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的資源
撒哈拉沙漠的資源
撒哈拉沙漠約形成于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于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那么你對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撒哈拉沙漠是怎樣形成的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
2014年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這一觀點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的傳統(tǒng)觀點。
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時代不會早于第四紀。大量的地質記錄顯示第四紀冰期開始的時候撒哈拉出現了顯著的干旱。撒哈拉的干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風的影響。
在第四紀之前,非洲夏季風的變化表現出明顯的歲差周期(大約2萬年周期);在第四紀冰期開始之后,冰期間冰期旋回(大約4萬年或10萬年周期)開始影響非洲夏季風的強度。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人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fā)現,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干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茖W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tǒng)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托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干旱的沙漠環(huán)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特提斯海收縮不僅導致了北非平均氣候態(tài)的變化,也加強了非洲夏季風對軌道變化的響應,隨后成為控制撒哈拉沙漠范圍變化的主要因素。
(1)北非位于北回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干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范圍大,干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埃塞俄比亞高原,對濕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qū)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qū)起到降溫減濕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qū)。
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環(huán)境
位置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
撒哈拉沙漠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為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爾河河谷交界的薩赫勒——一個半沙漠乾草原的過渡區(qū)。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幾乎占滿整個非洲北部,占全洲總面積的25%。沙漠東西約長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間,總面積約9065000平方公里。
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32%。
地形
撒哈拉沙漠分為幾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爾高原,位于尼日爾的艾爾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貝斯提高原;東部是最為荒涼的區(qū)域,為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點為位于提貝斯提高原中的庫西山,海拔為3415米。
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淺而季節(jié)性泛濫的盆地和大綠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脈陡峭,以及遍布沙灘、沙丘和沙海。
沙漠中最高點為3,415公尺(11,204呎)的庫西(Koussi)山頂,位于查德境內的提貝斯提山脈;最低點為海平面下133公尺(436英尺),在埃及的蓋塔拉洼地(Qattara Depression)。
撒哈拉沙漠約在500萬年之前就以氣候型沙漠形式出現,即在上新世早期(530萬~340萬年前)。自從那時起,它就一直經歷著干、濕情況的變動。
氣候
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語撒哈拉意即“大荒漠”。撒哈拉沙漠(英文名為:Sahara Desert)世界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條件最為嚴酷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發(fā)率,并且有一連好幾年沒降雨的最大面積紀錄。氣溫在海拔高的地方可達到霜凍和冰凍地步,而在海拔低處可有世界上最熱的天氣。
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干旱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語稱為“蘇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由兩種氣候情勢所主宰︰北部是干旱副熱帶氣候,南部是干旱熱帶氣候。干旱副熱帶氣候的特征是每年和每日的氣溫變化幅度大,冷至涼爽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至最高的降水量。
年平均日氣溫的年幅度約20℃(68℉)。平均冬季氣溫為13℃(55℉)。夏季極熱。利比亞的阿濟濟耶(Al-Aziziyah)最高氣溫曾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58℃(136℉)。年降水量為76公釐(3吋),雖然降雨變化極大,多數降水發(fā)生在12~3月期間。另一降水高潮是8月,以雷暴形式為其特征。
這種暴雨可導致巨大的暴洪沖入無降雨現象的區(qū)域。干旱熱帶氣候的特征是隨太陽的位置有一個很強的年氣溫周期;溫和干旱的冬季和炎熱干旱的季節(jié)之后有個反覆多變夏雨。撒哈拉沙漠干旱熱帶區(qū)域年平均日溫差為17.5℃(31.5℉)。
最冷月份平均溫度與北部副熱帶地區(qū)基本相同,有的時候日溫差特別大,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個氣象測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熱達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溫-0.6℃的記錄,日溫差達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襖午穿紗」來形容,正可謂白天烈焰,晚上冰寒刺骨(雖然-0.6℃并不冷,但是溫差達到了37.8℃,從酷熱到酷冷之間的瞬間轉換,其冷便可想而知),至春末夏初很熱,50℃(122℉)的高溫并不稀罕。
雖然干旱熱帶山丘的降水量全年都很小,低地的夏季一次雨量可達最高。在北部,這類降雨多數都是以雷暴方式發(fā)生。年降水量平均約125公釐(5吋),中部山丘有時降雪。
沙漠西邊緣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氣溫,從而減少了對流雨,但濕度加大還時而出現霧。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吹哈麥丹風期,這是帶沙和其他小塵粒的干燥東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