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文章閱讀 > 校園文章 > 語文教學文章

語文教學文章

時間: 淑賢744 分享

語文教學文章

  如何讓語文教學充滿美感和生機,如何讓語文教學走出當前的困境,這是所有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嚴峻課題。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教學文章: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五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對于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側重于品讀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因此,閱讀教學要由“誦讀”轉(zhuǎn)變?yōu)?ldquo;品讀”。教學方法由“教師的教為主”變?yōu)?ldquo;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在半學期來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

  一、以學生為主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fā)展從問題開始。每發(fā)現(xiàn)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ldquo;我要學”。因此,在授課前我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然后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這樣使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減少,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二、以自學為主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zhì)的標志。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zhì)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zhuǎn)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感悟內(nèi)容,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后,腦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沒有什么收獲。只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后才有獲。同時可培養(yǎng)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內(nèi)化成閱讀能力。

  三、以讀書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讀書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注重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朗讀,高年級較適合的方法是“默讀”,默讀有助于思考,讀思結合。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朗讀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還出現(xiàn)一些問題需要我們?nèi)ソ鉀Q,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xù)探索、研究,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但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zhì)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聯(lián)想開始的。聯(lián)想對排除墨守成規(guī)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lián)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nèi)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閱讀抓得不實

  批注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深入理解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本學期我抓得不夠?qū)?,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注式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文章: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jù)對外地成熟經(jīng)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始終。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fā)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fā)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tài)。

  二是要引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于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fā)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德什么事?經(jīng)過讀文后,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經(jīng)庭。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并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說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最后學生終于認識課文的故事表現(xiàn)了甘羅善于動腦想辦法、聰明機智。從而達到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于動腦、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fā)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fā)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于發(fā)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jù)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tài),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chuàng)新。如在讓學生為長春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單元《關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讀寫課文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圍繞小魚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謝來讀寫。但在我得引導下,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著救魚為內(nèi)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別的游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后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diào),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語文教學文章:語文教育應是國魂教育——走積累、感悟與生成三部曲

  老鼠雜食,鼠性靈活;馬吃草,馬性雄健;狼吃肉,狼性十足……如果吃亂套了,哪一個都會喪失根本,吃出病來。

  一件衣服,整體看,可見其優(yōu)劣檔次。若盯準某一部位,細加鉆研雕琢,必會破壞對衣服的整體感觀。如果再細分解各部位進行鉆研,定會丟掉這件衣服,即使它再好,也會成碎片。

  一個人,語言和文字就是他的精神家園。正常情況下,不能說話或不會說話,就是弱智或白癡;不能書寫或記錄自己的心聲,就失掉了靈魂;胡說胡寫或終日抄寫就變成了瘋子,而假話瘋話套話卻是瘋子的“活命符”。

  我們的語文教育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以上問題,下面談談我的看法,望諸位共探討之。

  一是積累不足,基礎不牢。

  掌握必備的字詞、修辭、語法、文體等基礎知識,是學習語言,規(guī)范語言的基礎,不可缺失。目前有人提出淡化語法和文體,很不妥,否則自說自話,各說各話,禽言獸語,豈不亂套。這些我們做得不夠。

  必須儲備一定量的經(jīng)典,尤其是國學經(jīng)典,因為那是我們語文最重要的養(yǎng)料。文化從歷史深處走來,同我們的民族一樣,不斷發(fā)展壯大和完善,而國學是我們的文化根基,不可動搖。不能全部接收,更不能全盤否定,而是繼往開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我們的文化河流,減少會枯竭,斷流會死亡。經(jīng)典里有我們的文化傳承,文明薪火,民族精神和做中國人的底氣。我們不復古,但更不能忘本,否則靈魂無所依。這點我們做的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遠遠不夠。兒童、青少年、青年階段,頭腦中儲備足夠的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和文化思想,將是民族大事、國之幸事。

  二是肢解課文,缺乏深度感悟。

  從小學高年級一直到高中,學語文就逐漸變成痛苦的差事了。

  其中閱讀理解部分的試題是罪魁禍首。這是目前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師生最大的苦惱。死記硬背答案,卻常常用不上。一些高明的老師制造公式往外套答案,忙得昏頭漲腦,卻總是很難做對。因為出題者總是不斷的鉆研出新的出題點來,為了有區(qū)分度,有的題簡直如啞謎一般,能難倒專家教授,甚至是作家本人,以致造成一些鬧劇。試問,丟掉所謂的“標準答案”,有幾位老師還能教,幾位學生乃至成人還能做得上。文章本是語言藝術和思想文化的載體,請問這兩樣有標準嗎?這種破壞文章整體的做法,讓學生遭罪,導致很多走出校園的青年人懼怕語文,不但沒有培養(yǎng)成閱讀習慣,而且還間接導致了漠視主流文化的思想意識。

  學習語言文字本是人的精神食糧,應該是多么快樂的事,為什么如此痛苦呢?

  筆者在教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曹劌論戰(zhàn)》的時候,我就想,這是多么好的經(jīng)典文章,里邊蘊含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擔當意識和民貴君輕的治國思想,還有智慧的啟迪和對生命的思考,閃爍著人性的光芒。讓學生熟記成誦,理解文意,有所感悟,對青少年來講,終生受益。學生那種從心靈深處得到的感悟,將是指導人生方向的重要情感,這是多么好的設想。

  可是,當我翻閱教師用書和教輔材料時,我的心靈受到了打擊,不禁寒顫起來。如果像我那樣教的話學生得不了幾分,因為到處是知識點,到處是考點,而且多數(shù)都很精當,也很重要,少數(shù)偏難怪題還不算。試問,誰敢不要分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意無意的只有圍繞著知識點轉(zhuǎn)了,老師和學生敢不這樣嗎?掌握那些考查點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哪有精力或時間進行心靈的洗禮般的感悟呢?只好把感悟沖淡得虛無縹緲或無影無蹤了。

  課文猶如一株蒼翠的大樹,枝枝干干葉葉完全分解開,每一點全有作用,我們從中可見桌子椅子床和燃燒的火焰以及帶來的光明,就是不見大樹,更無法去認真的看看大樹,欣賞大樹,感悟大樹。一張試卷定乾坤,這就是考題給鬧的。是呀,題出簡單了,沒分量,也沒區(qū)分度;出難了,雖顯示了水平但多數(shù)人做不上。高考語文卷很難得分,讓專家學者教授們都來做一做吧,看看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學生們辛苦得像苦行僧似的學習卻屢屢考丟信心。然后再問一問,語文是不是這么個學法,為什么艱苦的勞動換不來應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語文伴我們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工作、學習、生活、交流,點點滴滴,甚至在夢中,都離不開它。語言是精神世界的展示,是表現(xiàn)思想靈魂的工具,若民族性的懼怕它,不親近它,將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又將扼殺多少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和基因啊。

  毫無疑問,我們的語文教育,尤其是占了大部頭的閱讀理解出大問題了。不是閱讀理解本身出問題了,(很多閱讀理解的題干設計很好,很精當,只有少數(shù)題干簡直是禍國殃民。)而是閱讀的宗旨出問題了,出了方向性的問題。我們應該冷靜的問一問了,閱讀到底要給學生什么?——就是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形成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學生的思想體系。而事實上我們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直接的閱讀目標分解碎了,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感知、認識和再創(chuàng)造?,F(xiàn)在的做法是分解得越細越好,而事實是分得越細離閱讀宗旨越遠,甚至危害越大。這種失誤,不僅是語文學科的,而是影響到整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系統(tǒng),不夠大氣,思想凌亂瑣碎,甚至委瑣,進而是民族精神缺失。方向遠比目標更重要。

  盡管如此,也不必失望,我們的文化靈魂還在,越分越細的閱讀知識點不是把文化分解沒了,而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罷了。經(jīng)過這一段的沉淀和反思,只要調(diào)整方向,就是語文教育“涅槃重生”的時刻,就是引發(fā)民族精神振起的時刻。我們的語文教育理所當然得擔負起這個使命。

  對于閱讀,直接目標是感悟,理解分析為感悟服務,感悟到的就是學到的真知識,感悟的多少深淺就是學習的水平??碱}就要考感悟,這是指揮棒,全體師生都會感悟起來。不考各式各樣的閱讀理解題干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沒有感悟。試想,課堂在感悟,學生在感悟,進而引發(fā)全民在感悟——感悟生命的價值,感悟國家的興亡,感悟我們的發(fā)展方向,感悟自然,感悟社會,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前進動力。在這種氛圍下,一定會出偉大的思想家,鑒賞家,文化大師,賢達巨匠;一定會培育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定會提振國家的正義力量。

  三是思想渙散,缺少主流,不能真實作文。

  前幾年有一種導向,大力倡導尊重個性、發(fā)揮特長的教育,宣揚小組合作,團隊合作的精神(不恥下問,教學相長等卻淡出舞臺了),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和教育規(guī)則,這符合時代潮流,和世界接軌,好像沒有問題,不能懷疑,但很多人仍有質(zhì)疑,總覺得別扭,卻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所在。

  實際上這種提法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偏離,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的結果。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特點講究“和”,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以“和”為主,但從沒否定個性差異;而西方的文化特點講究“分”,分得越清楚越好,追求“分工合作”,“團隊精神”,以“個”為主。中國文化好比象群,和睦相處,互利共贏,本身就是團隊;西方文化好比狼群,在利益面前分工合作,之后便分而食之,它們?nèi)舨恢v究團隊就會滅亡。鞋的大小只有腳知道,思想觀念的產(chǎn)生一定要扎根在本民族的先進文化土壤上。西方人連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有“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文化基因,朋友吃飯喝酒就得搶著掏錢,你若敢和父母分得明明白白,你還是人(中國人)嗎?

  自古以來,中國的讀書人在文化里還貫穿著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那種“仁以為己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追求,那種充盈宇宙的恢弘大氣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旋律。而今的語文教育還剩多少呢?教師還剩多少呢?目前的文化領域還剩多少呢?值得反思的是民國時期或建國之初,出了許多文化大師,思想大師,語言大師,至今人們?nèi)詿o法企及,而建國后尤其是近些年,思想領域里的傳統(tǒng)因素卻非常慘淡了,然而別的文化如潮水般涌來,亂象叢生,狼性十足。這就是文化缺失的影響,舍本求末,民心漂浮。對浩如煙海的國學思想寶庫,我們擷取的太少,再加上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我們的思想更顯得模糊不清,常常是左右搖擺,飄忽不定。

  還有師生缺少對有限的文本感悟,極少有學生形成具有民族特質(zhì)的思想體系。沒有思想,于是學生的作文烏壓壓的在說假話空話套話,苦不堪言。文字堆砌成文,變相抄襲成文,就是鮮有表現(xiàn)自己思想光華的作文,就是鮮有表明自己獨立個性的作文??杀暮⒆觽儯卸嗌偃遂`魂在流浪,思想在漂泊,精神沒有家園。小學到高中,十二年的語文教育,會做文者有幾?能真實的抒寫心靈者有幾?能寫下水文的老師有幾?毋庸諱言,我們的語文教育,破壞了語文功能,沒起到對學生應有的人文教育,卻強化了造假功能,學校是真理的陣地,不是說假話的樂土。

  從感悟做起,必須下大力氣從點滴做起,一個字詞、一句話、一段文字的真實感悟,都會是思想的提升,人格的發(fā)展。積少成多,能寫出或淺或深的感悟文字,自然就能寫出屬于自己的作文,體現(xiàn)自己的獨立人格。心中有,口能說,筆能寫,對生命有尊重,對國家和民族有擔當,對社會有責任,“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思想和情感自會流于筆端。沒有感悟,內(nèi)心失落,眼內(nèi)自然空無一物,雖錦衣玉食,卻精神盲從,雖豐澤厚愛,卻貪得無厭。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的改革,不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而是教學方向的改革,即由重知識到重思想的轉(zhuǎn)變。熱愛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我們的國民基礎,有認同感,并且一脈相承。這種思想上的改革,不但體現(xiàn)在語文課改上,也體現(xiàn)在各門學科、各項事業(yè)的改革上。

  語文改革,迫在眉睫。

  進一步概括,語文課改無非是三部曲:基礎知識的積累(包括經(jīng)典國學文獻的積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補充)——對文本知識的感悟(包括大量的名著閱讀。同過去相比,主要是閱讀理解部分改為閱讀感悟部分。)——生成思想體系,形成作文,完善人格。(前兩部為第三部服務,以第三部為主。)

  這樣,語文課堂一定會生動活潑起來,因為以學死知識為主變成了以思想碰撞與發(fā)展為主,語文不再恐怖,而是學生精神世界的發(fā)展需要。課堂上具體的做法也要簡單化,無非就是讀讀背背,想想講講,討論討論,寫寫練練,讓思想的翅膀飛翔起來。這就是學習語言,這就是深化思想,這就是傳承文化和發(fā)展文化,這就是最好的語文成績。

  
看過“語文教學文章”的人還看了:

1.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2.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3.語文教學理論學習心得體會3篇

4.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5.語文多媒體教學心得體會3篇

96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