高望遠的開闊心胸,體驗到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情感會毫無痕跡地從他們的口中滲入心靈的深處,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誦讀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學生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yǎng),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領會,只要學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即可,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誦讀積累上。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我們要利用兒童時期的記憶力,要求學生多背點經典詩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那么,如何使兒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饒有興趣地誦讀與積累更多的古詩呢?我認為可以采用這樣一些方法輔助教學:
一、巧用繪畫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大都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展現(xiàn)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畫。在誦讀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簡筆畫勾勒出古詩的情景,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古詩意思,便于誦讀和記憶。如寇準的《詠華山》,引導學生誦讀“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一句,簡筆畫勾出—— 一座高高聳立在群山之中的華山;誦讀“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時,一邊在華山之上添畫太陽,一邊在華山山腰畫上朵朵白云。簡單明快的線條,留給學生直觀形象的記憶,學生讀起來一定有滋有味。
又如駱賓王的《鵝》一詩,圖畫背景是一個兩邊長滿綠樹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鵝正在水面上彎著長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見的紅色腳掌有節(jié)奏地劃動著,“綠”“白”“紅”色彩艷麗,煞是好看。
像這樣的古詩教學還有《江南》《獨坐敬亭山》《敕勒歌》等,教師在作畫過程中,學生逐步加深對字詞、詩句的感知,同時因為動腦又動手,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背誦起來,大腦中不由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避免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學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愛”,由“喜愛”到“關注”,由“關注”到“誦讀”,層層遞進,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古詩的領悟力。
二、借助故事
八九歲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在古詩中,有許多是詩人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學時加以改編成一個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一定能理解古詩背后的道理。如在誦讀《游子吟》一詩時,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遠門,夜已很深,母親還在油燈下為兒子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衣裳,衣裳千針萬線,縫得密密的,生怕兒子回來太晚,衣服穿破沒人補。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邊的小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心想:母親的恩情不就像這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通過一邊講故事,一邊誦讀古詩,學生會覺得生動有趣。借助講故事進行誦讀的古詩還有《詠華山》《鋤禾》《憫農》《江上漁者》等等。
三、再現(xiàn)情景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大多是抒情詩,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詠這些古詩,可以給人以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以情激情,引導學生具體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鳴。如教學《鋤禾》一詩時,我給學生播放了這樣一段錄像:農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種、插秧,頂著烈日揮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畫面定格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上,無需過多解釋,學生便能深深地體會到農民勞動時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然后又播放幾個生活小鏡頭:一個學生將吃不完的饅頭隨手扔到垃圾桶里;一個學生將一大碗白米飯倒進垃圾箱;幾個學生在田間放風箏,踩壞麥苗……看了這幾個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小鏡頭,有的學生低下頭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學生露出生氣憤怒的神色。我說:看了這些情景,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學生對浪費者也是對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將這樣兩個生活情景帶進課堂,學生的印象無疑是深刻的。無需太多時間,學生既能很快熟記古詩,又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再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浪淘沙》時,用課件展示飛流直下的瀑布、一瀉千里的長江、奔騰不息的黃河,這樣氣勢磅礴的畫面會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給心靈帶來震撼。在朗讀指導中,這樣的圖片、聲音、音樂等多媒體手段的采用,對學生準確感受、記憶古詩非常有幫助。
四、問題引領
不管懂不懂,先讓學生自由讀詩文,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 。緊接著采用問答的形式幫助學生來快速地理解。如教學《小兒垂釣》時,我們引導學生用讀詩文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反復誦讀。問:“蓬頭稚子”干什么?答:蓬頭稚子“學垂綸”。問:“誰”側坐莓苔草映身?答:“蓬頭稚子”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時誰“遙招手”?誰“怕得魚驚不應人”?再如《登鸛雀樓》,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學生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學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通過聯(lián)系古詩的上下文并結合圖,讓學生熟讀自悟一些內容。在熟讀的基礎上質疑問難,學生能很快掌握古詩大意,從而快速記憶。
五、趣味讀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尤其要重視誦讀,因為古詩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節(jié)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讀古詩文所能變的花樣是在讀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樂讀,或加手勢表演讀,或范讀領讀,或齊讀默讀,或個別朗讀背誦, 或提問征答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義和感情,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經常聽學生讀古詩如小和尚念經,咿咿呀呀,拿腔拖調。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傳授一些朗讀古詩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 / ”,重音用“ .”,延長用“-”等。比如舊版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曉》,旋律優(yōu)美,便于吟唱。學完這首歌,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將別的古詩也拿來唱,唱得不亦樂乎。
六、等級獎勵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被表揚,喜歡獲得獎勵。只要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背誦古詩,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學生誦讀的興趣才會持久。 獎勵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每背完一首古詩就蓋一顆章或是獎給一顆星,獲得五顆章或星時,就換回一份喜報。拿到五張喜報時,就能獲“古詩小能手”稱號,再高級一點的還有“古詩大王”等稱號。通過這種方式引領孩子在誦讀古詩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當然平時多開展各種各樣的古詩競賽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
書聲瑯瑯,開卷有益。每日,迎著清新的空氣走進校園,撲面而來的是學生們誦讀古詩文的瑯瑯書聲,你會覺得這是多么美妙的時刻。一代新人的成長,將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yǎng)——“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理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心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恩情,“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品格……這一切,都將成為“祖國花朵”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源泉。讓我們與學生一起來誦讀古詩文吧!不僅要讓這古老的樂章回旋在學生的心田,還要讓它融入學生的生命,伴隨學生一生。
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誦讀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學生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yǎng),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領會,只要學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即可,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誦讀積累上。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我們要利用兒童時期的記憶力,要求學生多背點經典詩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那么,如何使兒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饒有興趣地誦讀與積累更多的古詩呢?我認為可以采用這樣一些方法輔助教學:
一、巧用繪畫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大都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展現(xiàn)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畫。在誦讀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簡筆畫勾勒出古詩的情景,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古詩意思,便于誦讀和記憶。如寇準的《詠華山》,引導學生誦讀“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一句,簡筆畫勾出—— 一座高高聳立在群山之中的華山;誦讀“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時,一邊在華山之上添畫太陽,一邊在華山山腰畫上朵朵白云。簡單明快的線條,留給學生直觀形象的記憶,學生讀起來一定有滋有味。
又如駱賓王的《鵝》一詩,圖畫背景是一個兩邊長滿綠樹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鵝正在水面上彎著長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見的紅色腳掌有節(jié)奏地劃動著,“綠”“白”“紅”色彩艷麗,煞是好看。
像這樣的古詩教學還有《江南》《獨坐敬亭山》《敕勒歌》等,教師在作畫過程中,學生逐步加深對字詞、詩句的感知,同時因為動腦又動手,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背誦起來,大腦中不由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避免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學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愛”,由“喜愛”到“關注”,由“關注”到“誦讀”,層層遞進,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古詩的領悟力。
二、借助故事
八九歲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在古詩中,有許多是詩人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學時加以改編成一個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一定能理解古詩背后的道理。如在誦讀《游子吟》一詩時,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遠門,夜已很深,母親還在油燈下為兒子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衣裳,衣裳千針萬線,縫得密密的,生怕兒子回來太晚,衣服穿破沒人補。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邊的小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心想:母親的恩情不就像這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通過一邊講故事,一邊誦讀古詩,學生會覺得生動有趣。借助講故事進行誦讀的古詩還有《詠華山》《鋤禾》《憫農》《江上漁者》等等。
三、再現(xiàn)情景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大多是抒情詩,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詠這些古詩,可以給人以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以情激情,引導學生具體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鳴。如教學《鋤禾》一詩時,我給學生播放了這樣一段錄像:農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種、插秧,頂著烈日揮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畫面定格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上,無需過多解釋,學生便能深深地體會到農民勞動時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然后又播放幾個生活小鏡頭:一個學生將吃不完的饅頭隨手扔到垃圾桶里;一個學生將一大碗白米飯倒進垃圾箱;幾個學生在田間放風箏,踩壞麥苗……看了這幾個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小鏡頭,有的學生低下頭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學生露出生氣憤怒的神色。我說:看了這些情景,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學生對浪費者也是對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將這樣兩個生活情景帶進課堂,學生的印象無疑是深刻的。無需太多時間,學生既能很快熟記古詩,又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再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浪淘沙》時,用課件展示飛流直下的瀑布、一瀉千里的長江、奔騰不息的黃河,這樣氣勢磅礴的畫面會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給心靈帶來震撼。在朗讀指導中,這樣的圖片、聲音、音樂等多媒體手段的采用,對學生準確感受、記憶古詩非常有幫助。
四、問題引領
不管懂不懂,先讓學生自由讀詩文,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 。緊接著采用問答的形式幫助學生來快速地理解。如教學《小兒垂釣》時,我們引導學生用讀詩文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反復誦讀。問:“蓬頭稚子”干什么?答:蓬頭稚子“學垂綸”。問:“誰”側坐莓苔草映身?答:“蓬頭稚子”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時誰“遙招手”?誰“怕得魚驚不應人”?再如《登鸛雀樓》,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學生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學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通過聯(lián)系古詩的上下文并結合圖,讓學生熟讀自悟一些內容。在熟讀的基礎上質疑問難,學生能很快掌握古詩大意,從而快速記憶。
五、趣味讀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尤其要重視誦讀,因為古詩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節(jié)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讀古詩文所能變的花樣是在讀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樂讀,或加手勢表演讀,或范讀領讀,或齊讀默讀,或個別朗讀背誦, 或提問征答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義和感情,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經常聽學生讀古詩如小和尚念經,咿咿呀呀,拿腔拖調。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傳授一些朗讀古詩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 / ”,重音用“ .”,延長用“-”等。比如舊版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曉》,旋律優(yōu)美,便于吟唱。學完這首歌,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將別的古詩也拿來唱,唱得不亦樂乎。
六、等級獎勵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被表揚,喜歡獲得獎勵。只要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背誦古詩,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學生誦讀的興趣才會持久。 獎勵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每背完一首古詩就蓋一顆章或是獎給一顆星,獲得五顆章或星時,就換回一份喜報。拿到五張喜報時,就能獲“古詩小能手”稱號,再高級一點的還有“古詩大王”等稱號。通過這種方式引領孩子在誦讀古詩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當然平時多開展各種各樣的古詩競賽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
書聲瑯瑯,開卷有益。每日,迎著清新的空氣走進校園,撲面而來的是學生們誦讀古詩文的瑯瑯書聲,你會覺得這是多么美妙的時刻。一代新人的成長,將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yǎng)——“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理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心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恩情,“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品格……這一切,都將成為“祖國花朵”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源泉。讓我們與學生一起來誦讀古詩文吧!不僅要讓這古老的樂章回旋在學生的心田,還要讓它融入學生的生命,伴隨學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