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老師教學心得體會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英語進行交際,那么通過怎樣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掌握英語呢?人們從自身習得母語的經驗體會到,運用母語的能力是在母語使用中學習到的,離開使用母語的實踐,很難談及母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外語的學習與母語習得有其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人們在語言的實踐中能學會使用語言。因此,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是:要堅持實踐性的原則。
堅持實踐性的原則就是要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的練習活動。聽、讀是接收語言輸入的活動形式。語言的輸入,特別是適合學習者水平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或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小孩生下來后,雖然有天生的學習語言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外部語言輸入的刺激對他“天生”能力的作用,而只與狼同居和生活,還是不可能習得語言和學會使用語言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因此外語學習的成功與語言輸入的量是緊密相連的,語言輸入應為學習者所理解,或適合學習者的水平。適合學習者水平的語言輸入,應是比學習者語言水平稍高一點的語言材料,學習者可以通過上下文的線索,通過運用自己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和頭腦中有關外部世界的知識對語言材料 進行理解。語言材料太難,學習者聽到的將會是一些噪音似的聲音,看到的將會是不能理解的文字符號;語言材料太易,低于學習者的水平,或與學習者的水平一樣,則不利于學習者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學習外語。
說、寫及適量翻譯是產生語言輸出的活動。
語言輸入的作用在語言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只有提供語言輸入的活動,學習者很可能把很多的語言項目儲存在大腦中,在要時不能把它們拿出來使用。只有在要使用語言的時候,學習者才會被迫對自己儲存在大腦的語言項目進行評估。從這一意義上看,把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材料拿出來使用對學習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語言時,學習者要考慮到語言形式的正確性、語言使用的得體性等問題。語言學習者只有通過語言輸出的實踐活動才能對自己的語言水平、語言能力有一個較恰當的評價和清楚的認識。這樣他們才能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完善自己不足之處,不斷地提高語言水平。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聽、說、讀、寫各相對獨立、具體環(huán)節(jié)當中,還是在對英語作為語言整體的綜合習得里,實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2011年度里,我主要承擔了08級一些班級的《實用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由于這些2年級的高職學生大都有著10年左右學習英語的經驗,有一定的基礎、思維活躍、精神充沛、求知欲旺,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其該特點,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奉獻精神,對教材進行充分預習,上課由教師精講重點、難點。另一方面我通過節(jié)選《中國日報》、《走遍美國》等優(yōu)秀刊物上的實用、流行的文章、材料供其聽、讀,同時常用英語講一些外語學者、翻譯家名人軼事,使學生語言輸入適當增加。此外,由于2年級是我院高職生公開學習英語課程的最后學期,無疑名人刻苦奮斗的毅志,精神對勉勵學生見賢思齊,激發(fā)、鞏固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到一定作用,避免其3年級及往后對英語的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