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語文學(xué)習(xí) > 語文知識大全 > 《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譯

《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譯

時間: 李金0 分享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譯

《記承天寺夜游》,此文是蘇軾在被貶斥于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為了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譯內(nèi)容,歡迎使用學(xué)習(xí)!

《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譯

《記承天寺夜游》

宋代: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紤]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識

一、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復(fù)得路(終于)《桃花源記》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三峽》

二、古今異義

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 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

今義 與事無關(guān)的人

戶(月色入戶)

古義:窗(門戶)戶;

今義:住戶、人家

念(念無與為樂者)

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紀念,思念 ,讀

蓋(蓋竹柏影也)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中庭(相與步于中庭)

古義:院子里;

今義:庭子中間。

三、詞類活用

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懷民亦未寢:名詞作動詞,睡;臥。

四、特殊句式

倒裝句

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后置,應(yīng)為“相與于中庭步”)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定語后置,應(yīng)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起判斷作用)

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記承天寺夜游》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卻“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到寫這篇文章時已經(jīng)快滿四年。蘇軾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張懷民此時也謫居黃州,暫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游的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抒情: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作者抒發(fā)面對月光產(chǎn)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210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