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漢朝的歷史典故
中國擁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各種典籍記載的歷史故事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經(jīng)典。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漢朝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與借鑒!
有關漢朝的歷史典故篇一:漢文帝為何要廢除“肉刑”
“肉刑”,是古代殘廢肢體、殘害肌膚、破壞身體機能的墨、劓、刖、宮等帶有原始、野蠻色彩的刑罰。夏、商、周朝如此,秦朝更是風行,《鹽鐵論》中就有“劓鼻盈車、履賤踴貴”的記述。這種讓人切齒痛恨的酷刑,一直延續(xù)到漢初。
然而,到了公元前167年5月,西漢文帝劉恒卻突然發(fā)布了廢除肉刑的詔書:“今人有過……朕甚憐之。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史記·文帝本紀》)
讓人驚訝的是,促成漢文帝廢除肉刑這一歷史重大決策的,竟然是一位年齡只有十幾歲的民間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緹縈。
《漢書·刑法志》里記載這樣一個案例。漢文帝時有一個叫淳于意的人,曾任齊太倉令,為官清廉,后辭職研究醫(yī)術,到處游歷給人治病。有一次在為一個貴婦人治療時,因貴婦病入膏肓,病重去世,他遭到了誣陷?;栌沟墓倮襞兴凶铮毷苋庑?。由于淳于意曾當過官,所以應當被押送長安受刑。與家人臨別之時,淳于意眼望哭成一團的五個女兒,不禁悲從中來,喟然長嘆:“哎!可惜我沒有男孩,遇到緊急事情,一個有用的也沒有!”聽到父親講這些話,女兒們更是痛哭不止。
這時,淳于意最小的女兒緹縈走上前來:“父親,孩兒雖是女流之輩,如今也要做出一番事業(yè)來。我要和父親一起去長安,上書皇上,替您洗辯冤屈。”淳于意沒有想到小女兒竟如此勇敢,心中感到很有些寬慰,但從齊地到長安路途艱險,所以堅決不同意。緹縈以死相求,差解怕鬧出人命來,只好帶她前往。
經(jīng)過一路艱難跋涉,父女倆終于到了長安。緹縈懷著對父親的無比摯愛,和對千萬受刑者的深切同情,請人代擬奏章,并沖破種種阻礙,大膽上書漢文帝陳述冤情:“我的父親曾是齊地的一個小官吏,有清廉的好名聲,現(xiàn)在不慎犯了事,按律當受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被砍去了腳,就成了殘廢;被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即使他們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情愿做官府的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當時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當凄慘的,她們?nèi)找箘谧鳑]有絲毫人身自由,和囚徒?jīng)]什么兩樣。緹縈為父親免遭酷刑的這種千里迢迢冒死上書的膽識孝心,和這種甘為奴婢的自我犧牲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寬仁賢德、愛民恤民的漢文帝。同時,漢文帝也充分認識到,繼續(xù)沿用秦代的肉刑,不利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更不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于是,他下令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罰,也沒有讓緹縈去當奴婢,并在第二天就下令廢除漢代初年還保留的黥(刺面涂墨)、劓(割鼻)、刖(砍斷腳趾)三種肉刑,責成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等負責修改刑律。
同年,新的刑律修成并頒行天下。新刑律規(guī)定:黥刑,改為遞去頭發(fā),以鐵束頸服刑四年;劓刑,改為打三百板子;斬左趾,改為打五百板子;對于那些犯斬右趾以及殺人自首、官吏貪贓枉法、監(jiān)守自盜等罪,于判刑之后又犯笞刑罪者,一律棄市處死;而對于判處其它各等徒刑,在一定年限內(nèi)無逃亡等行為的,則可相應遞減刑罪,直至釋放免刑為庶人。史書稱,從此以后社會“風氣篤厚,禁網(wǎng)疏闊,刑罰大省”,以至一年之中僅“斷獄四百,有刑錯之風焉。”(《資治通鑒·漢紀》)
漢文帝廢除肉刑,既順應了民心,又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保全了更多的勞動力,有利于自身的統(tǒng)治,合乎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而少女緹縈為救父不畏艱難和強權,勇敢地上書皇帝,又為漢文帝廢除肉刑提供了契機,最終促成了肉刑的廢止。緹縈上書救父的事跡在歷史上被廣為傳頌,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曾由衷地贊嘆道:“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還有人寫詩贊揚緹縈:“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后人。”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廢除肉刑的皇帝。廢除肉刑,作為中國刑罰史上著名的改革措施而引人注目,是刑罰制度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進步,是刑罰制度從極端野蠻殘酷向相對寬緩人道逐漸過渡的一個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緹縈上書救父不僅成為中國孝道的典范,而且對于推動古代法律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巨大貢獻。
有關漢朝的歷史典故篇二:漢武帝晚年的一場巫蠱風波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漢武帝的寵臣江充與太子劉據(jù)素來不和,遂趁機陷害太子,并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皇后衛(wèi)子夫和太子劉據(jù)起兵反抗不果,相繼自殺。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于清醒過來的武帝于是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于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志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shù)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武帝晚年,趙國人江充受武帝重用,且與太子及衛(wèi)氏一族素不和。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武帝病重,有不久于世之象,江充、蘇文等人更加懼怕將來太子繼位后會誅殺他們。便想到利用“巫蠱之術”去制造陰謀。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告發(fā)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wèi)青之子長平侯衛(wèi)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使長安城的數(shù)萬人死于非命。而武帝去了別處休養(yǎng),如往常般將政事托付與太子,后宮事托付皇后,卻并不召見太子與皇后所派的慰問使者。
隨后,江充來到皇后宮搜查,將皇后寢殿弄得連放床之處也沒有;接著江充去太子宮掘蠱,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并栽贓太子咒詛君父。太子信任父親,并不認為父親會懷疑自己有弒父之心,本欲親往武帝處稟明冤情,然而見江充等來勢洶洶,因此召問少傅石德,石德認為皇帝在甘泉養(yǎng)病,甚至不見太子與皇后所派慰問使者,有可能不在人世,江充等人是在仿照趙高與李斯冤殺秦皇太子扶蘇的故事。為了自保,石德建議太子越權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們的陰謀。此時江充逼太子甚急,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詔,被來人殺死。太子派人稟告皇后,又分發(fā)武器給侍衛(wèi),搜查全城涉嫌巫蠱之人,并向百官宣布江充謀反。太子隨即殺死江充,處死上林苑中的巫蠱術士。但是百密一疏,讓蘇文僥幸脫逃,向武帝控訴太子起兵謀反,武帝開始并不相信:“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報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
父子終于失去了最后的溝通機會。被蘇文等人連續(xù)欺騙兩次后終于上當?shù)奈涞鄞笈?,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太子糾集了數(shù)萬人,與丞相軍激戰(zhàn)五日,死者數(shù)萬人。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皇后自殺,太子賓客多人亦被捕殺。此時武帝暴怒,然而臣下卻懼而不言,壺關三老茂上書曰:“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于亂臣,獨冤結(jié)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意思就是太子進則不能面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并非有什么險惡的用心。“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意思就是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于懷,立即結(jié)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宮外。武帝醒悟,有悔意,但并未赦免太子,太子逃到湖縣一戶貧家,戶主常賣屨以維持太子生活所需。太子有一位富有的故人在此地,因為劉據(jù)派人找他而被人發(fā)現(xiàn),官吏圍捕太子,太子因拒絕被捕而自殺,戶主亦被殺。
到此“巫蠱之禍”事件也告一段落。久之,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fā)的,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多有不實。后來得知太子是被冤枉的,此時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并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xù)被殺。上憐太子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借以寄托他對太子劉據(jù)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對于漢武帝,有歷史學家給予了他“百代一帝”的輝煌定論,其實也不能一概定論,漢武帝雖為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但他也有糊涂犯錯的時候,武帝晚年的脾氣憤怒異常,因“巫蠱之禍”事件殺戮慘重,在史書上也留下了沉重的一筆。由此看來,漢武帝“百代一帝”的輝煌定論也應另當別論了。
有關漢朝的歷史典故篇三:劉秀重振漢王朝
王莽的主力已經(jīng)給消滅了,主要的地盤只剩下長安和洛陽兩個大城。弘農(nóng)(在今河南)郡長官王憲干脆投降了漢軍,不少豪強大族也跟著王憲去打長安。他們在城里城外到處放火。王莽穿著禮服,拿著一把短刀,坐在前殿,死守著六十萬斤黃金和別的珍寶。
第二天,火燒到前殿來了。大臣們扶著王莽躲到太液池里的漸臺。太陽下山時,起義軍打進了漸臺,把王莽殺了。王憲找到了玉璽,穿上王莽穿過的龍袍,戴上王莽戴過的冠冕,做起皇帝來了。
劉玄派來的人收了玉璽,把王憲拿來辦罪。劉玄最不放心的是劉秀。他先想個法子叫他帶人到洛陽去修宮殿,以備遷都;后來又支使他以大司馬的身份代表劉玄去安撫河北的各路人馬。劉秀到了河北,那里的算命先生王郎自封皇帝,被劉秀滅了。劉秀在河北吃了很多苦,有時連一口飯都吃不上。他聯(lián)合反王郎的武裝,又打敗了另一支銅馬起義軍,把自己的軍隊擴充到幾十萬人。
這時,全國各地起義軍和豪強武裝自封皇帝的不少。其中,最主要的皇帝有:漢軍的劉玄;赤眉軍的領袖樊崇立漢宗室的一個十五歲的放牛娃劉盆子為帝;還有在成都的公孫述。劉秀有兩個心腹;一個叫馮異,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名將軍,后歸附了劉秀,他在行軍休息時總是一個人坐在大樹下,所以人稱“大樹將軍”;另一個是劉秀念太學時的同學鄧禹。這兩個人都叫劉秀自立為皇帝,統(tǒng)一天下。于是,公元25年,三十一歲的劉秀登基了,就是東漢的漢光武皇帝。
漢光武派“大樹將軍”馮異去打洛陽的漢軍;另分三萬人馬給鄧禹去打赤眉軍??墒青囉韼Я巳f人馬卻不去打長安。他先打上郡等三個郡,去弄牲口、糧草;讓長安的劉玄和赤眉火拼后,再去消滅這兩支起義軍。劉秀平定了燕、趙就回過頭來攻打洛陽。他打了幾個月也沒有攻下。
這時,赤眉軍打著漢天子劉盆子的旗號,來征伐劉玄,打進了長安城。劉玄帶著妻子和宮女們從北門逃出去了。赤眉軍傳令劉玄趕快投降。劉玄只得向劉盆子奉上了玉璽,劉盆子封他為長沙王。劉玄完蛋后,劉秀就勸降了洛陽的漢軍。從此,他就把洛陽作為京都(洛陽在長安東邊,所以后漢也叫東漢)。
赤眉軍在長安城里把糧食吃光了。樊崇只得帶著幾十萬大軍向西流亡,不料碰到了暴風雪,凍死了不少人馬。萬不得已,他再折回長安時,鄧禹的兵馬已經(jīng)進了長安。鄧禹立刻發(fā)兵去攻打,想不到打了個敗仗,連長安也丟了。漢光武帝劉秀連忙派馮異帶著一隊兵馬去代替鄧禹,并囑咐馮異說:“長安一帶老百姓已經(jīng)窮到了極點,將軍這次去征伐,要是赤眉肯投降,就讓士兵都回家去種地,最要緊的是安定人心,不要隨便殺人。”
馮異帶著軍隊去了。漢光武帝又給鄧禹下詔書說:“千萬別死拼。赤眉沒有糧食,一定會到東邊來的。你趕快回來。”
馮異到了長安,把人馬埋伏好,就向赤眉軍下戰(zhàn)書。赤眉軍一上陣就中了埋伏,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死傷了一大半。馮異讓一些士兵也在眉毛上涂上紅顏色,打扮成赤眉的士兵,混進赤眉的隊伍。赤眉軍正進退兩難,馮異叫將士們大叫大喊:“趕快投降!投降不殺!”
赤眉軍一下子軍心大亂,被解除了武裝。
剩下的十幾萬赤眉軍由樊崇帶著,向東開走了。漢光武帝率領大軍布置好埋伏,等赤眉軍一過來,就把他們團團圍住。樊崇沒法走脫,派人向漢光武帝求和。漢光武帝下令讓他們投降,樊崇就帶著劉盆子去見漢光武帝,乖乖投降了。
漢光武帝吩咐趕緊做飯、做菜,讓十多萬赤眉兵吃一頓好的。接著,漢光武帝把樊崇他們帶到了洛陽,送他們田地房屋,給他們官做。但沒到幾個月工夫,就拿謀反的罪名把他們殺了。
推翻新朝的綠林、赤眉這兩支最大的農(nóng)民起義軍,到這時候,都給漢光武帝消滅了。
看了有關漢朝的歷史典故的還看了:
3.漢朝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