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節(jié)日知識>其它節(jié)日>

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風俗

時間: 淑燕4545 分享

中元節(jié)各地風俗禁忌大致相同,在中國習俗中,并不僅僅是7月十五這天需要避忌,農歷七月,被稱為鬼月,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游人間。一起來看看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風俗,歡迎查閱!

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風俗

傳統(tǒng)“中元節(jié)”是農歷7月15日,傳說在這天的晚上,每個家庭的祖先們都會“回家”看望活著的親人,所以每家每戶都會為逝者焚燒包袱、靈屋、元寶等,所以民間也把中元節(jié)稱作鬼節(jié)。

春節(jié)、清明祭祖不同,中元節(jié)燒紙錢不去墳頭,而是將紙錢包成如信封一樣的“包袱”,并在包皮上寫好“收款人”與“寄款人”的名字及關系,再請道士蓋上符印,然后在家門口集中燒化。

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于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后,即可于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fā)外祟”。

燒包袱是一種敬祖的習俗,是活著的人趁鬼門大開的日子給先亡宗親送冥資,以備陰間過活。送的方式,就像陽間給親朋好友寄信一樣,先將冥資(即錢紙)折疊好,再用白紙包上(白紙包起著信封作用)。接著便是寫“信封”(各地寫法亦有不同)。

不同的輩分,稱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遠”。尊稱都是男右女左。自稱亦自然隨著改變,相對應的分別是:子、孫、曾孫、高孫。袱皮背面的交合處應寫上一個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隨意拆看。

除此之外,還得卷上一卷錢紙,用白紙包好,寫上“挑夫專用”。“挑夫”即陰間的“郵遞員”,如果沒有挑夫,冥錢是無法送到的。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寫起來就簡單多了。

包袱種類有哪些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后仿制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并有□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

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

現(xiàn)在還有美元、歐元、英鎊、人民幣、汽車、電視、電腦、手機等現(xiàn)代物品,陰家也與時俱進了。這些東西要用包袱包起來,便于攜帶與郵寄。有的用籠箱裝起來,顯得更客氣。

焚化地點各地不一,有的在家宅附近,有的在寺廟,還有的在墳前。日期一般在農歷七月十二、十三兩日。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滿一年的,則在七月十四日。時間一般選在下午四點以后。

中元節(jié)民間祭祀講究

一、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fā)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二、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某某呀,你活著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三、禁忌事項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致。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風俗

中元節(jié)各地風俗禁忌大致相同,在中國習俗中,并不僅僅是7月十五這天需要避忌,農歷七月,被稱為鬼月,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游人間。一起來看看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風俗,歡迎查閱!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風俗傳統(tǒng)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54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