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八大傳統(tǒng)風俗
端午節(jié)的八大傳統(tǒng)風俗是什么
風俗習慣不同,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似乎也有所區(qū)別。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八大傳統(tǒng)風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的八大傳統(tǒng)風俗
風俗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nóng)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后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jié)的風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系粽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chǎn)。
風俗2:掛艾草
端午節(jié)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為二者皆為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qū)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qū)魔祛鬼的效果。
風俗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shè)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jié)。
風俗4:吃五毒餅
端午節(jié)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將它們的形象蓋在餅上,餡兒也是“五餡”:櫻桃、荸薺、桑葚、黃杏和江米藕。據(jù)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風俗5:斗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jié),會結(jié)伴去郊外采藥,采藥途中會斗草玩,逐漸形成習俗。王作楫介紹,參與游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后,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風俗6:收五毒
端午節(jié)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jù)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qū)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風俗7:貼葫蘆花
老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風俗8:點雄黃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節(jié)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解,驅(qū)邪避害。
端午節(jié)介紹
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夏歷五月初五,也叫“端陽”、“蒲節(jié)”、“天中節(jié)”、“大長節(jié)”、“沐蘭節(jié)”、“女兒節(jié)”、“小兒節(jié)”。它是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日、艾節(jié)、端五、夏節(jié)、重午、午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
端午節(jié)是全年四大節(jié)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jié)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午節(jié)說成是“小孩節(jié)”或“娃娃節(jié)”。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畬、拉祜、水、納西族、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族、普米、鄂溫克、裕固、鄂倫春等少數(shù)民族也過此節(jié),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chǎn)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fā)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節(jié)帶五彩繩的習俗介紹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被稱之為“長命縷”。
其意義在于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長命鎖更多表達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每逢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所以傳統(tǒng)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于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在端午節(jié)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線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著戴上彩繩,很多男子擔心被別人看到笑話,就悄悄系在腳踝上。
這系五色繩也有講究,必須要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就系上,否則就會不靈驗,而且五色繩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只能等到端午節(jié)后的大雨天時,將它仍在自家院墻的排水口,隨雨水沖走。
介紹端午節(jié)的詩句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曰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圞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2、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端午
(唐)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節(jié)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瑓s疑賬主怕靈符。
5、《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圞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