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5篇精選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以農(nóng)村末莊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流浪雇農(nóng)-阿Q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栋正傳》讀書筆記600字5篇精選,希望能幫到大家!
《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一
魯迅先生的其中一部經(jīng)典之作,《阿Q正傳》我讀完了,阿Q的形象印在了我的心中。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為代表,去描寫當時舊社會人們的共同特征和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我覺得阿Q他的個性非常突出,他與趙太爺,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nóng)民式的質(zhì)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
我認為阿Q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總是受盡欺凌。例如,有一次他喝了兩碗黃酒,便說自己是姓趙的,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結果第二天就被趙太爺罵了一頓,還被打了??吹竭@里,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他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里,也不該如此胡說”。我在想,如果阿Q真的是姓趙的呢?為什么趙太爺可以姓趙,而阿Q卻不能姓趙呢?只不過是個姓氏而已。這或許是與貧富有關吧,趙太爺是有錢人家,而阿Q只是個給人打散工的農(nóng)民,是個下等人。別人根本不尊重他,在這種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边€有勝利感呢!
不久,阿Q進了城,還賺了錢回來,結果,別人都對他恭恭敬敬的,趙氏一家對他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一些。我認為這里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富人受人尊重,而窮人只能受人欺凌。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阿Q是可悲的,不單止是他一個人,想必當時的所有窮人也是一樣,受盡富人的欺凌,壓迫與剝削,真是悲哀!
《阿Q正傳》這部小說十分的短,但卻表現(xiàn)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與感受。
《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二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之一,那是個激情似火的年代,重讀《阿Q正傳》好象也讓我回到了那個年代,阿Q的形象也深刻印記在我的腦海中。
以前的我以為,阿Q是個卑賤的,又可悲的中國農(nóng)民,正如那時代的中國人民一樣,是封建思想的產(chǎn)物,應該被時代所拋棄。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想:“是兒子打老子?!边@不正是那個時代的最好寫照嗎?那時的人們不會想我們?yōu)槭裁磿浜?,我們?yōu)槭裁匆坏蹏髁x侵略,想的只是以前,曾經(jīng),我們的祖先多么的風光……
如今,細細解讀《阿Q正傳》又讓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過的地方。阿Q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既高傲卻又卑賤,在別人瞧不起他的同時,他卻又瞧不起自認為比自己還低賤的人-----王胡、小D。阿Q是悲哀的。阿Q并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阿Q想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
《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三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以農(nóng)村末莊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流浪雇農(nóng)-阿Q的故事。
阿Q在村莊中倍受冷眼,他被人欺負后,總有話語來安慰自己,這種精神被稱為“阿Q精神”。這是這部中篇小說諷刺意味最能體現(xiàn)的,也是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 從作者的出發(fā)點來看待阿Q精神,這是人懦弱、虛偽的表現(xiàn)。阿Q每次受欺負后,他總是找到安慰自己的辦法。在一次醉酒后,阿Q說自己是本村名人趙太爺?shù)谋炯?,趙太爺聽說后打了阿Q的嘴巴。這件事卻因趙太爺?shù)拿麣庠诖謇锪鱾鏖_來,阿Q因此出了名,即使是不好的事情,阿Q也得意了好久。被人打嘴巴本是一件羞恥的事情,阿Q卻覺得值得高興,因為他出了風頭。這是盲目樂觀、不理智、不客觀的心理,這是中國人病態(tài)的表現(xiàn),是中國社會的典型現(xiàn)象。 整部書中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魯迅先生改編的古代故事。魯迅先生在故事中融入了自己的觀點,加入了當時中國的時代元素。在《采薇》中,叔齊和伯夷在首陽山上不食周粟,只吃山上的薇菜。一日一位闊人家的婢女路過,對二人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吃的薇,難道不是圣上的嗎?”二人聽后不再食薇,二十多天以后被發(fā)現(xiàn)餓死在山洞中。婢女聽說二人的死訊不以為然認為自己不過是奚落了他們幾句,她們的脾氣不好,死了與自己無關,其他人竟紛紛信服,愛國忠烈叔齊,伯夷成了眾矢之的。魯迅先生選擇這段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冷漠自私,正是當時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真實寫照,古為今用,魯迅先生的構思實在巧妙!
魯迅先生一直在尋找救國救民的出路,不管是赴日學醫(yī),還是后來棄醫(yī)從文,他的愛國之心始終未變?!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菍λ簧詈玫脑忈尅=敶袊?,已有無數(shù)作家,評論家無數(shù)篇文章談及魯迅先生,因為他是最偉大的“醫(yī)生”,他的文字化作鋒利的刀片,劃破國人心中的灰霾,他的精神猶如黑暗中的燈塔,指引中國文壇的前進方向。
從魯迅先生的書中,我看到了麻木社會的縮影,看到了過去,以史為鑒,才能更好的開創(chuàng)未來!
《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四
平衡的現(xiàn)象很常見,平衡的圖畫、平衡的文字、平衡的建筑……天平是平衡的,世界唯有平衡才能穩(wěn)定,平衡是不可缺少的。事物需要平衡,心理也需要平衡,看見的東西需要平衡,看不見的更缺不了平衡。但是,這種平衡一旦被扭曲,就不再是原來的平衡了。
我看過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雖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對主人公阿Q卻留有很深的印象。阿Q的“一精一神勝利法”,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阿Q一精一神就是一種心理平衡的扭曲形態(tài)。
阿Q經(jīng)常到處惹麻煩,總被別人打,但他并不傷心沮喪,并沒有感受到失敗的痛苦。被打之后,總是笑著說:“兒子打老子”,然后很快地將這件事忘記。一般來說,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到酒店去喝幾口酒,下次還不改,仍是被打。有一次他又招惹上了一個人,那人叫王胡,王胡打了他之后說:“這不是兒子是打老子,是人打畜牲?!卑連連答應,可是王胡一走,他又說兒子打老子了。這種一精一神勝利法倒也好處不少,整天笑口常開。但是他的處理方法不對,不應該將事忘記,而是應該記住,不去再做類似的事了,這樣,偶爾用用這種方法,也其樂無窮。
阿Q被比他厲害的人打過之后,不服氣。這時候,若過來的比他弱小的人,那就倒霉了,那個人就要被阿Q好好欺負一番了。那次被那個假洋鬼子打了一下,不快活。正好一個小尼姑過來了,阿Q就將她打了一頓解氣。那個小尼姑氣憤地跑了,罵他,他反倒哈哈大笑。這樣阿Q就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嘗到了勝利的喜悅。
像阿Q這樣的人,現(xiàn)在也有,特別是欺負弱者這一行為,在學生中是常見的。但是,阿Q這樣與那時候的背景有很大的關系,是時代創(chuàng)造了阿Q,是時代造就了“一精一神勝利法”,是時代扭曲了人的心理。
魯迅的這本書,真實的反應了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阿Q的悲劇想必是千千萬萬人的結局吧。難怪魯迅先生要“棄醫(yī)學文”來矯正國人“扭曲的平衡”。
《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五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nóng)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jié)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里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于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于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相關文章:
關于《阿Q正傳》讀書筆記600字5篇精選
上一篇:阿Q正傳讀后感5篇精選
下一篇:《阿Q正傳》初中生讀書筆記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