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情商高的人就是內心戲足?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為什么說情商高的人就是內心戲足?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大家都體驗過“禍從口出”,也因為表達不當得罪過人。那那些情商高的人都是怎么說話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原因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情商高,就是內心戲足夠
文/大將軍
研究心理學這么多年,有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情商高的人都是怎么說話的?”,看來大家都體驗過“禍從口出”,也因為表達不當得罪過人。
這個話題其實很難一概而論,但我最近遇到的一件事,啟發(fā)了我該如何高情商的說話。
前兩天我去換表帶,一進門就看見接待我的店員臉上掛彩了,有淤青還有結痂,很明顯的幾塊傷痕。
這是我第三次跟他打交道,絕對不算陌生,但也算不上是朋友,定義為“熟人”比較合適。
如果你是我,看到他臉上的傷會怎么反應呢?
我列舉了最可能的三種選擇:
A.不問也不提B.直接問“你臉怎么了?”或者“你怎么受傷了?”C.假設型提問“你的臉是摔倒/打架/撞到哪里了嗎?”
這三個不同的反應,直接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選A:
是最保險的但也是最沒有溫度的,畢竟人家跟你有來往,這種方式對拉近關系或者以后繼續(xù)來往沒有幫助,可能也會讓這一次的接觸變得程式化;
選B:
體現了關心,但也冒失,也許他并不想解釋為什么受傷,畢竟關系并不是很親近,所以給對方出了個難題,不知道表達的尺度在哪里,關系程度可能繼續(xù)僵持在這里,暫無變化;
選C:
體現了關心,但可能會引起反感,帶著自己的預設去提問,顯然是已經帶了主觀的評價和感情色彩,搞不好就會讓對方誤會你看低了他,拉遠了雙方的距離。
沒想好之前,先閉嘴。
當然,在看到他臉上掛彩的第一瞬間,我也沒有辦法迅速分析ABC的利弊,所以,我一開始直接選了A(后面我做了其他反應),什么也不說,什么也沒問。
事后復盤的時候,我覺得一開始選A是最正確的,我經歷過禍從口出的時刻,嘴比腦子快,沒怎么思考就把不合適的話遛了出來,這也是我后來經常會提醒自己的一點,如果沒想好怎么反應,那就先閉嘴。
很多低情商的表達,其實未必是不會說話,而是話太多,沒能充分判斷情境,也沒經過整理和思考,就急于開口。
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我的經驗是先觀察,再決定怎么說。
后來我做了什么反應呢?
拆裝表帶的過程需要一點時間,兩個人都沉默不語會更別扭,對方不愧是銷售,他先破冰,從一個萬能的天氣話題開始問我,氣氛就輕松了很多。
知道了他有意愿溝通,我膽子也大了一些,再加上腦子里迅速整理過怎么問合適,我想到了一句相對迂回的問法“臉上的傷疼不疼?”
多觸達感受層面,少打探事實。
為什么我最后選了這句來問?
它是關心,并且關心的是感受層面,不打探事實,能讓對方有更大的舒適度,像B和C那樣的提問方式,就難免帶著“獵奇”和“窺探隱私”的嫌疑,但問“疼不疼”很柔軟,也能讓對方卸下防御。
如果他愿意聊受傷的原因,他可以選擇主動自我暴露,如果他想回避,那只要簡單回復“不疼,現在已經沒事了”就可以繼續(xù)其他話題,這個提問留了余地給對方,但是你的關心對方也能get到。
店員是個很開朗的人,他給我講了受傷原因,著急趕車的路上摔了一跤,不僅是臉,身上也擦破了。
考慮對方感受,也考慮關系的程度。
說到這,故事還沒完,你們可能覺得我戲多,本來就是個普通摔倒,至于反復思量才問出一句話嗎?人與人之間不能簡單點嗎?
嗯,這也是我以前思考過的問題,但我的答案也很明確,人與人之間沒辦法簡單,人性是復雜的。
你想簡而化之的前提是,你跟這個人有足夠的親密和默契,以及能足夠包容彼此的相處環(huán)境,可以說99%的人際交往都做不到這一點。
就連你跟父母、跟愛人都未必達到,審慎一點,養(yǎng)成好的表達習慣,關系才能變得融洽。
所謂高情商,真的需要內心戲足夠,既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也要考慮關系的程度,至少你先換位思考,你自己在這種情境下喜歡聽到什么樣的話。
開玩笑要謹慎。
即便是這么普通的小事,其實也會引起誤會和尷尬,故事繼續(xù),后來出現的一個姐姐就是個反例。
快裝好表帶的時候,已經是下班時間,附近其他店的一個店員姐姐剛好經過,她走進的第一句話就直奔主題“小王,你這臉被誰打的?你媳婦家暴了?”
聽到這句話會讓人舒服嗎?
雖然知道是開玩笑,但還是給回答者出了難題,說“是”不符合真實情況,說“不是”又像在掩蓋事實。
男店員情商是真的高,他的回答我覺得無可挑剔“這得找個練散打的媳婦,我才會這么慘吧?——用玩笑拆解玩笑。
但是關于到底為什么受傷,他沒有提,只是轉移話題聊起了下班的事情,進來的姐姐可能也覺得無趣,寒暄了幾句就走了。
這句C型提問,真的沒起到好的作用,說不定還引起反感,男店員沒了溝通意愿,可能也沒把這句話當關心。
這位姐姐的心意我懂,關系熟絡,又不想把話題搞的沉悶,所以自以為插科打諢很討巧。
但實際上這種所謂的“幽默”和“玩笑”還是要慎重,因為尺度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讓玩笑成了嘲笑。
相對私密的話題要單獨說。
還有一種可能性,那位姐姐跟男店員比較熟絡,關系也很親近,平時經常開玩笑,原本無傷大雅,但姐姐忽略了情境因素。
玩笑是屬于兩個人的幽默,尤其是她的表達還涉及到隱私,所以有第三方、第四方在的時候,不適合聊相對私密的話題。
多人聚聚集的場合,最容易暴露“低情商”,因為每個人之間的交情和關系親密度都不一樣,情況比較復雜,這個時候人際交往要遵循“向下兼容“原則,就是要按照最不熟悉的兩個人的關系標準來溝通。
比如有我在場的時候,姐姐提到男店員的婚姻關系,其實是越界的,沒有考慮到我只是個相對陌生的人,結果男店員尷尬,我也尷尬,但如果只有他們兩個的時候,聊這個話題或許非常自然輕松。
你看,情商高的表達,其實沒有一成不變的對和錯,好或壞,同樣的一句話,未必會達到同樣的效果,它取決于說話人,也取決于聽話人,還要考慮場合和情境。
雖然復雜了一點,但可以像我一樣,從經歷的一些小事里提煉出一些方法,下次表達前,想想這6點總結,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沒有思考周全之前,少說話就少犯錯,不要急著表達;
多談感受,少打探客觀事實,給對方回旋余地;
考慮對方感受,也考慮關系程度,切忌交淺言深;
開玩笑要慎重,也要了解對方是不是個喜歡開玩笑的人;
多人場景下,溝通遵循“向下兼容”的原則,多聊安全話題;
相對私密的事情要單獨聊,或者等對方主動提起再展開話題,
好好說話是情商,也是技巧,或許多一點“內心戲”,就能減少一點溝通的障礙,讓你們之間的關系有了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