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制
吳國(222—280)是中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亦稱孫吳、東吳。東吳的官制是怎樣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制,希望能幫到你。
三國時期東吳地方官制
東吳有揚、荊、交、廣四州。黃龍元年(229年)與蜀約分天下,以曹魏境豫、青、徐、幽四州分與東吳,置刺史遙領之。州屬官見于文獻記載的,僅有部郡從事、師友從事、大中正。
郡設太守、都尉,所屬有功曹掾、門下書佐、門下循行等。縣以下制度略如東漢。東吳爵祿制度也不發(fā)達,唯置王、侯二等爵,無祿。
三國時期東吳中央官制
東吳的中央官制與曹魏、蜀漢相仿。東吳置丞相,名義上也是百官之長,但實際效能是僅僅管理例行政務,往往不參與重大政務的決策。東吳丞相設置于寶鼎元年(266年),一度分置為左丞相和右丞相。丞相屬官有軍師、長史、掾等。
東吳的三公廢置不常,除授因人而異。建衡三年(271年)置太尉。寶鼎三年(268年)以丁固為司徒,以孟仁為司空。孫休廢司空改置左右御史大夫,至孫皓登位,復置司空。東吳三公的特點是太尉不領軍、司徒與丞相并置而不治民、司空不視土木事。這個特點可以說是后世以三公為虛銜的開端。
東吳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大司馬、上大、大等內朝,這些外則領軍,內則領政,是事實上的宰相。黃武七年(228年)置大司馬。赤烏九年(346年)分置左、右大司馬,并置上大、大。黃龍元年(229年)以陸遜為上大,諸葛瑾為大?!锻ǖ?middot;職官》載:“至吳景帝(孫休)為大,亦受非常之任,”
《三國會要·職官》云:“吳初亦六卿,孫休永安二年(259年),始備九卿”??芍獤|吳前期無九卿。
孫權初置奉常,黃武四年(225年)改太常,太常置博士。東吳初置郎中令,后改光祿勛,有三署中郎將、領三署郎,還有羽林督,繞帳督、帳下右部督,皆領衛(wèi)兵。衛(wèi)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少府諸卿建置均與曹魏、蜀漢同。東吳在屯田各郡置典農都尉,統(tǒng)轄屬縣,職如太守。典農都尉掌管軍糧,不屬于大司農。這不同于曹魏制度。孫權初年設左節(jié)度,專掌軍糧會計。
宮官有大長秋,設置略如曹魏制。又有太子太傅、少傅。黃龍元年(229年)置左輔、右弼、輔正、翼正等都尉,為太子四友。又有太子賓客及率更令、中庶子、庶子、輔義都尉、右部督等。
門下官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散騎侍郎等設置略與曹魏同,但地位不甚重要。
尚書分選曹、戶曹、左曹、賊曹等四曹,可見東吳尚書職任較曹魏為輕。
中書監(jiān)設中書令、仆射、丞、郎、令史等。
御史臺設御史中丞,督軍糧御史及監(jiān)農御史,又置中執(zhí)法,左右執(zhí)法各一人。在殿中察舉違法行為,也稱侍御史。
武職官有領軍;左領軍、右領軍;中護軍、左護軍、右護軍;中典軍、左典軍、右典軍。又中壘掌宿衛(wèi)兵。有撫軍、征南、征西、征北,無征東;有平南、平西、平北,無平東。
看了“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制”的人還看了:
1.古代官職官制
3.曹魏官制是怎樣的
5.夏朝官制是怎樣的
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制
上一篇:清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下一篇:隋代中央官和地方官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