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管理記憶的部位是哪里
人的大腦由左右雙側半球組成,雙側大腦半球交叉支配對側肢體,多數人左側大腦為優(yōu)勢大腦。那么你知道人體哪個部位管記憶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大腦主管記憶部位,希望能幫到你。
大腦中主管記憶的部分:大腦海馬區(qū)
上個世紀5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大腦中的“海馬區(qū)”在存儲信息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馬區(qū),那么以前的記憶就會一同消失。但是海馬區(qū)的神經細胞如何把信息固定下來?
科學家發(fā)現一些分子參與到了記憶的形成。此外,神經細胞突觸地形成也與記憶相關聯。但是,科學家目前對于記憶的運作機制的了解還不夠——而這一機制對于理解我們自身是非常重要的。
海馬體主要負責學習和記憶,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如果一個記憶片段,比如一個電話號碼或者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被重復提及的話海馬體就會將其轉存入大腦皮層,成為永久記憶。所以海馬體比較發(fā)達的人,記憶力相對會比較強一些。
存入海馬體的信息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被使用的話,就會自行被“刪除”,也就是被忘掉了。而存入大腦皮層的信也息并不就是永久不會給忘掉了,當你長時間不使用該信息的話大腦皮層也許就會把這個信息給“刪除”掉了。有些人的海馬體受傷后就會出現失去部分或全部記憶的狀況。這全取決于傷害的嚴重性,也就是海馬體是部分失去作用還是徹底失去作用了。
英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fā)現,大腦海馬區(qū)受損的人除記憶力不好之外,想象能力也會變差。據外電報道,科學家此前已知道海馬區(qū)受損會導致健忘,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了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海馬區(qū)受損者被要求想象未來的一次朋友見面或圣誕晚會,或者想象自己身處海灘、酒吧之中,但他們報告說,自己無法在大腦中形成具體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分離的圖像碎片。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海馬區(qū)負責為大腦提供構建各類形象的環(huán)境。研究人員已將這項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大腦的介紹
大腦(Brain)包括左、右兩個半球及連接兩個半球的中間部分,即第三腦室前端的終板。大腦半球被覆灰質,稱大腦皮質,其深方為白質,稱為髓質。髓質內的灰質核團為基底神經節(jié)。在大腦兩半球間由巨束纖維—相連。
具體內容有大腦半球各腦葉、大腦皮質功能定位、大腦半球深部結構、大腦半球內白質、嗅腦和邊緣系統五大部分。
大腦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溝間的隆凸部分稱腦回。大腦半球的背側面,各有一條斜向的溝,稱為側裂(lateral fissure)。側裂的上方,約當半球的中央處,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腦溝,稱為中央溝(central fissure)。每一半球又分為四個葉(lobe)。在中央溝之前與側裂之上的部位,成為額葉(frontal lobe),為四個腦葉中之最大者,約占大腦半球的三分之一;側裂以下的部位,稱為顳葉(temporal lobe);中央溝之后與側裂之上的部分,稱為頂葉(parietal lobe);頂葉與顳葉之后,在小腦之上大腦后端的部分,稱為枕葉(occipital lobe)。以上各腦葉,均向半球的內側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腦葉區(qū)域內,各有許多小的腦溝,其中蘊藏著各種神經中樞,分擔不同的任務,形成了大腦皮質的分區(qū)專司功能。
人類大腦的兩半球,在功能劃分上,大體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縱面,在功能上也有層次之分,原則上是上層管下肢,中層管軀干,下層管頭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構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區(qū)為數個神經中樞,每一中樞各有其固定的區(qū)域,分區(qū)專司形成大腦分化而又統合的復雜功能。在區(qū)域的分布上,兩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語言區(qū)與威氏語言區(qū),只分布在左腦半球,其他各區(qū)則兩半球都有。
運動區(qū)(motor area)
運動區(qū)是管理身體運動的神經中樞,其部位在中央溝之前的皮質內,身體內外所有隨意肌的運動,均受此中樞的支配。運動中樞發(fā)出的神經沖動,呈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方式進行。
體覺區(qū)(somatosensory area)
體覺區(qū)是管理身體上各種感覺的神經中樞。身體上所有熱覺、冷覺、壓覺、觸覺、痛覺等,均受此中樞的管理。體覺區(qū)位于頂葉的皮質內,隔中央溝與運動區(qū)相對。體覺區(qū)的功能與身體各部位的關系,也是上下顛倒與左右交叉的。
視覺區(qū)(visual area)
視覺區(qū)是管理視覺的神經中樞。視覺區(qū)位于兩個半球枕葉的皮質內,交叉控制兩只眼睛。由視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可以看出:每只眼球內視網膜(retina)的左半邊,均經由視神經通路,與左半球的視覺區(qū)連接。這說明左半球的視覺區(qū),同時控制左右兩只眼睛。同樣,右半球的視覺區(qū)也同時控制左右兩只眼睛。視野(visual field)是指在眼不轉頭不搖的情形下目光所見及的廣闊面;只有出現在視野之內的東西,才有可能看見。視網膜是光線刺激的感受器,其功用相當于照相用的軟片。視神經(optic nerve)是傳導視覺神經沖動的神經元。視交叉(optic chiasma)位于視丘之下,是視神經通路的交會點。視神經(optic tract)是兩眼視神經沖動會合后通往視覺中樞的通路。
聽覺區(qū)(auditory area)
聽覺區(qū)是管理兩耳聽覺的神經中樞。位于兩半球的外側,屬于顳葉的區(qū)域。每一半球的聽覺區(qū)均與兩耳的聽覺神經連接,但與視覺區(qū)的特征又不相同。每一半球的聽覺區(qū),均具有管理兩耳聽覺的功能,其中一半球的聽覺區(qū)受到傷害時,對個體的聽覺能力只有輕微的影響。
聯合區(qū)(association area)
聯合區(qū)是具有多種功能的神經中樞。在每一半球上均有兩個聯合區(qū)。其一是從額葉一直延伸到運動區(qū)的一大片區(qū)域,成為前聯合區(qū)(frontal association area)。它的功能主要是于解決問題的記憶思考有關。其二是后聯合區(qū)(posterior association area),分散在各主要感覺區(qū)附近。如:額葉的下部就與視覺區(qū)有關,此區(qū)域受傷會減低視覺的辨識力,對物體的不同形狀,就不容易辨識。
大腦功能區(qū)域
1、額葉
也叫前額葉。位于中央溝以前。在中央溝和中央前溝之間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額上溝和餓下溝,被兩溝相間的是額上回、額中回和額下回。額下回的后部有外側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為眶部、三角部和蓋部。額葉前端為額極。額葉底面有眶溝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內方的深溝為嗅束溝,容納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為內側和外側嗅紋,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區(qū)稱為嗅三角,也稱為前穿質,前部腦底動脈環(huán)的許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腦。在額葉的內側面,中央前、后回延續(xù)的部分,稱為旁中央小葉。負責思維、計劃,與個體的需求和情感相關。
2、頂葉
位于中央溝之后,頂枕裂于枕前切跡連線之前。在中央溝和中央后溝之間為中央后回。橫行的頂間溝將頂葉余部分為頂上小葉和頂下小葉。頂下小葉又包括緣上回和角回。響應疼痛、觸摸、品嘗、溫度、壓力的感覺,該區(qū)域也與數學和邏輯相關。
3、顳葉
位于外側裂下方,由顳上、中、下三條溝分為顳上回、顳中回、顳下回。隱在外側裂內的是顳橫回。在顳葉的側面和底面,在顳下溝和側副裂間為梭狀回,,側副裂與海馬裂之間為海馬回,圍繞海馬裂前端的鉤狀部分稱為海馬鉤回。負責處理聽覺信息,也與記憶和情感有關。
4、枕葉
枕葉位于枕頂裂和枕前切跡連線之后。在內側面,,距狀裂和頂枕裂之間為楔葉,與側副裂候補之間為舌回。負責處理視覺信息。
5、島葉
位于外側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鉤分為長回和短回。
6、邊緣系統
與記憶有關,在行為方面與情感有關。
記憶原理相關文章:
3.記憶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