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伏天養(yǎng)生注意事項
2022三伏天怎么養(yǎng)生_三伏天養(yǎng)生注意事項
又一年的三伏天準備到來,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高溫和濕熱帶來的暑濕之氣對人們虎視眈眈,知道三伏天怎么養(yǎng)生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2三伏天怎么養(yǎng)生_三伏天養(yǎng)生注意事項,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保持水分充足
補水養(yǎng)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冬為陰,夏為陽,夏季陽盛陰衰,陽氣欲升欲旺,體內寒氣易解,三伏天稍動就大量出汗,繼而產(chǎn)生強烈的口渴感,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適度運動
夏季鍛煉容易大量出汗,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強度運動達到運動健身或者減肥的效果。但世界健康博覽會專家提醒,夏季不能總是貪涼待在空調房,健身值得提倡,但運動過度則會損傷身體機能。人們應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度鍛煉,如練太極拳,鼓舞陽氣的生發(fā)、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fā)出體表,增強體質。
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y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y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yī)學。
“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jīng)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藥制成藥餅,通過有經(jīng)驗的針灸醫(yī)生辨證分析后,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nóng)歷的頭伏日期貼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jù)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fā)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jù)中醫(y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fā)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fā)作的癥狀。
三伏天吃雞養(yǎng)生
三伏天養(yǎng)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jù)。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yǎng)。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jié)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1
在三伏天,吹空調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空調的出風口對著頭面部吹,因為頸部在受涼后,很容易出現(xiàn)局部肌肉僵硬,血液循環(huán)不好等現(xiàn)象,久而久之,還有引起頸椎病發(fā)生的可能性??照{長時間對著頭面部吹,還有可能會引起面部的血管和神經(jīng)功能障礙,使得面部供血受到影響,時間長后,會增加面神經(jīng)麻痹發(fā)生的機率。
2
在三伏天,喝冷飲也是解暑降溫的一種方式之一,空腹大量喝冷飲,會刺激胃腸道粘膜部位的血管和神經(jīng),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長期大量喝冷飲,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增加慢性胃炎,潰瘍病發(fā)生的機率。
3
在三伏天,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很多人仍然堅持每天運動,在劇烈運動之后,通常會大汗淋漓,這個時候,最好不要急于洗澡,可以先到陰涼地方休息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等身上的汗液干后,再去沖澡,這樣比較有利于身體健康。
4
在三伏天,由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很高,稍微活動后,通常會出很多汗。這時候,要注意做好補水,由于汗液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所以,在補充水分時,最好加入適量的食鹽,以防止汗液中大量的鈉離子丟失引起水電解質發(fā)生紊亂。
5
在三伏天,還要注意去火,由于三伏天,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比較高,再加上空氣比較干燥,如果人體飲水量不足,可能會出現(xiàn)身體上火現(xiàn)象,去火可以采用食療的方式,在日常飲食中,多進食一些具有清熱去火作用的蔬菜和瓜果,還可以用清熱解毒的中藥熬水飲用以達到去火效果。
6
三伏天,由于周圍環(huán)境中的溫度高,濕度大,為很多細菌,病毒的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所以,在三伏天,進食蔬菜水果時一定要清洗干凈,剩菜剩飯存放在冰箱中,發(fā)生變質的飯菜最好倒掉。
蓮子
夏季吃蓮子可以養(yǎng)心護心,而且還能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另外,專家認為,三伏天天氣悶熱,人們容易心煩氣躁,吃點安神的蓮子可以平穩(wěn)情緒。
生姜
“冬吃蘿卜夏吃姜”這句古語相信大家都知道,夏季吃姜可以防治腹瀉,生姜中的成分還可以防暑降溫,濕熱體質的朋友吃姜還可以去除濕熱,保健身體。
薏米
中醫(yī)認為薏米具有利水、利尿的功效,夏季濕邪容易入侵身體,吃點薏米能幫助體內排毒祛濕,值得一提的是,夏天容易誘發(fā)斑禿,常吃薏米還有生發(fā)的作用。
苦瓜
夏天要吃點苦才有利身體健康,苦瓜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夏季吃苦瓜還可以平穩(wěn)血壓,小孩夏季多吃苦瓜也能預防手足口病,提高身體抗病毒的能力。
綠豆
綠豆湯應該是夏季很多家庭的必備,夏天喝綠豆湯可以清熱解毒,而且人們在夏季容易沒有胃口,綠豆湯可以增進食欲,但是小編要提醒大家,綠豆寒涼,不能一次性喝太多綠豆湯,以免出現(xiàn)腹瀉癥狀。
日常生活上
要靜心
所謂的靜心,就是指人心靜如水,心無旁騖的時候的感覺。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天氣越是炎熱,我們越要心靜,盡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不要什么都操之過急,一昧求快。三伏天要注意不要生悶氣,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感到心煩意亂時可以想想綠林、藍天等,平靜一下心情。
要休息好
炎炎夏季,本就讓人容易困乏,加上勞心勞力地工作,午休就更加重要。20-30分鐘的一個完美午休可以改善大腦供血,緩解疲勞感,預防腦中風。俗話說得好:中午不睡,下午崩潰。醫(yī)學已經(jīng)證明:中午小憩,有助身體健康和下午繼續(xù)開展工作。特別是在炎炎夏日。這一點,古人做得很到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楊萬里有詩云“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毕娜瞻讜兒荛L,睡個美美的午覺,一下午就都是精力充沛。
要做鍛煉
夏季氣溫高,運動鍛煉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夏季進行體育鍛煉能避免體能的衰退,有效地提高人體對高溫的適應能力。運動也是最好的美容排毒圣品。早上一個有氧運動也是不錯,鍛煉身體的同時增強自信心 。
飲食上
不要吃生冷食物
炎熱夏季,涼拌食品和冷飲成了很多人的最愛,但是生冷食物進食過多會影響身體健康。生冷的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刺激胃腸黏膜產(chǎn)生應激反應,誘發(fā)胃痛、腹瀉等癥狀。生食如果洗不干凈,很容易殘留農(nóng)藥、細菌,也會傷腸胃;生的海鮮、肉食還可能有寄生蟲。因此建議大家還是以熟食為主。涼拌菜、蘸醬菜等,一定要用清水認真將食材沖洗干凈。
不要吃油膩食物
夏季氣溫較高,消化功能和抵抗力相對減弱,因此要多喝水,少吃油膩食品,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新鮮的蔬菜和豆制品。食譜應該以清熱、化濕、清心、補脾為主。過于油膩會造成胃腸負擔,還會導致肥胖。所以盡量少攝入油炸類食品。
不要吃辛辣食物
夏季正當頭,如果飲食過多辛辣煎炒食物,或長時間講話,睡眠不足等,常常會引起脾胃伏熱、心火上炎——俗稱“上火”。而人在“上火”時,抵抗力會降低,就會出現(xiàn)如熱感冒,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癥狀。夏季本來就干燥燥熱,在飲食方面最好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最好少吃些辣椒、火鍋這類刺激的食品,防止臉部因上火長痘。
★三伏天不宜吃冰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要治療傷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令汗出”,因為熱水含有能量,會讓毛孔打開來排汗,解除熱氣悶在身體里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不利氣血循環(huán)。
1、月經(jīng)前期或月經(jīng)期間
中醫(yī)說月經(jīng)期間子宮容易收縮,這時候吃冰容易造成經(jīng)痛或經(jīng)血難以排除干凈,長期會有經(jīng)期不順的問題。
2、飯后
飯后吃冰,會導致胃內的溫度急劇下降,容易造成胃脹、消化不良,甚至絞痛、腹瀉。
3、劇烈運動后
劇烈運動后不少人愛吃冰或冷飲解渴,但從養(yǎng)生的角度說,劇烈運動后會讓胃腸道的血管突然收縮,引起腹瀉或腹痛。
小提示:
冰對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復發(fā)。
★三伏天不宜大量進補
三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在這種環(huán)境中,人會相對晚睡早起,休息時間減少;易出汗,會造成人體內部各種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無機鹽類的大量消耗;愛喝清涼飲料,食欲不振;活動減少,不能堅持鍛煉身體。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體重下降。
但中醫(yī)指出,即使出現(xiàn)上述情況,三伏天也不適宜大量進補。因為夏季胃消化液稀釋,消化功能減退,此時進補,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腸胃不暢。老百姓常用的補藥多屬性溫熱,夏季進食會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謝加快,進補的養(yǎng)分也多浪費。
中醫(yī)總結出的規(guī)律是,在一年當中的夏至之后、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夏季飲食應以調養(yǎng)為主,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原則。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鱔魚、鴨肉等,均是夏季理想的食品。
夏季宜喝清暑和補氣生津的飲料。綠豆湯、酸梅湯、冬瓜湯都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橙汁、蘋果汁、檸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蘿汁等果汁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還具有幫助消化、健脾開胃、提高食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