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和意義
冬至的由來和意義是什么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冬至節(jié)氣可以說是最令人熟知的節(jié)氣之一了。冬至在我國許多地區(qū)被稱為小年,人們在冬至來臨之前,會準備很多活動和好吃的食物來迎接冬至。這并不意味著冬天已經(jīng)開始或結(jié)束。冬至也是數(shù)字9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shù)字9是從冬至開始,那么你知道冬至的由來和意義嗎?
冬至的由來和意義
冬至,俗稱“冬節(jié)”,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jié)日。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起源于中國人的陰、陽觀念。陰、陽象征生命的平衡與協(xié)調(diào),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時刻,只因“陽”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陰”的極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個協(xié)調(diào)及和諧的歡樂時刻。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jié),但春天已經(jīng)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jié),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歷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歷的日期則不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歷的十一月。在《尚書》“堯典”中稱冬至為“日短”,因為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后,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 。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xiàn)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后,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比藗冋J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闭f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冬至的意義
冬至,從天文上講,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極圈呈永夜狀態(tài),南極圈呈白夜狀態(tài),其后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fā)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nèi)氣溫繼續(xù)降低。天文學上規(guī)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具體的日子大概在公歷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在物候上,我國古代把冬至分為三候,《禮記 月令》中說:“蕓始生,荔挺出,蚯蚓結(jié),糜角解,水泉動?!眰髡f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見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鹿居于山野,鹿角朝前,為陽;糜,生于沼澤,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五行說,在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日照多而白晝長是為陽,因此冬至是陰消陽長轉(zhuǎn)化的關鍵節(jié)氣,乃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復卦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此日象征太陽死亡,種植全面停止。
大概關系到所謂“一陽生”,陽氣起,冬至又被稱為“一陽節(jié)”。加上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了“賀冬節(jié)”此一節(jié)日。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的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新年(春節(ji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北方冬至的習俗:
吃餃子
個人認為還是北方慶祝冬至,比較有儀式感,冬至這天來臨之后,北方大多數(shù)家庭都會選擇吃餃子,不論貧窮或者是富有,大家都聽說過張仲景這個醫(yī)生來制作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其實這是真實發(fā)生的,后來的人們?yōu)榱思o念張仲景去世的日子,也是為了御寒,都會在冬至那天吃一碗餃子來表達自己對醫(yī)圣張仲景的感恩。
另外北方的少部分家庭還會選擇吃餛飩,餛飩意為調(diào)節(jié)陰陽,有些人認為冬至這天為極陰之時,所以要使用餛飩來調(diào)節(jié)一下天地間的陽氣生長,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其實吃餛飩適合相傳漢朝的時候北方匈奴分為兩個部落,一個叫作渾氏,一個叫作屯氏,這兩個部落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因此老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起名餛飩,并且吃掉。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比較劃算的水餃,大家不妨看看:
3、南方冬至的習俗:吃湯圓
我國南方主要是以米食為主,當然在冬至這個特有的季節(jié),湯圓也就成為了南方大多數(shù)親朋好友的主要食物,除了互相贈送親朋好友之外,吃湯圓也希望所有的親人永遠團圓的意思。
這么看來冬至這一天的慶祝,并沒有其他節(jié)日那么有儀式感,但是在古代漂泊在外的人都必須在這天趕回家過冬節(jié),連過年可能都不回去,而這一天必須趕回去,古人認為從冬至開始,天地間的陽氣就開始旺盛,也就是這天是大吉之日,一家子必須在一起湊個熱鬧。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比較劃算的湯圓,大家不妨看看:
由于古代張仲景醫(yī)圣的家庭住址在河南南陽,因此那個地方目前還流傳著一首民謠歌,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是不是十分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