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成語故事有哪些
“守株待兔”是一個漢語詞語,那么你知道守株待兔這個成語背后的故事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
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
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因為呀,野兔動作靈敏是很少撞到樹的,之前的情況只是極少數(shù)的。
而他自己也因為這個愚蠢的等兔子行為,被后人恥笑。
揠苗助長
從前,在一個村子里住著一個人,他有很大一塊地,他在地里全種上水稻。他把小苗苗種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沒長高,明天看看,小苗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著急起來,他想:“小苗苗總是長不高,我應(yīng)該把小苗拔高一點兒吧。”
于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到地里開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一天,累得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里,對家里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小苗苗長高一點兒了。”他的兒子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意思,就跑到田里去看,結(jié)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采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jié)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
愚公移山
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勢雄偉,方圓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漢,頭發(fā)胡須都已經(jīng)白了。他家的大門,正好面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每次都要繞好遠(yuǎn)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煩惱,他下決心要帶領(lǐng)著全家老小,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于是他們就一起干開了,挖下的泥土石塊,他們就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他們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因為他很精明,大家稱呼他智叟。智叟勸愚公說:“你這個人可真傻,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能活幾天?怎么可能搬動這么大的兩座山呢?”愚公卻說:“我看你呀,比我還傻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后來,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從此以后,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現(xiàn)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移,移動。
井底之蛙
有一只長期在井底生活的青蛙,有一天,它抬頭看天的時候恰巧碰見一個路過井邊的海鱉朋友。于是這只青蛙便得意地夸耀說:“朋友你好,我生活在這里快樂極了!出去時,我可以任意跳到井的欄桿上去;進來時,我就在洞里休息;我到水里時,水就挨著我的腋下,托著我的下巴;踩進泥濘里,泥就淹沒了雙腳。環(huán)視一下我周圍的蝌蚪和螃蟹,都比不上我啊。況且我獨占一個坑的水,這簡直好極了!您為什么不進來看看呢?”
海鱉想進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腳還沒進去,右腳就被卡住了,于是只好慢慢地退回來。它對井蛙說:“我住的那個海啊,千里都不能形容它的大。夏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都發(fā)生水災(zāi),但是海水卻沒有因此而增加;商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都發(fā)生旱災(zāi),而海水也沒有因此而減少。我們那個海啊,不會因為時間的長短而有所改變,也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有所增減。這就是我們住在大海最大的快樂了。”
這只青蛙聽了海鱉的一番話后,十分驚訝,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有多么狹小,非常慚愧。
這本是一個寓言故事,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井底之蛙”,用來比喻見識短淺又盲目自大的人;也指那些看問題很片面、知識粗淺、眼界狹小的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