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部的具體職責有哪些
古代六部是從隋唐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古代六部中的職責和官制是人們所好奇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古代六部的職責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古代六部的職責
吏部
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吏部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勛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yǎng)﹑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復名復姓等事??脊λ菊莆穆毠僦幏旨白h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qū)分工而設司﹐明十三司﹕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云南﹑貴州。清增江南司﹐為十四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它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還設有掌管八旗事務的八旗俸餉處及現(xiàn)審處。隸于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及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
禮部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技p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兇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
兵部
明職掌全國軍衛(wèi)﹑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shù)。兵部下設四司﹕武選清吏司﹐考核武職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承襲﹑封贈諸事﹐并管理土司﹔車駕清吏司﹐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職方清吏司﹐掌武職官員的敘功﹑核過﹑撫恤﹑軍旅之簡閱﹑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關禁與海禁﹔武庫清吏司﹐掌全國之兵籍﹑軍器并武科考試之事。此外﹐清設稽俸廳﹐掌稽察武職官俸﹔會同館﹐管理京師驛傳事務﹔捷報處﹐掌遞送文書。
刑部
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jiān)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qū)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省設司﹐明為十三司﹐名稱與戶部諸司同。清增加直隸﹑奉天﹑江蘇﹑安徽四司﹐為十七司。清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職掌他省及衙門的部分文書收發(fā)和某些日常政務。此外﹐清設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xiàn)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南北所監(jiān)獄的罪犯﹐發(fā)放囚衣﹑囚糧及藥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xiàn)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對象﹐并保管本部現(xiàn)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
工部
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制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yè)無不綜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tǒng)一度量衡。明清工部下設四司﹕營繕清吏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發(fā)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清吏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制造詔冊﹑官書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除四司外﹐清設有制造庫﹐掌制造皇帝車駕﹑冊箱﹑寶箱﹑儀仗﹑祭器等﹔節(jié)慎庫﹐掌收發(fā)經費款項﹔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數(shù)及稽核﹑供銷京城各壇廟﹑宮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改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這是六部之外增設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設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設學部及巡警部。六部之制逐漸變化。
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戶部改稱度支部﹐兵部改稱陸軍部﹐工部與新設之商部合并為農工商部﹐原來的理藩院改稱理藩部﹐刑部改稱法部﹐另增設民政部﹑郵傳部。將原設之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并入禮部﹐禮部內部機構中添設承政﹑參議二廳﹐儀制﹑太常﹑光祿三司及禮器庫﹑禮學館。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四月﹐清政府成立責任內閣。五月﹐責任內閣頒布官制﹐設立制誥﹑銓敘等局﹐吏部遂撤。六月﹐將禮部改為典禮院﹐成為清政府專管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的機關。六部之制﹐遂告變革。
古代六部的官制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體職掌,并於歲終進行考績,分其優(yōu)劣,以行黜陟。六部官員相對穩(wěn)定,不得輕易調動,凡有勞績者,則在本部升用。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罷中書省后,即升六部品秩:尚書為正二品(建文中曾一度提為正一品,永樂時復舊),侍郎正三品,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主事正六品。
六部尚書、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領導,其中吏部尤為重要,因為官吏的除授都必須經過吏部。明朝的首任吏部尚書為滕毅,樊魯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吏部分三個屬部,即總部,司勛部,考功部;十三年(公元1380年),增司封。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總部為選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定文選、驗封、稽勛、考功四個清吏司。每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
首任戶部尚書為楊思義。劉誠、杭琪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戶部分設五科,即一科、二科、三科、四科、總科。每科設郎中、員外郎各2人,主事5人。十三年(公元1380年),分四個屬部,即總部、度支部、金部、倉部。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總部為民部,次年,又分四部為河南、北平、山東、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每部仍分民、度、金、倉四科。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十二部為十二清吏司,各設郎中1人,員外郎1人,主事2人。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司為北京司。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廢北京司,設云南、貴州、交阯三個清吏司,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罷交阯司,定為十三司。戶部十三司,自明孝宗弘治以來,以公署不大,只留郎中1人治事。員外郎、主事只能在授官之日出席而已,實際都只掛名。郎中一人無法管事,只好委任基層吏胥,以致弊端百出。至神宗萬歷時,王國光任戶部尚書,始令每司吏員盡入署治事,司中職業(yè)才得修舉。戶部另有一些直轄機構,如寶鈔提舉司、印鈔局、廣盈庫、軍儲倉等。
禮部首任尚書為錢用壬、侍郎為世家寶。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分四屬部,即總部、祠部、膳部、主客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定每屬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1人。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總部為儀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為儀制、祠祭、精膳、主客四個清吏司,另轄鑄印局,局設大使1人,副使2人。
兵部的首任尚書為陳亮,侍郎為朱珍。洪武六年,分三個屬部,即總部、駕部、職方部。洪武十三年再增庫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司馬部。二十九年改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每司設郎中、員外郎各1人,主事2人。另轄會同館,大通關等機構,各設大使和副使。
刑部的首任尚書為周楨,侍郎為盛元輔,張仁。明太祖即位初期,用法太嚴,周楨任尚書時,始定律令,使吏士有法循守。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刑部分為四個屬部,即總部、比部、都官部、司門部。八年(公元1375年),增設四科,分屬于四部。部設郎中、員外郎各1人??偛?、比部主事各4人,都官,司門主事各2人。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改總部為憲部,二十三年,分四部為河南、北平、山東、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廣、廣東、廣西、四川,福建十二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為十二清吏司,設郎中、員外郎各1人,主事2人,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除北平司,增置云南、貴州、交阯三司。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革交阯司,遂定為十三個清吏司。
工部的首任尚書為單安仁,侍郎為張允文和楊翼。洪武六年,分四個屬部,即總部、虞部、水部、屯田部。八年增立四科。十三年,以屯田部為屯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營部。二十九年,定為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個清吏司。設郎中、員外郎、立事各1人,另轄寶源局、軍器局等。
古代六部相當于現(xiàn)在的哪些部門
古代中央六部是名副其實的實權部門,混到六部尚書的官員不是人精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哪個不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看慣了宦海沉浮的老油子,一旦得到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是相當?shù)耐L,但是古代中央六部尚書,在歷朝歷代的地位都有很大的變化,例如單從“尚書”這兩個詞來講,在最早的時候主要是指掌管文書奏折的官員,后來從隋朝開始才設六部,唐代用尚書、侍郎作為六部的正副部長。
六部分為吏戶禮工刑兵,其所管轄的職能各有不同,比如吏部尚書主要是負責考察官員,提拔或降級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組織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戶部主要是掌管一個國家財政收支的,無論是出兵打仗還是救災建工程都必須向戶部要銀子,相當于現(xiàn)在的財政部和民政部,而禮部主要是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禮儀、科舉和一些外交活動,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育部、外交部和文化部。兵部主要掌管全國武官的選用,以及兵器的打造及征戰(zhàn)的一切事宜,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刑部則掌管國家的法律和刑獄,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工部主管國家大型工程的建設,相當于現(xiàn)在的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及水利部。
自隋朝設六部以來,一直被后來的朝代沿用,但是元朝是個例外,元朝將六部改為中書省,因為元朝的地盤太大了,如果還采用原來的管理模式必定會管不過來,到了明代明太祖廢除丞相后,重新設立六部,六部的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極高,但是明朝的官大家都知道不好做,尤其是朱元璋時期的官吏更是膽戰(zhàn)心驚,早上離家上朝,必和家人痛哭流涕告別。
因為此去晚上能不能回來還是另一說呢?朱元璋時期的官員,無論品級多高,被殺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根本用不著審理,想殺直接派幾個錦衣衛(wèi)拿人就好了,至于怎么死的,具體參考朱元璋發(fā)明的幾種比較牛的刑罰,不是一般人想不出來,所以在明代,六部尚書無不是膽戰(zhàn)心驚,生怕出一點亂子然后被殺了。
那么六部中哪個部門權力相對來說最小,壓力最大呢?非禮部莫屬,禮部主要管哪些事呢?按今天的話來說,總結起來就幾個字:科教文衛(wèi),都是比較虛的領域,收錢都沒地方收去,窮酸考生的錢收不了多少,外國進貢的錢又不敢收,平時皇帝上個朝,祭天啥的還不能出一點亂子,還得時刻盯著官員出行生活中有沒有不按禮制,萬一某個三品官員早上穿褲子一不小心拿了條玉帶當褲腰帶,禮部的人還沒發(fā)現(xiàn),讓皇帝看見了,估計禮部尚書也就不用干了。
這個職位總體來說就是雖然很虛,但是人人很看重,雖然沒啥實事,但是卻是個專等別人找茬的活,實在是很不好看,尤其是在朱元璋時代,農民出身尤其注重禮儀來維護天子權威,一著不慎就被殺,實在是六部中最委屈的一個職位啊。
看了古代六部的職責還看:
1.六部對應官職
5.高中歷史知識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