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及事跡
導語:高考臨近,作文的內容充實主要在于平時對于作文素材的積累。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高考作文素材材料,歡迎大家進行學習積累。
1、馬懷蘭:癌癥村長(女,60歲,山西省昔陽縣井溝村主任)
2002年,對于馬懷蘭夫婦來說是極不尋常、多災多難的年。前半年馬懷蘭不幸患乳腺癌,后來丈夫周銀柱又出現(xiàn)血尿,經查患了腎盂癌,做了左腎切除術,夫妻倆決定回山區(qū)老家山西省昔陽縣井溝村養(yǎng)病。
而病還沒好,夫婦倆就投入到家鄉(xiāng)脫貧致富的建設中,2005年馬懷蘭高票被選為村委會主任。上任伊始,她和丈夫周銀柱著手在發(fā)展生產和改變村容村貌上尋找突破口。當聽說市政建設要拆遷東關村的大片舊房子,夫婦倆認為這些破磚爛瓦對井溝村來說可是好東西。于是,在大批拆遷那幾天,馬懷蘭帶領村里的青壯年和婦女勞力,天不亮就到拆遷工地撿磚撿瓦。就這樣,為村里撿了8萬塊磚3萬塊瓦,用這些磚瓦修起2000方的大水窯和10間花燈庫房,節(jié)省了三萬元。
2006年,夫婦兩還出資300萬元注冊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股份制企農合作社。公司出資金出技術,村民以土地、牲畜、農機具等入股。企農合作,互利共贏。幾年來,他們?yōu)榫疁系男罗r村建設投入了360萬元。
回鄉(xiāng)10多年來,村民收入從人均700多元增長到5000多元,馬懷蘭夫婦幾乎捐出了所有的積蓄。馬懷蘭說:“目前我們的身體還行,我們愿意在有限的時間里為鄉(xiāng)親們辦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2、木拉提·西日甫江:大漠“獵鷹”(男,38歲,維吾爾族,新疆和田地區(qū)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區(qū)的一名公安民警,曾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個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讀書期間,木拉提就多次參與警方的反恐行動,擔當臥底和翻譯。從警14年來,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終堅持戰(zhàn)斗在打擊暴恐犯罪活動第一線,用熱血和行動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被當地群眾譽為大漠“獵鷹”(維吾爾語的尊稱,傳說中老百姓的守護者)。
2014年4月,木拉提獲得重要情報,一伙隱藏在和田農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彈,準備實施多點連環(huán)襲擊。秘密偵查發(fā)現(xiàn),暴恐分子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布置了大量機關,還在制爆窩點的內部和周邊預埋了遙控啟爆的炸藥,事情一旦敗露,就打算和警察同歸于盡。情況緊急,木拉提和戰(zhàn)友們沒有猶豫,在摸清位置、確定時機后,果斷行動,擊斃了歹徒。當場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彈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殺傷力巨大的汽油炸彈和人體炸彈。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爭的前沿陣地,面對艱巨繁重和復雜危險的維穩(wěn)任務,木拉提?西日甫江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打擊在預謀之中。
戰(zhàn)友的犧牲、親人的牽掛讓木拉提更加堅定。他說,我們的這個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個未來。因為我們就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新疆。
3、車洪才:白發(fā)堅守(車洪才,男,1936年生。中國傳媒大學退休教授)
1978年國家立項編纂《普什圖語漢語詞典》,授任車洪才。5.2萬個詞條,大約15萬張卡片,200多萬字,車洪才歷時36年完成任務。2014年,當78歲的車教授走進商務印書館交付成果,已無人記得這項戰(zhàn)略任務。
1978年,車洪才接到任務后,在北京廣播學院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里開始了最初的編纂工作。到1981年,已經整理了10萬張卡片,足足裝了30多箱子。新的教學任務迫使編纂中斷。1984年調研回來后,車洪才發(fā)現(xiàn)因為辦公室裝修,造成資料卡大量丟失。從那以后,幸存下來的卡片落戶在他的家里,并隨他搬家多次。
1989年,車洪才被外交部借調,2000年,已到退休年齡的他又被學校返聘。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只要能騰出時間,就會繼續(xù)編纂工作。直到2008年,72歲的車洪才停止了教書的工作。開始繼續(xù)全力編纂《普漢詞典》。普什圖語非常復雜,一個圈點的差別就完全是兩個字,非??简炑哿ΑW隽藘纱窝劭剖中g的車洪才一直堅持在案邊工作。
2012年4月,車洪才帶著普漢詞典初稿去了商務印書館交付,但這里早已無人記得這項戰(zhàn)略情報任務。編這本詞典,車洪才沒從國家拿過一分錢,“我心里有底,我編的東西的分量我知道?!避嚭椴耪f:“詞典是后世之師,至少影響兩三代人?,F(xiàn)在物質的東西被提得很露骨,干什么都要討價還價,在我看來,能為國家做點事,就算沒白活?!?/p>
4、王庭虎:生命囑托(男,45歲,秦巴山區(qū)的一名鐵路養(yǎng)路工,是巴山精神的傳承者和實踐者。)
1988年,19歲的王庭虎來到全國最大的連片貧困地區(qū)秦巴山區(qū),當了一名鐵路養(yǎng)路工,26年來不曾離開。
王庭虎所在的巴山工區(qū)管轄81公里線路,自然環(huán)境惡劣,有著全線最高的橋梁和最長的隧道。大巴山2號隧道病害是全國鐵路養(yǎng)護的難題。而王庭虎在師傅的帶領下用10年的時間硬是把這條被外國專家判了“死刑”的線路修成達標線路。
1994年,解師傅退休。臨別的當晚,他對王庭虎說:“巴山條件雖然苦,但是它在祖國的版圖上,鐵路修到這里,總要有人來養(yǎng)護,既然來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很多筑路人為鐵路獻出了生命,他們在看著我們這些養(yǎng)路人啊。”
王庭虎接過師傅手中的“接力棒”,每天都要背著20多斤重的工具包行走20多公里,從午夜12點到早上7點,查看鋼軌的每一個細小的變化,睡覺時間不足4小時。
王庭虎還組織巴山工區(qū)成立了“雷鋒愛心小站”,為巴山鄉(xiāng)修路架橋,為孩子們捐款捐物,騰出房子讓道遠的孩子寄住。如今10多名巴山孩子已經在其資助下完成學業(yè),走上了工作崗位。
5、內蒙古軍區(qū)維和運輸部隊:責任之旅
2014年11月,內蒙古軍區(qū)第七批赴非維和運輸大隊出發(fā)奔赴非洲。在這之前,運輸部隊已經安全行駛了近80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200圈,運送物資相當于6千多節(jié)火車皮載貨量。
該大隊今年9月組建以來,200多名官兵針對任務區(qū)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實際,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完成了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各項準備。他們11月從北京出征,分兩個批次赴利比里亞將執(zhí)行為期8個月的維和運輸任務。
從2006年4月到2014年3月,以內蒙古軍區(qū)汽車團為主的維和運輸大隊,連續(xù)6批執(zhí)行了赴非洲利比里亞維和任務。在非洲的6次維和任務期間,運輸部隊官兵們頑強拼搏,連續(xù)奮戰(zhàn),克服了環(huán)境艱苦、局勢動蕩、任務繁重、氣候炎熱多雨、道路泥濘坎坷等重重困難,堅持一流標準,圓滿完成了維和任務。
自1990年起,中國開始參與聯(lián)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赴利比里亞執(zhí)行維和運輸任務,是軍委總部和北京軍區(qū)賦予內蒙古軍區(qū)嚴肅的政治任務。內蒙古維和運輸隊在執(zhí)行任務期間,通過國際維和的窗口展示我國良好的國家形象。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嚴明紀律成為聯(lián)合國駐利比里亞特別代表團維和部隊的典范,受到了利比里亞各界的高度贊譽,全體官兵均被聯(lián)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2007年,時任國家主席******在利比里亞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專門視察看望維和官兵,并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首次在國外接受我國國家元首的檢閱。
6、葉義言:仗義執(zhí)言(葉義言,男,73歲。湖南湘雅醫(yī)院兒科退休教授。我國兒童生長學權威,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葉義言教授今年73歲,從事兒科醫(yī)療、教學、科研40余年,是我國兒童生長學權威,享受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4年5月,他頂著巨大的壓力,通過一位長沙市政協(xié)委員,向社會公布了醫(yī)藥界以“終身提成”為誘餌,操控醫(yī)生濫開兒童生長激素的內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生長激素是一種處方藥,用于治療矮小癥患者。濫用生長激素不但會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還會導致患兒體內內分泌紊亂,影響患兒一生。而一些醫(yī)藥代表試圖通過營銷培訓控制長沙主要醫(yī)院的兒科醫(yī)生,甚至許諾醫(yī)生享有“終身提成制”,即第一個給孩子開出生長激素的醫(yī)生,享受這個孩子終生使用生長激素藥費的提成,以經濟利益刺激醫(yī)生多開生長激素。許多醫(yī)生經受不住誘惑,繼而使濫用兒童生長激素成為業(yè)內一個潛規(guī)則。
葉義信從學生那里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堅定地站了出來,揭露了“醫(yī)藥代表試圖操控醫(yī)生濫開生長激素”的黑幕。
“為了孩子們,我覺得我做的是值得。”在他看來醫(yī)藥代表試圖通過控制醫(yī)生的方式將黑手伸向孩子,是極其可怕的。不僅僅殘害兒童,也可能會對醫(yī)風醫(yī)德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7、師昌緒:光耀人間(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兩院”院士,曾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48年,師昌緒赴美留學。50年代開始,師昌緒為爭取回國,進行了長期斗爭。1955年6月,師昌緒回國,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從1957年起便負責“合金鋼與高溫合金研究與開發(fā)”成為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領導開發(fā)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自主開發(fā)這一關鍵材料技術的國家。
師昌緒對國家科技政策的制訂及科技機構的設置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倡導并參與主持了中國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國材料領域發(fā)展規(guī)劃。師昌緒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享有很高聲譽,多次擔任國際材料領域學術會議主席或顧問。
他時常說,他已經90多歲了,還有兩件事需要盡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為科普事業(yè)多做事。中國的科普工作還沒有完善,大眾需要更多的科學知識。二是希望在大飛機工程材料科學方面做點事。只要材料不過關,他決不罷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時7分,師昌緒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聞訊委托工作人員打電話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親屬表示慰問。
“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做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彼畛Uf的這句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凝聚著一位飽經滄桑的老知識分子大半個世紀以來投身科學事業(yè),矢志報國的赤子情懷。
8、朱桂珍:良心雇主(朱桂珍,女,61歲,南京市民)
今年61歲的朱桂珍是南京****區(qū)東溝人。2002年她和丈夫一起到城里做生意。為了更好的照顧生病的公公,朱桂珍聘請趙守琴做保姆??蓻]想到,趙阿姨工作還不到一年,自己也病倒了,不但不能繼續(xù)照顧老人,自己也需要人照顧。面對這種情況,朱桂珍不但沒有辭退趙阿姨,反而照顧了保姆趙阿姨整整九年。
2002年,為了幫助兒子還房貸,朱桂珍和丈夫一起進城賣水果。生意剛有起色,公公卻病了,生活起居需要照顧??紤]到自己照顧公公的不便,朱桂珍聘請了趙守琴來照顧老人。趙守琴為人本分,照顧老人十分細心??蓻]想到,趙守琴工作不到一年,就中風了,病得比老人還嚴重?!八齺砦覀兗視r好好的,現(xiàn)在不能動了,我不可能讓她回去。我要養(yǎng)她老、送她終,人要講良心?!睘榱肆夹?,52歲的朱桂珍開始照顧保姆,一做就是整整9年!為了照顧兩位老人,朱桂珍不再賣水果。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趙大爺每月2400多元的退休金,以及朱桂珍丈夫當保安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生活雖然拮據,但朱桂珍還是盡量給老人舒適的生活。每天清晨,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幫趙守琴穿衣服,伺候大小便、洗漱等。若是天氣晴好,她還會將趙守琴推到樓下小廣場,自己再去買菜、做飯。
9、朱曉暉:最孝女兒(朱曉暉,女,黑龍江綏芬河市民)
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彌漫性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朱曉暉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不但賣了房還欠下一身債務。因為不堪重負,朱曉暉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區(qū)的車庫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曉暉曾是一位有才氣的詩人,詩歌在全國獲得過很多獎。父親生病前,她喜愛讀詩、寫詩;而現(xiàn)在她看得更多的是醫(yī)學護理和養(yǎng)生方面的書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癱瘓的毛病,腿腳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曉暉幾乎每天都要給他擦洗身體。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老人臥床12年都沒有得過褥瘡。但常年的操勞,使得才41歲的她早已滿頭白發(fā)。
維持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老人每個月一千多元的養(yǎng)老保險。父親治病的開銷不能省,朱曉暉就只能去市場里撿人們不要的菜給父親吃,自己則用咸菜就著米飯度日。雖然生活環(huán)境艱苦,但朱曉暉一直努力讓父親生活的更舒適些。老人因為心疼女兒,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顧父親的起居外,朱曉暉在周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三四個“債主”的孩子補習。對于別人的幫助,朱曉暉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把愛和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10、朱敏才、孫麗娜:老驥伏櫪(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孫麗娜,女,退休高級教師)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后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qū)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10年兩夫婦扎根遵義縣龍坪鎮(zhèn),繼續(xù)他們的支教生涯。
生在貴州黃平,長在貴陽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鄉(xiāng)師資嚴重缺乏,退休后放棄在北京悠閑自在的生活,去山區(qū)義務支教。盡管已經古稀之年,但他們表示:“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這里繼續(xù)教下去,讓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樣,能大聲流利地說好英語、學好英語”。
山區(qū)洗澡難、買菜難、乘車難、看病就醫(yī)難,各方面都極不方便。臥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墻,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個口罩才能睡覺。因為長時間在山區(qū)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現(xiàn)在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檢查身體時還發(fā)現(xiàn)體內重金屬超標。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危險疾病。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他們義務執(zhí)教不拿一份報酬,在省吃儉用資助貧困生的同時,還在積極為學校建電腦教室、修學生食堂四處聯(lián)系爭取支持和幫助。夫婦兩在北京治病期間,仍心系山區(qū)的孩子,為他們捐來了20臺電腦。孫麗娜還將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獎給她和丈夫的10萬元獎金轉贈給了學校,用于建電腦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們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最美鄉(xiāng)村教師”。
11、張紀清:大愛深沉(張紀清,74歲,江蘇江陰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y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fā)現(xiàn),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zhèn)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后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qū)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14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于現(xiàn)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后成了鎮(zhèn)上首個萬元戶。手里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里明確表態(tài),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xiàn)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xiàn)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12、陳春林:背父上學(陳春林,女,1997年出生,廣西鐘山縣清塘鎮(zhèn)人)
陳春林1997年出生于廣西鐘山縣清塘鎮(zhèn)英家村。父親、母親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一家人雖然住在破舊的泥房里,但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賢惠讓這個普通的農家日子過得有盼頭。陳春林和比她小一歲的弟弟學習成績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天有不測風云。2006年,陳春林母親突發(fā)腦溢血猝然離世,當時陳春林年僅9歲。2010年,陳春林姐弟倆相繼考上初中,家里的經濟壓力驟然加大。父親陳世日決定到廣東打工掙錢。
平靜的日子還沒有過多久,陳春林的父親突發(fā)腦梗塞,偏癱在病床難以動彈。面對醫(yī)院里父親的巨額醫(yī)藥費,姐弟倆不得不揮淚告別校園。休學的一年時間里,弟弟主動提出跟著村里人外出打工,陳春林則留下照顧住院的父親。
新學年開學,為了讓陳春林及時回校復課,班主任徐寧和潘強老師幫助她在學校找到一間柴房,方便照顧父親。每天清晨6點,她要照顧父親起床洗漱,還要喂飯喂水,端屎端尿,搓背按摩,安頓好父親后自己再趕到教室學習。中午、晚上也是如此。
今年中考,陳春林以七科全A+的優(yōu)異成績考上廣西示范性高中——賀州高級中學。陳春林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后,決定再背上父親,繼續(xù)自己的高中求學生涯。陳春林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賀州高中不僅免去陳春林的全部學雜費用,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還騰出一個嶄新的單間,讓她和父親同住,以方便她照料父親。陳春林的弟弟也得到了進入賀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學習的機會。
13、張筍:女白求恩(張筍,42歲,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張筍,1972年出生于河北一個軍人家庭。在加拿大攻讀博士后畢業(yè)時,她謝絕導師的誠懇挽留,回到祖國從事國防醫(yī)學事業(yè)。作為一名技術過硬的醫(yī)學專家,她對待工作一絲不茍,把醫(yī)學事業(yè)看得高于一切,在自己身患晚期癌癥、生命垂危的情況下,依舊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展現(xiàn)了一名新時期白求恩傳人的時代風采;作為一名當代革命軍人,她兩赴非洲大陸,用一流的技術、熱忱的服務和過硬的作風贏得了世界喝彩。
在張筍的案頭壓著這樣一張字條:作為一名醫(yī)生,技術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從醫(yī)17年,張筍從不怠慢一名患者,從不放過一個疑點,沒收過一次紅包,沒受過一次投訴,沒出現(xiàn)一次差錯,被廣大患者稱為“白求恩式的好軍醫(yī)”。
張筍曾兩赴非洲。赴利比里亞維和期間,她和戰(zhàn)友們接診患者無一死亡,醫(yī)護人員無一感染,創(chuàng)造了中國維和史上多項第一。2007年,作為維和官兵的優(yōu)秀代表,張筍受到了胡錦濤同志的接見?!昂推教焓埂?009”中國—加蓬人道主義醫(yī)療聯(lián)合救援行動期間,她和隊員們共接診18000多人次、手術300多例、健康宣教數千人,受到加蓬總統(tǒng)邦戈的高度贊譽,被當地群眾稱為“來自中國的白求恩”。
2014年6月4日下午,張筍因患腦部膠質瘤醫(yī)治無效,走完了42歲的人生旅程。根據她生前遺愿,她的部分器官已捐獻給三個急需救助的患者。
14、隴海大院:愛意滿園(鄭州市二七社區(qū)有個和諧的老院落,隴海大院)
二七區(qū)隴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農場插隊時,突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隨后,命運的打擊接踵而來:1983年,家里的頂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親患結腸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親患上老年癡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繼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當不幸開始籠罩這個家庭的時候,大院里的鄰居們就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自發(fā)形成的愛心群體自覺承擔起照顧他的義務——洗澡、理發(fā)、上車下床……生病時,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從沒間斷。
年夜飯到高新海家吃,這個傳統(tǒng)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說:“不光是年夜飯,遇到世界杯、歐洲杯等大賽時,我家也是鄰居們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實,我知道,鄰居們就是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說說話?!比缃?,高新海學會了騎電動三輪車,他用這輛三輪車免費接送社區(qū)趕著去辦急事的人,誰著急上班,誰趕著去火車站,誰要去醫(yī)院看病,高新海聞訊會立馬趕到。
隴海大院的故事在當地群眾中反響強烈,2010年榮登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榮獲2008年河南“十大愛心集體”、2011鄭州市“首屆慈孝集體”、2012年“感動鄭州”愛心集體,2013年該事跡被翻拍成電影《好好的活著》。
15、肖卿福:不懼麻風(肖卿福,男,66歲,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皮防所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
肖卿福自1974年從衛(wèi)校畢業(yè)后,走上麻風病防治的崗位。他獨立確診、治療麻風病新發(fā)、復發(fā)患者300多人,矯正康復手術100多例,從未出現(xiàn)過醫(yī)療事故。他在盡心盡力做好麻風病防治工作的同時,還利用各種機會宣傳麻防科普知識,到全縣各醫(yī)療單位進行皮防知識講座近百次。
說到麻風病,許多人都會望而生畏,肖卿福卻和麻風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縣黃麟鄉(xiāng)安背康復村正是一個麻風村,醫(yī)療條件相對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當醫(yī)生又要當護理員,不管是看病還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個人在做。他為病人打針、敷藥、清洗潰爛的傷口,護理眼、手腳畸殘的病人,給他們喂飯、喂水、抹身子,將救治麻風病人之責時時記在心上,從沒有過任何埋怨。
“當好麻風病醫(yī)生,比當好其他醫(yī)生確實更難。麻風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選擇了當醫(yī)生,不管怎么樣就是要為病人服務?!毙で涓_@樣說過。現(xiàn)如今66歲的肖卿福,仍然還在麻風病防治一線奮斗著。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專業(yè)技術學科的帶頭人,先后榮獲全國麻風戰(zhàn)線突出貢獻獎——“馬海德獎”“全省麻風病防治先進個人”。
16、邵逸夫:一生愛國(邵逸夫,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著名慈善家。2014年辭世)
2014年1月,香港娛樂業(yè)鉅子邵逸夫走完他傳奇的一生,享年107歲。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在當時,邵氏電影讓世界聽見了來自中國的聲音。
邵逸夫并不是香港最有錢的人,但卻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據統(tǒng)計,邵逸夫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捐款超過100多億港元,尤其是對教育事業(yè)和科技事業(yè)情有獨鐘。1985年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持續(xù)捐資辦學。20多年間,他共向內地捐贈了47億港元,興建了6000多個教育和醫(yī)療項目。對于中國內地的教育事業(yè)和科技事業(yè),邵逸夫捐贈的項目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多有以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這些遍布全國各地的逸夫樓見證著他的卓越功勛。
中國國務院副劉延東這樣評價他:“邵逸夫一生愛國愛港,艱苦創(chuàng)業(yè),慈善濟世,令人敬佩,曾擔任港事顧問,為香港順利回歸和繁榮穩(wěn)定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作為一位卓越的實業(yè)家,他在創(chuàng)造商業(yè)奇跡的同時,為香港乃至中國影視事業(yè)的繁榮、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作為一位著名的慈善家,邵逸夫多年來致力于支持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yè),為促進祖國內地的教育和科學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p>
17、李雪?。旱滤囯p馨(李雪健,男,60歲,影視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
李雪健出生于山東菏澤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后參軍入伍,考入空政文工團,于1978年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李雪健一生堅持傳播正能量,塑造了無數熒幕經典形象,《水滸傳》中的宋江,《九·一三事件》中的林彪,他塑造的“共和國的脊梁”焦裕祿樸實傳神,一舉獲得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1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李雪健得到的獎數不勝數,是中國影視界囊括全部個人表演獎的“大滿貫影帝”。
2000年11月,李雪健不幸患上癌癥,他堅持強忍病痛完成《中國軌道》的個人戲份。一年后,與病魔頑強斗爭的李雪健復出拍片。2011年,憑借電影《楊善洲》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男演員獎。
2014年10月15日舉行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稱贊李雪健將焦裕祿,楊善洲兩個人物刻畫的非常好,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作為演員,要做有情懷的作品,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這是我的追求?!崩钛┙≡谖乃囎剷先缡钦f。他以自己在影視作品中塑造焦裕祿、楊善洲兩位典型人物的體會,說明文藝工作者須臾離不開人民、離不開生活。低調做人,踏實演戲,生命不止,事業(yè)不朽,李雪健就是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一生堅持做戲先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孜孜不倦演戲,永遠傳遞正能量。
18、吳錦泉:慈善老人(吳錦泉,男,84歲,江蘇省南通農民)
吳錦泉,今年84歲,是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黨員。平日里老人靠磨刀為生。
近年來,吳錦泉曾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災區(qū)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將兩年來磨刀積攢的零錢捐獻給雅安地震災區(qū),其中1元硬幣1715枚,5角硬幣501枚,1角硬幣7枚,共計1966.2元。自2008年以來,他已累計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導下,村里立即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了“錦泉一元愛心社”,五星村內15家企業(yè)向“錦泉一元愛心社”捐出了3萬多元善款,全村19個村民小組,也紛紛捐錢,從而使“錦泉愛心社”的救助資金達到5萬多元,已救助39人次,發(fā)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對象包括革命傷殘軍人、重癥患者、空巢老人等。
19、金旭:沉默英雄(金旭,男,44歲,吉林省個體戶)
20年前,24歲的金旭因為一次車禍,成了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曾想過自殺的他,走出絕望后開辦電腦培訓班。因為體會過絕望的滋味,金旭對弱者充滿同情。殘疾人到電腦培訓班學習,免費;貧困學生來學習,只收半價。不少人慕名而來,有些貧困孩子不僅沒有學電腦的學費,連生活費都沒著落,金旭就自己拿出錢來資助他們學習。
金旭的電腦培訓班得到了殘聯(lián)的大力幫助,他也成為殘疾人的創(chuàng)業(yè)明星和帶頭人物。每年過年過節(jié),金旭都要掏出錢來,到那些貧困的殘疾人家去慰問。每當從電視上看到有貧困孩子無錢上學,金旭就讓學員們推著他找到那個孩子為他捐款。
這些年,據殘聯(lián)統(tǒng)計,金旭向貧困學生和殘疾人捐款捐物達到64萬元。這些錢,都是他從一天一天教授電腦的收入中節(jié)省下來的。他資助殘疾人和貧困學生的事跡被報道后,當地媒體接到一個電話,揭開了20年前車禍的真相。20年前,金旭正是為了救他人才不幸遭遇車禍,受傷致殘。這么多年,金旭從未說起過此事。他說,當初救人也沒想著要回報。
20、柳艷兵、易政勇:奪刀少年(柳艷兵、易政勇,男,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學生)
2014年5月31日下午兩點半左右,一輛由宜春開往金瑞的城鄉(xiāng)公交車上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突然抽出隨身攜帶的砍刀,朝身邊的乘客一頓亂砍。宜春三中高三學生柳艷兵和易政勇也在車上,二人受到襲擊后,不顧自己的傷勢,與歹徒展開搏斗。搏斗過程中,易政勇身上又中了一刀,柳艷兵的肩部和肘部也被劃開了幾道口子。車上的監(jiān)控視頻顯示了柳艷兵抓住行兇男子握刀的手死死不放,易政勇因失血過多昏倒,歹徒趁機逃脫,經過警方全力偵破,歹徒于6月2日下午被抓獲。
柳艷兵、易政勇兩位同學在危急關頭能夠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及時制止歹徒,他們英勇的事跡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贊揚。江西省教育廳為二人單獨組織了高考,不少著名大學表示愿意破格錄取二人。2014年9月,二人最終圓了大學夢。
21、易勤:“武漢犟媽”(易勤,47歲,武漢市東方紅食品有限公司女老板,家喻戶曉的“犟媽”)
“犟媽”易勤和丈夫劉宏濤經營著一家小型食品廠“東方紅”。8年來,她堅持聘用智障員工,既當老板,又當“媽媽”,和12名智商與三五歲幼兒差不多的員工不離不棄,為此犧牲諸多。
8年來,她累計虧損近80萬元,先后賣掉、抵押兩套房子往工廠里貼錢,只為留下12名智殘工人。為了保護12個“孩子”的自尊心,易勤立下了眾多規(guī)矩,包括語言禁忌;因為要反復提醒,她不得不常年使用擴音器逐個提示,每天說話量超過常人的10倍。雖然工廠經營有困難,但是念著這群智障員工,易勤始終堅守,不愿放棄,并因此被稱為“犟媽”。她的堅守讓這群智障孩子找到了歸屬感,他們的家人也感受到了特別的溫暖。
“我有時候有個想法,先盡量做,倒下去再說。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目前企業(yè)好的產品,把東方紅這個廠延續(xù)下去,讓這批伢們有飯吃,讓他們有一棵大樹,能夠遮風擋雨?!本瓦@樣,她夜以繼日,沒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沒有追名逐利的庸俗,而是給予一群智殘人平等愛的機會。人們感佩于她對生命尊嚴的堅守,對企業(yè)責任的擔當,對精神家園的守望。
“武漢犟媽”,拳拳慈母心,堅持執(zhí)著,永不言棄,已成為一張彰顯江城重情守義城市精神的生動名片?!爸鷼堦駤尅庇墒浅蔀閳允卮髳?、堅守良心的代名詞。
22、趙久富:心有清泉(趙久富,男,60歲,湖北團風鎮(zhèn)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
2010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十堰市鄖縣余嘴村成為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領61戶村民搬遷到團風鎮(zhèn)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紀工程南水北調正式通水。此時,南水北調移民第一村十堰鄖縣余嘴村支書趙久富帶領著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來,大家也都找到比過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調一期移民開始時,七歲的趙久富跟隨父母搬遷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責任人。這里有61戶要外遷到千里之外的黃岡。家園難舍,故土難離,移民工作最難張嘴。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遷的標準,趙久富可以選擇留下,但他還是主動選擇了外遷黃岡。趙久富80多歲的父母親決定不跟兒子外遷到黃岡,但他們支持兒子帶頭外遷。
村支書帶頭外遷,61戶村民陸續(xù)簽了搬遷協(xié)議,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遷對隊伍就要出發(fā)了,家家戶戶開始收拾家當裝車。趙久富黨旗掛在了自家外墻上,這是他在余嘴村當村支書的第26個年頭,也是他在余嘴村當村支書的最后一天。趙久富的母親拄著拐杖步行了5公里,來到了移民現(xiàn)場。母子遙望,趙久富不敢流淚,怕耽誤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變成蓄滿清水的庫區(qū)。而移民們在趙久富的帶領下,在新的家園也走上了致富路。
23、美麗中國:公益夢想(美麗中國,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下設的教育非營利項目,于2008年成立,致力于中國城鄉(xiāng)教育的均衡化發(fā)展)
六年成長,600余名支教老師參與,超過99,000名學生受益。到2014年,“美麗中國”的青年教師影響了數以萬計的貧困地區(qū)孩子,給他們帶去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
“美麗中國”招募優(yōu)秀青年人才,輸送到我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qū)從事兩年一線教育教學工作,希望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生在哪里,都能享受同等的優(yōu)質教育。青年教師們帶領孩子們取得優(yōu)異成績,并以自己美麗心靈積極引導他們:西南財經大學的楊悅,對146名學生進行家訪,帶領大寨中學幾乎全是留守兒童的班級,從倒數第一,變成全縣第一名。清華大學的何冠男老師發(fā)起“羽翼教育公益項目”,目前已經給云南的310名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資助。云南省臨滄市云縣茂蘭中學的寇堯老師了解到,她所在的鎮(zhèn)子已經逐漸丟下了寶貴的民族音樂。她調動學生教歌、錄歌、眾籌等等,花了九個月的時間帶領學生出了一張叫《茂蘭晴》的專輯,讓民歌在山里流動。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美麗中國的青年教師們共同探索解決中國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也為專業(yè)、可持續(xù)的公益組織模式做出了跨越性的探索。
24、祝榆生:坦克之父(祝榆生,男,享年96歲,全國戰(zhàn)斗英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
2014年10月23日,全國戰(zhàn)斗英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獨臂神師”祝榆生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1938年1月,祝榆生進入延安抗大學習軍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八路軍武器裝備相較日軍的落后促使祝榆生刻苦鉆研軍事技術,根據戰(zhàn)斗需要改進和創(chuàng)造了20余種武器和戰(zhàn)斗器材。但是簡陋艱苦的條件,讓祝榆生付出了沉重代價。在一次迫擊炮試驗排險中,他身先士卒,失去右臂。
1984年,即將退休的祝榆生臨危受命,擔任99式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那一年,祝榆生已經66歲。
中國作為一個有漫長陸地邊境的大國,主戰(zhàn)坦克的性能對國防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祝榆生受www.99zuowen.com命擔任總設計師,與科研團隊一起協(xié)同作戰(zhàn),拉近我國坦克技術和國外先進水平之間幾十年的差距。
面對三代99式坦克研制成功帶來的補貼、獎金和榮譽,祝榆生都婉言謝絕。生活樸素,淡泊名利,祝榆生像當初平靜地接受任務時一樣,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燈之外,不帶走任何功名的負累。
25、柴生芳:鞠躬盡瘁(柴生芳,男,45歲,甘肅省臨洮縣縣長)
柴生芳1969年7月出生于甘肅省寧縣一個農民家庭。1986年7月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yè)后分配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公派到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獲藝術史學碩士和文化結構博士學位,2013年12月當選為臨洮縣人民政府縣長。
十幾年來,他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政治責任,把群眾冷暖、百姓疾苦放在心頭。
柴生芳給自己制定了“出門招商、回家下鄉(xiāng)”和“開門辦公、馬上就辦”的工作法,在隴西、安定、臨洮工作期間,他一直堅持吃在單位、住在單位,生活樸素、節(jié)儉。在臨洮工作三年時間里,他幾乎跑遍了全縣的300多個行政村,走訪和接待群眾近5000人次。7?22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為了準確掌握實情,他跑遍了南屏鎮(zhèn)的每一個村莊。
2014年8月,柴生芳同志從14日上午8時05分開始工作,至15日凌晨1點30分開會結束,一天連續(xù)工作長達17.5小時。在此期間,他先后接待來訪群眾、調研引洮工程、主持召開捐資助學表彰大會、檢查縣城北大街改造工程、實地查看城區(qū)東大街等道路情況,并于晚上7點30分主持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直到15日凌晨1點30分會議才結束,持續(xù)六個小時,共研究了22大項53小項政府工作。15日凌晨,柴生芳同志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誘發(fā)心源性猝死,在辦公室不幸去世,享年45歲。
26、陶艷波:同桌媽媽(陶艷波,48歲,女)
48歲的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
在楊乃彬一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發(fā)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這給了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
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了很多地方,但醫(y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很多人勸陶艷波把孩子送到聾啞學校,但是陶艷波沒有放棄。為了兒子,她專門從老家黑龍江到北京去學習唇語,然后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做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艷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向導。楊乃彬的老師、同學也都為這對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條件。經過不斷練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楊乃彬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yè)大學機電專業(yè)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
27、潘偉:海上尖兵(潘偉,53歲,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隊長)
飛機懸停在海面上,救助隊員順著一條鋼索滑下,帶遇險者升空。這就是海上救助。每一次營救都是一場生死搏斗。
渤海灣方圓7.7萬平方公里的海區(qū)上,每天有上萬條船舶穿梭。天氣突變時,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就要準備工作,潘偉會立即帶領救助隊員出發(fā)。他是機長,主要任務是控制飛機懸停在海面上,救助隊員拉一條鋼索滑下,帶上遇險者升空,每一次營救都是一場生死搏斗?!拔覀冊陲w機上能看到的,都是船上的人仰著頭,盼著我們。”潘偉說,“想到他們的眼神,我覺得自己不能不去?!?/p>
一次,渤海灣刮起十級狂風,有漁船被困,潘偉率隊前去救援。施救中絞車手突然沖著潘偉大叫:“鋼索纏在漁船桅桿上了!快切斷!漁船拽著飛機在下墜!”切斷鋼索被救者必死無疑,潘偉沖絞車手大喊道:“聽我的指令!放鋼索!你指揮我,讓我駕駛飛機沿著漁船逆時針飛,一邊飛,你一邊收鋼索。鋼索解開時,把人吊上來!”當被困者被拉進機艙時,潘偉眼圈紅了。自2005年以來,潘偉已在海上營救422人,創(chuàng)造了我國救人脫險的最高紀錄,被譽為“中國救人第一人”。他們的雙耳因長時間受強噪音的影響,經常嗡嗡作響,雙手因長時間緊張勞作而不停地顫抖。有時他們一天要從早飛到晚,最多一天要完成5起任務,午飯就吃餅干、礦泉水。
潘偉先后獲得了國際海事組織授予的“海上特別勇敢獎”,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授予的“交通運輸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入選國家海洋局“新中國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