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后感10篇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10篇
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令我印象深刻。里面的“狂人”在現(xiàn)在人看來就是”瘋子“,但我細細品味,卻有了自身的見解。想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文章: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1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fā)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p>
這是小說的開篇,人物的意識首先登場了。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為什么以前的三十多年見到的“全是發(fā)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覺得還是要小心,因為“趙家的狗”不知為何,“今天”看了我兩眼。其實主人公意識的登場,先生就預示著他的意識與常人的并不相同,否則“狂人”二字又從何而來呢?
這幾天出行“我”總覺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談舉止有些許異樣,便想起了其他村莊的人們將大惡人打死并把他的心肝挖出來吃的傳聞,“我”終于明白其中緣由,其他村莊的人會吃人,緣何自己村莊的人就不會呢,既然可以吃別人,為什么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發(fā)覺,原來這是一個吃人的世界!本文的敘述者說,“狂人”是患了“迫害癥”這類的癔癥,因此稱他為“狂人”。然而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中猛然覺醒的知識分子。他的臆想并不是毫無理由,他以為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變成一個人吃人的世界,其實他看到的是人們獨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這個黑暗社會下人們的人格逐漸喪失。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義道德”,是封建禮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經覺醒的民主意識讓他看到這封建思想中極力提倡極力追捧與膜拜的道德,其實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禮教地束縛下,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相殘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認識到,原來幾千年來的封建文化,教給人們的實質,其實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親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于世間的艱險與悲戚,人吃人的殘酷迫害正在趨近于他,其實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翱袢恕辈“Y只是把封建殘余對人身心的侵害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了,然而卻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懼,沒有人明白他的狂與不狂,沒有人能看到自己內心比“迫害癥”更加可怕的病癥。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覺醒的人卻被看作“狂人”形單影只地艱難而忐忑地在亂世中掙扎度日。
現(xiàn)在看來,“狂人”其實說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個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壓迫下,人性逐漸泯滅的全體國民。
“救救孩子……”
多么微弱,無奈,又悲壯的吶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蝕的頭腦、被腐化的思想,到你們就停止吧,讓封建社會的假仁義假道德侵害到你們這一代就停止吧,別讓下一代的孩子們還像你們一樣,在這種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在“吃人”與被吃中終其一生。
篇二:《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800字
吶喊!吶喊!中國人民站起來啦!一本《吶喊》,曾經激勵了多少舊社會的年輕人。
出自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運動事情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懊鑼懖B(tài)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并為新文化運動吶喊?!濒斞甘沁@樣介紹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矛盾。盡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癥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己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為現(xiàn)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為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盡管,那個社會是不會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币膊坏貌灰鹞覀兊纳钏肌_@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fā)出的勇敢挑戰(zhàn),是反對封建社會的第一槍。
而《孔乙?guī)住穭t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滓?guī)祝欠饨ㄉ鐣囊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tǒng)治的毒害下,他只會“之呼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憐的他,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盡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這樣走下去。“孔乙?guī)走€欠十九個錢那!”是啊,他的債誰幫他還那?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說說〈阿q正轉〉,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他是魯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的貧苦你們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樣可憐,一無所有,受欺凌與剝削,只能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曾經的他,渾渾噩噩,茍且偷生,在聽到辛亥革命后,他卻向往革命??蛇@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槍斃時結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場悲劇。阿q,這個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卻正是那個年代廣大農民的縮影。阿q的命運揭示了農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魯迅的小說,有思想,耐人尋味,他讓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們都清醒起來。那么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該做些什么那?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魯迅一起吶喊,吶喊吧!珍惜現(xiàn)在,珍惜美好的生活,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2
在狂人眼中看來,四周都是隨時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趙家的狗、狗的主人——趙富貴、還有一些未經人事的小孩仿佛都是吃人者,最為傷心的是自己的哥哥也成了其中一員。在這兒,我將吃人的人理解為萬惡的舊社會。
狂人進于癲狂,不停地做著噩夢,在境象中充滿青面獠牙的家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借助著瘋,把帶著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著眼睛說謊話,互相生疑,都想控制別人,卻又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著??袢吮坏罏榀偪窳耍瑓s又在瘋的狀態(tài)中說出一堆真話。
文中第六節(jié)寫到: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的呈現(xiàn)出來,獅子似的兇心當指社會統(tǒng)治者的狠毒,兔子的怯弱指的應當是軟弱無知的群眾,狐貍的狡猾我想猜的無誤應指圓滑世故,當屬墻頭蘆葦兩邊倒的商人們。于是這天便不知是日和夜了。
文章最后一句:“救救孩子……”這呼聲凄厲,甚而有絕望在內!綿綿不絕震撼這世人的內心。這正是魯迅先生對“哀其不幸,怒氣不掙”麻木民眾的大聲吶喊。
在今天,我們恰恰缺少這種疾呼,環(huán)境的污染,地球的沙漠化,水資源的匱乏,這一切所造成的危機已經凸顯出來。誰都無法欺騙自己的眼睛,汶川、玉樹頻發(fā)地震、青海的干旱都足以彰顯出可怕的懲罰。一只只孩童無望的手伸向天空,他們在離去的那一刻向世人呼救,而某些世人卻沉溺在狂人的美夢中,不愿醒來。
當年魯迅正是看到人們這種難以根除的惡劣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如果認真閱讀,你會發(fā)現(xiàn),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后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這長長的省略號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所幸先生走后,現(xiàn)在已有一些人血騰騰的勇士站出來,他們以筆為旗、吶喊呼吁!讓我們在這孱弱的聲音中聽到了一絲希望!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3
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為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fā)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y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著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zhàn)斗,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著屬于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為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為
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為向舊
社會、舊禮教挑戰(zhàn)的“戰(zhàn)書”。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后邊屢屢出現(xiàn),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y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娘也都吃人。最后,連“我”也未必
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4
何為《狂人日記》?語頗錯雜無論次,又多荒.唐之言。
曹雪芹曾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一個偶然的巧合,使我能將其聯(lián)系起來。一場悲劇性的故事,一個悲劇性的狂人。
初看《狂人日記》,千言萬語說不清我的想法,千絲萬縷理不真切。這就是那么一個狂人,一個所謂的精神病患者。
的確是荒.唐,滿紙的荒.唐言,極度懷疑他的病入膏肓。然而,細細的揣摩,從一個時代的旁觀者來看待他,卻是越看越明白,越來越驚怕。
那是一個愚昧麻木吃人的社會,國民的封建落后,殘酷的封建禮教制度充斥著那整個社會。麻木愚昧的國民,沒有人性可言,只有那所謂的規(guī)矩,按老祖宗的規(guī)矩一點一點的行動。
在這毫無自我想法意識的人群中,終有一個人清醒,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他的確是個瘋子,一個精神病患者,但卻因為這樣,他反而思考了,清醒了。他看到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他看到了那一群麻木淡漠,封建禮教的幫兇,忠實的實行者和保持者,維持著規(guī)范著吃人社會的延續(xù)。
一個稍稍清醒的人,那個狂人,他希望別人都能清醒過來,打破那吃人的封建禮教制度。于是他想?yún)群埃袉居谏耸烊碎g,希望他們能夠清醒過來。只可惜狂人的吶喊并沒有讓人清醒過來:交喊于人群之間,而他們的回應便是瘋子。當狂人妄圖說服他的哥哥——絕對的封建主義衛(wèi)道士時,那便更是悲哀了。頑固的衛(wèi)道士,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去改變的。最終,連狂人的至親都認為他是瘋子。
狂人的悲劇性,就在于此。叫喊于熟人之間,而熟人無回應;自己不被自己的至親理解。然而又不僅僅在于此。
吃人的封建禮教仍在不停的延續(xù)著,小孩子雖然并不懂事,卻也在其父母的教導下,自發(fā)的遠離狂人,守衛(wèi)那些舊制度。這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最終,狂人不再狂,其病早愈,赴某地候補矣。一個原本已經稍微有點清醒的狂人,在面對強勢的吃人禮教制度,他終于被同化了,成為了另一個封建禮教的衛(wèi)道士。這是最大最徹底的悲劇啊!
所以我讀《狂人日記》,讀狂人的巨大悲哀,看日記,看狂人,“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我也只能大致理解一下這“其中味”——悲劇性的狂人啊!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5
在茫茫的歷史潮流里,在黑暗的舊社會中,文學界的一個巨人,他沒有以封建學問為基本,用新一代的手法展現(xiàn)了他驚人的風采,他——就是魯迅。
——題記
年幼時,一直認為魯迅的作品十分深奧,不容易懂,猶如宇宙里一顆未知的黑洞,摸不著,猜不透。在這個令人懷念的寒假中,我傾聽了這位巨人的心聲,我不禁對他傾慕了,他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豪,真不愧為“民族魂”。
《朝花夕拾》為我展現(xiàn)了一代文豪憂國憂民的心理。他的語言是直來直往,是樸實的,讓人讀下去便一讀到底,手不釋卷。這篇文章,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毫無疑問是一本空前絕后的巨作。
他是第一個在中國被諾貝爾提名的大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開路先鋒,在他的世界里沒有虛假的話語,只有真摯的言談。他的思想猶如當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他曾經立志要當一名醫(yī)生,醫(yī)治中國那些苦難的人民,便到留學日本學習醫(yī)學。在日本的那些時光里,他有了許許多多的感觸:他即使能醫(yī)治中國人民的身體,醫(yī)治不了中國人民的心靈,中國人民仍然會荒廢懦弱下去。于是,他下定決心,用自己的武器——筆,醫(yī)療人民心,刺破舊社會,迎接新中國。
他內心有一個和平、美麗、安寧的世界,那里沒有金錢、虛榮、地位、貴賤和紛爭,那是一個和諧溫暖的地方,人民心心相連,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營造出自己的未來與夢想。不會再有迷信、古板、欺詐、纏足,不會再有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那樣的世界,算不上十全十美,也稱得上十全九美,是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他取得那樣的豐功偉績之后,仍在生活中保持一種平靜低調的心態(tài),以和善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人,此舉動令不少文人震驚與贊嘆過。淡泊名利者,莫如魯迅也。
舊時代的吶喊,他喊出了第一聲,而且是最響亮的一聲。
魯迅是第一個讓我如此傾慕的。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6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xiàn)代白話小說。
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資料發(fā)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y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著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zhàn)斗,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明白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著屬于他自我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xiàn)實。他巧妙借助"我"這一主角,描繪了人性的丑惡與世界的殘缺。說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于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著亮光,透露著激蕩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可是是在社會現(xiàn)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蛟S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于窗前,望著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嘆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fā)泄著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僅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著,熠熠發(fā)光!
讀《狂人日記》,我深切體會到先生內心的痛苦。一方面他無力杯葛政府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又為中華民族的衰亡而哀嘆!所以全文結尾時,他發(fā)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先生寧可燃燒自我,把光亮留給孩子們,因為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期望!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7
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令我印象深刻。里面的“狂人”在現(xiàn)在人看來就是”瘋子“,但我細細品味,卻有了自身的見解。
書中狂人說:“我三十年未見過明月,......趙家的狗惡狠狠地看我?guī)籽?,似乎馬上就要吃了我了......”當然這都是假的,一個人怎么可能三十年沒見過月亮呢?狗怎么會見誰吃誰呢?所以,這都是“狂人”瘋癲的想象。如果真把這當做想象的話,那就真的是在看瘋子的日記。
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
民眾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娘吃上體現(xiàn)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fā)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為是發(fā)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里正苦澀的吟著“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p>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后,終于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于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后一篇日記中發(fā)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tài)呼喚著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回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xiàn)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里,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fā)現(xiàn)。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8
初讀狂人日記,沒有完全看懂,再次閱讀方才體會到狂人之意。
狂人的狂,指的既是病理上的神經錯亂,語無倫次,措辭荒謬;還指了狂人在心態(tài)上的一種病態(tài)變化——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
《狂人日記》寫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小說,也是現(xiàn)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杰出作品。發(fā)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故事梗概:一個年輕人由于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醫(y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
傳統(tǒng)觀念認為,魯迅借狂人之口,抨擊吃人的社會制度,事實上,也只要狂人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語,但是,我和媽媽共同認同這部小說的是對狂人精神狀態(tài)的描繪,確實是精到、準確,媽媽說以前課本很多革命小說都如過眼煙云一般消散在歷史塵埃中,而狂人卻不會,我是第一次讀這篇文章,而媽媽則是重讀,她認為,因為這篇小說和魯迅曾經學過醫(yī)有關,這篇小說準確地寫出了一種有迫害癥和強迫癥的精神病人的形象,這篇作品成功不是其立意多么高,而是其形象把握之準而名流文壇。
我現(xiàn)在不懂不要緊,過幾年后,回過頭再看看,也許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9
魯迅先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作家,也喜歡他說過的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苯袢找蛔x周先生寫的《狂人日記》,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間讀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題目挺狂的,內容也瘋狂至極。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個社會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親戚,村內人,都對他的“肉”虎視眈眈,青黑的眼,慘白的臉,沒有一點人性。這也是讓我感到發(fā)顫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觸那顆散發(fā)涼氣的心啊!在狂人眼里,人的劣根性就這么冒出來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腦里虛構出的場面,那樣會讓我頭皮發(fā)麻。我可憐那些吃人的人,沒有屬于自己的思想,被千百年來的封建禮教束縛著卻不屑去掙脫,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體發(fā)膚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厭棄那些人,卻只能無奈地不同他們一樣。他們的腦子是混沌的,他們的雙手是罪惡的,他們的嘴是污濁的。誰去救救他們啊?他們是沉睡著的,就如同當時的國民一樣,他們的雙眼看不到身邊人,他們的耳畔也聽不見自由的真諦。我痛惜晚清的腐敗,也郁結于民國時期的戰(zhàn)亂紛飛,人民的無家可歸。
最后一句——“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一顆赤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fā)出耀眼的紅光,在不安與急切里交錯著,感嘆那個時代之下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為有魯迅這么一位文學大師而感到驕傲。
我們有狂人的態(tài)度,卻沒有他們的精神。
關于狂人日記讀后感精選篇10
魯迅借用狂人的身份,以日記的形式深刻地批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面上看似一個狂人的瘋言瘋語,如此的令人驚訝、慨嘆,但這又何嘗不是魯迅自我打從心底里認清那吃人的本質,想喚醒國民大眾的良知,卻只發(fā)現(xiàn)人們麻木不仁時內心的苦痛與掙扎。
在魯迅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們的不覺醒,強烈地抒發(fā)了讀當時社會的憤怒,尤其在《狂人日記》中,這簡直是一個活生生吃人的地獄,可俗話說“由愛生恨”,正是因為魯迅對中國有著不可形容的大愛,才會有如此類似于“恨鐵不成鋼”的大恨。
在最終的一節(jié),我認為那是畫龍點睛的一筆?!盎蛘摺倍旨缺憩F(xiàn)了作者不愿全盤否定整個國民,又表現(xiàn)了作者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救救孩子”是對大眾的號召,是竭力的吶喊,也是撕心裂肺的呼救。不要讓新生的力量絞死在吃人的旋渦中,不要讓中國的未來陷入深深的黑暗泥沼中不能自拔,“……”簡簡單單的六個點,引人無限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