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時間: 曉芬0 分享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優(yōu)秀5篇

語文是一門需要循序漸進學習的學科,從基礎的識字和語法開始,逐漸發(fā)展到閱讀文學作品和寫作文章的能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學習。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2、重點句子的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看幾個典故、故事:空城記神機妙算、草船借箭、舌戰(zhàn)群儒,這些典故故事都與誰有關?(諸葛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折射出諸葛亮智慧的光芒,后人稱頌他的詩句更可以看出他的忠君愛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他的《誡子書》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準則,堪稱教子的千古范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諸葛亮的《誡子書》。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熟讀成誦。

2、理解文中諸葛亮對兒子的諄(zhūn)諄(zhūn)告誡,殷殷教誨。

三、生讀: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四、初讀課文,師指名讀,正音。

師出示帶拼音的PPT,個別讀,齊讀。

師出示帶節(jié)奏劃分的PPT,生齊讀。

五、結合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寧靜來修身養(yǎng)性,用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德行。

不內心恬淡就沒辦法明確志向,不安靜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哀地守著那窮困的陋室,又怎么來得及?

六、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告誡,那這個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他品行高尚,高風亮節(jié),為后世楷模。諸葛亮身為蜀相,統(tǒng)領一國軍政,他兢兢業(yè)業(yè),日理萬機,以至于“汗流終日”,而且以身作則,嚴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馬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遭致街亭慘敗。諸葛亮為整肅軍紀,揮淚斬馬謖,但也“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絕不文過飾非,推卸責任。諸葛亮為官廉正,兩袖清風,世稱“循吏”,他身前留下遺囑:“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他于蜀國居功之偉,卻無意身后功名,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需器物?!睆拇耍嗌叫衣裰夜?,諸葛亮一身正氣,淡泊之志,千古傳頌。

七、諄諄告誡,殷殷教誨;文短情長,蘊意深遠,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師相機板書:修身、治學、惜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八、師試著提示背誦。

九、背誦課文。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xiàn)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xiàn)美的技藝。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意會導入。

1、 欣賞狗尾巴草的圖片,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由抒發(fā)感想,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發(fā)現(xiàn)。引用:“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羅丹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jié)那種勃發(fā)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在中國文學史上,人們曾經對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進行排位,用六個字來概括: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當然,這種排名并不是絕對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不是等閑之輩,在藝術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下面,請隨著老舍一起去發(fā)現(xiàn)《濟南的冬天》洋溢著的特殊的美麗。看看他是怎樣發(fā)現(xiàn)美,又是怎樣來表現(xiàn)美的。(出示“發(fā)現(xiàn)美 表現(xiàn)”)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思考:濟南的冬天最特別之處在于什么? 參考:溫晴。

2、聽課文錄音,學生在語言的熏陶中(可閉眼傾聽)感受一下溫晴的濟南的美麗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筆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設問并引出品讀第三節(jié):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過渡: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么角度來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的)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jié)。

預設: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 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xiàn)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于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5)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jié)。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后一節(jié)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jié)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后一節(jié)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鑒,學會發(fā)現(xiàn)。

1、文章把冬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晴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于景 B、展開聯(lián)想 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并發(fā)現(xiàn)美,用幾句話來描寫,表現(xiàn)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fā)”等,以求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啟迪。

五、布置作業(yè),由此延伸。

觀看美麗的畫面,想別人之未想,發(fā)別人之未發(fā),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當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吧。播放《錢塘潮大潮》的視頻圖像,在錢塘潮壯闊的景象和雄壯的聲音中發(fā)現(xiàn)美,并運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表現(xiàn)美。

六、結語:愿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觀察生活,愿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2、體會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

3、體會本文抓住特征生動描寫景物的特點;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出示課題)

2、大家看了課題,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點是濟南,季節(jié)是冬季)

(二)本文作者簡介:

1、本文的`作者是誰?

2、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老舍的情況?(閱讀注解一)

3、教師補充:(寫作背景)

(三)聽讀課文

聽讀課文,請大家?guī)е鴰讉€問題去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

問題見課件

(四)分析課文

1、讀課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揭示濟南冬天的特征的?

2、有詩云濟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講到濟南一定得說說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話對有山有水的濟南美景做了總體的概括描寫。

(1) 第二段寫了濟南什么的景物?

(2)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用一個短語來形容一下陽光朗照下的小山。

(3) 第三段寫了什么?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變化的詞。

(4)“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5) 作者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6)濟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筆把濟南的山描繪。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4

一、導入(3分鐘)

1、當冰山帶著眩目的榮耀,漸漸融化,/你開闊的前額便從無邊的浩淼中升起。/在這個漂泊的世界里,心像鐵錨一樣下沉,思考卻升上浪巔,額際的皺紋,與海平線震顫,起伏。/我看見曾經雕塑過你風暴和巨浪的指紋,讀海的語言,風的語言,水鳥的語言。/大海以幽深和苦澀日夜洗滌,搖撼。/生命逐漸冷卻,旋渦陡然轉動,雄鷹守侯崖岸,/聽,大海的呢喃?。ㄒ魳罚汉@寺曇羝穑?/p>

2、1800年前,一位53的老人站在了渤海岸邊,凝神靜想,回憶往事如煙;心潮澎湃,敢問前程坦然。1800年后的今天,我們用文字和他交談,一起走進他的密語心田。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曹操的《觀滄?!?。

4、誰能說說你所知道的曹操?

二、通讀(11分鐘)

5、通讀:

⑴ 讀讀詩題,讀讀詩。(齊讀、自讀)

⑵ 背背詩。(自背、查背、背給同桌聽、查背3~4人、齊備)

⑶ 看看字怎樣寫。寫詩。(黑板上8個豎線,7個人一人一句)(訂正)

⑷ 吟誦。

一起讀,帶著感情。(在背景音樂下朗讀,3~5個人)

說說讀詩后的感受:印象,感覺,評價,體會,感悟都可以。(3~4個人)

6、小結:敘事、寫景、感慨。

在作者的筆下,海水是多么的美呀!它搖曳不定,波浪滔天,蒼蒼茫茫,一片渾然。

三、解疑(20分鐘)

7、學生們有不會或不懂的嗎?(在前面作好標記)

(重點解決的問題:生詞。翻譯。)

8、連起來讀,自己說說意思。(同桌互動)

9、小結:魯迅稱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在中國古典文學發(fā)展歷史上,這是第一首山水詩。大海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但作者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情。全篇從大處著墨,通過秋風、洪波、日月、星辰等雄偉恢弘的景象,著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賦予大海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寄予著作者很深的感慨。(穿插背景)

提問:誰能說說作者的感慨?或者感受?

總結:作者宏觀縱覽,所見者大。海水、川島、樹木、百草、日月、星漢。(板書)

視野寬闊、粗線勾勒。

真可謂:巨眼睥睨萬物,胸中自有天下。

總結:“澹?!碧N涵了動蕩不息的力。

“聳峙”蘊涵了挺立不搖的力。

“叢生”蘊涵了競爭不伏的力。

“豐茂”蘊涵了旺盛不息的力。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更蘊涵著宇宙造化的熱烈奮發(fā)的偉力。

這一切,都仿佛躍動迸發(fā)于浩淼無涯的滄海之中。不,是躍動迸發(fā)于作者廣闊的胸懷之中。

四、體悟(10分鐘)

10、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方式來談談感受、收獲。比如:可以畫簡筆畫、寫解說詞、翻譯、說說作者的觀察角度和順序、或者是怎樣展開描寫的、改寫成散文、朗讀、寫一段評價的文字、給曹操寫一封信、給渤海風光影片寫文字腳本、表演、等等。(畫──翻譯──朗誦──信……等等)

五、結論(1分鐘)

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種胸懷,高山也許是一種象征吧!

真可謂:

水天一色,登高景現(xiàn)心亦遠;風月無邊,望海神明氣不凡。(板書)

同學們可以可后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中什么具體的時間來觀滄海的呢?(下課)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景、人、情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義。

2、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奮發(fā)向上建功立業(yè)的情懷。

3、技能目標:學會通過意象的賞析來鑒賞古詩的意境美 。

教學重點

1、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積累,考察“意”與“境”是如何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的。

2、通過對作者、寫作風格、寫作背景的了解來把握詩歌的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把握意象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來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

2、講讀教學

教學手段

1、 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學生背誦所學過的古詩,引出對詩歌賞析的三個層面: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同時通過駱賓王的《詠鵝》來講解意象與意境的概念(出示《詠鵝》圖片)。

個體 整體

意象 意境

情景交融的景和物 整首詩的意象構成的境界和氛圍

二、在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把握詩的意境

1、播放錄音(聽朗讀談感受)

2、學生集體朗讀,找出詩中意象以及象征意義。

高聳的山 ,遼闊的滄海,動蕩的水波,聳立的山島,叢生的樹木,茂盛的花草,洪波海浪,秋風,日月。

作者對這些意象寄托了什么樣的情思呢?這些意象的組合能形成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呢?

3.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樂觀,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更加強烈,

4.風格

在繼承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提出了“緣情”的文學主張。他們以質樸剛健、清新自然的語言、比興的手法真實地再現(xiàn)現(xiàn)實,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時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后人稱這種文風為“建安風骨”。

(出示板書)

自信樂觀 雄心勃勃

背景

打完勝仗

登高望海

雄渾闊大,氣勢不凡

意境

風格

慷慨悲涼

質樸剛健

充滿生機 氣吞萬里

意象

大海高山

草木日月

他的雄心勃勃正與大海的氣吞萬里的磅礴氣勢相契合,他的奮發(fā)樂觀正與草木的生機勃勃相吻合,情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三、檢驗對意境、意象和主觀感情的把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 這首詩中有哪些意象?

答:舟、煙渚、客、曠野、低樹、江、月。

2、 這首詩的意境是什么?

答:孤寂、悲涼等。

四、總結

通過觀滄海的學習,我們知道要鑒賞古詩詞的意境美,我們應該從意象,作者風格,寫作背景,或者詩眼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意象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意境。

[教學反思]

上完《觀滄?!愤@一課后,我覺得自己收獲頗多,在反復的修改調整中,我就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總結出如下規(guī)律:

1、講解知識要從形象到抽象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概念,同時學會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開始我是從抽象到形象來講授這一知識點的,結果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知道記筆記,后來在大家的建議下我改動原有方式,授課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時間

在上完課后,我感覺這次課最不盡任意的地方就是有點頭重腳輕,前松后緊,前半部分花的時間太多,結果到最后該解決的問題沒完成,只能放到課后完成。

3、備課要充分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觀滄海》這首古詩,從傳統(tǒng)的觀點看,認為都是抒發(fā)作者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在備課時,在翻閱背景材料時,感覺這種說法有點偏頗,不過我想可能學生不會提到,也沒仔細考究,結果在上課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卻想到了,此時我憑借自己已有的歷史知識給了這位學生適當的合理的引導。

4、要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說的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實際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當別論了。此次開完課后我對這一問題起先也沒考慮,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學氣乎乎的跑到我辦公室,跟我說那次上課打擊了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當時我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準備好了問題我沒問他,由此事情我得出這樣的結論,上課的時候我的眼光應該跟同學進行不時的交流,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及時的收集反饋學生的信息,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5、練習要有針對性

每一節(jié)課都有固定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一目標要有可檢測性,此次開課中我也設置了一些小練習,但是在上完課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練習與目標有點距離,練習稍稍高于目標,練習中涉及的內容過寬過多,結果卻使的目標有點淡化,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第二個難度高峰。

此外,整個教學過程還應該講究結構的完整,重點的突出,難點的強調,內容的連貫。只有這樣才能將一節(jié)課上好。

199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