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讀后感 >

《論語》讀后感

時間: HT1 分享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后感 篇1

《論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門生顏回。他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習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人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艱難困苦,可是顏回卻以苦為樂,堅持讀書學習,追求真理,實在令人敬佩??鬃颖頁P他“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只有他的高尚品行達到了“仁”的標準,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并以他為榜樣要求弟子們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的好學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懊舳脤W,不恥下問”,因為學無止境,所以不要覺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問題是一種羞辱;“溫故而知新”也是顏回的優(yōu)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領悟和收獲。可是我在學習中滿足于一知半解,讀書往往走馬觀花,常常造成錯誤百出。有的題目老師還沒講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說,這么簡單還用講嗎?可是做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有幾個關鍵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書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在與爸爸媽媽討論作品中人物的時候,好幾次張冠李戴,把《水滸傳》里李逵的故事說成張飛的,為此沒少讓爸爸笑話,他批評我讀書不用心,沒有深度,太過于浮躁……想來實在令人羞愧。顏回“聞一知十”,善于舉一反三,能將老師的學說不斷發(fā)展下去,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也應當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

我最要學習的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他從來不把怒氣發(fā)泄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不遷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要這樣,得互相尊重,不能動不動就發(fā)動戰(zhàn)爭,導致兩敗俱傷,給老百姓造成災難。“德不孤,必有鄰”,讓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許多人親近他。

與顏回相比,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太優(yōu)越了,可是我卻還不知足,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耍小性子。學習表現(xiàn)好了,要求爸爸媽媽給買好吃的、買禮物,如果飯菜不合胃口,就氣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掛油瓶,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論語》讓我學習了許多新的東西,懂得了很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方法,盡管現(xiàn)在學得還很膚淺,但我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讓他滋潤著我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一個品德、學識與修養(yǎng)都優(yōu)秀的有用之才。

《論語》讀后感 篇2

《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為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群,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范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于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么人不能容我成為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于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么人不能成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張)

所以我們必須在繼續(xù)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時也要學會變通學會改進。就拿最簡單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來說,或許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們行事的一個準則,不管任何事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一樣。可是在當代這個社會中,這句話就不能這樣用,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場合來靈活的運用它。因為現(xiàn)代社會也流行這樣一句話“說謊不對,可是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卻遠遠勝過說實話”。

當然孔子的這句話在以前主要是運用于學習中,但是生活中的學習也是一種習得,這句話同樣適用,只要我們會用。還有像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經(jīng)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興奮,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懼怕?!蔽矣X得這句話前面說得很好,我們是應該記住父母的年齡和出生日期之類的,這樣我們才能在他們生日的時候不至于忘記而讓他們感到很難受,這也是我們作為子女盡孝的最好時機??墒呛竺娴囊粍t以喜,一則以俱,在我看來就沒那個必要。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生與死,只不過是晚與早的問題而已。我們沒不必要為這種很自然的事情而擔憂,只要我們能夠讓父母的有生之年過得舒適健康就足夠了。

《論語》讀后感 篇3

古人的智慧,就像漫漫長夜中的一盞明燈,像洶涌大海上矗立的一座燈塔,像茫茫雪野上鉆出的一株小草,帶給我們希望。在我心目中,就有這樣一部凝結(jié)了古人智慧的書——《論語》。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書中記載了圣人孔子和他學生的對話,涉及學習、為人、處世、治國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其中,有兩段使我受益匪淺,讓我來告訴你吧!

第一段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的語言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們學習了新知識后,一定要時常溫習,使它真正成為我們的本領。

第二段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作為孔子的學生,曾子告訴我們,每天都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盡心竭力幫助過別人?是否誠信可靠地同朋友交往?是否及時復習了老師傳授的知識?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果堅持每天做到這“三省”,我們就一定會越來越棒!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華經(jīng)典讀物,在不斷的閱讀中細細品味先人的智慧吧!

《論語》讀后感400字篇《論語》蘊含的道理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多語句。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的意思是:光讀書不思考,你體會不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讀書,你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又思考又讀書,你一定能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就像我們進食一樣,如果只嘗它表面的滋味,而不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如果只細細品味,而不嘗它表面的滋味,那也不會嘗到它的精華。兩全其美,那才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边@句話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反問自己是否有像那種人的行為。有時候,我考試成績不是非常優(yōu)秀,但是自我感覺很好,因為還有好多同學的考試成績比我差。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的想法是會讓自己退步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鬃釉趦汕Ф嗄昵罢f出的經(jīng)典道理,世人都應該遵守?!墩撜Z》的內(nèi)容非常深奧,我一時還理解不過來,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要慢慢地體會它的精華。

《論語》讀后感 篇4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這個標準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高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又是極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為君子的人格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jīng)很認真地跟他們討論過君子的問題,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像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因為只有你的內(nèi)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jīng)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

這樣一份擔當,后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從來不是徹底分離的,而是人格理想的兩端。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講,中國每一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孔子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保ā墩撜Z·里仁》)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記惦的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guī)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君子還有第三個標準,就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wèi)靈公》)。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nèi)心里莊重、莊嚴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頭卻從來不爭。同時,他也決不拉幫結(jié)派,謀取私利。

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由此可見,“君子”這個《論語》中出現(xiàn)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遠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和諧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從當下做的;而那個夢想,那個目標,既是高遠的,又不是遙不可及,它其實就存在于當下,也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悟:君子和小人在論語里似乎永遠都是對立的。那么做人的境界里有沒有介于兩者之間的,即無能做君子,又不屑做小人。我覺得應該有吧。比如,我們身邊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既不算計別人,也不全心全意為他人著想。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想自己應該想的問題,歡樂著自己的歡樂,悲傷著自己的悲傷。也許,這就是性情中人吧。

你說呢?

《論語》讀后感 篇5

在不少報章雜志里,我總會看到有人提起《論語》,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本熟悉的書。

記得讀四年級時,在爸爸媽媽的輔導下,我就背熟了《論語》。由于是第一次背一本書,花的時間比較長,很多字我是第一次才開始“碰面”,所以我當時只是用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來對待它。

近兩年來,我多次反復看《論語》,慢慢體會了其中的道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三千弟子共誦《論語》的盛大場面,給我一種“春雷”猛炸驚醒之感覺。它使我頓悟,它使我興奮,它使我驕傲。至今它仍在我耳邊回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薄拔崾形澹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p>

那真是一部千古絕唱。它不但唱響了我國古代文明,而且唱響了世界古代文明。它向所有華夏兒女乃至全世界人民宣示:這是一部中國蒙學的經(jīng)典之作。

古人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在人類過去的漫長歲月中,世界上人們讀得最多的書恐怕就是《論語》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的讀書人,都曾將此書奉為經(jīng)典。就連外國人也曾贊揚孔子和《論語》。如,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fā)表感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倍F(xiàn)代日本企業(yè)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也曾說過:“要把現(xiàn)代企業(yè)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笨梢?,《論語》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在生活中,《論語》這本書無時無刻地提醒我。例如,我在和別人交朋友時,它就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彼嵝盐乙c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或者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不要和虛偽、阿諛奉承、喜歡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還有,我學習中不深入思考的時候,它會告誡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墩撜Z》這本書如同我生活的老師,時刻提醒和糾正我的錯誤行為,它就像我的人生坐標,時刻指引我前進。

朋友們,《論語》是祖先留給我們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珍惜它。它是我們?nèi)粘I钪械挠H密伙伴,我們要學習它,運用它。

讓《論語》這部千古絕唱繼續(xù)在中華大地上唱響吧!

《論語》讀后感 篇6

“經(jīng)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jié)晶,國學經(jīng)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jīng)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見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這個學期在指導學生讀國學經(jīng)典的同時,我也認真誦讀國學經(jīng)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提到“國學經(jīng)典”,大家的腦海里顯現(xiàn)的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yōu)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墩撜Z》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論語以記言為主,它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于教育、哲學、經(jīng)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tài)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孔子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做人和學習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他主張“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和“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認為一個人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溫習了呢?做學生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仁德之人,還有余力的話,就在去學習文化知識。可見,誠信、孝順、愛心是孔子推崇的做人的品德。具備了良好的品德,再談學習文化知識。在學習知識方面,孔子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為常常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倡導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學思結(jié)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為我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guī)律。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要積極倡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種精神,在工作之余要認真學習理解醫(yī)學文獻,與此同時,要將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去,實實在在的學習和刻苦鉆研,“溫故而知新”,發(fā)揮醫(yī)者傳統(tǒng)美德,全力保障保障百姓健康。

總之,《論語》是一部內(nèi)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論語》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讀后受益無窮。

《論語》讀后感 篇7

歌德曾經(jīng)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泵總€人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時都會感到困惑,我也是如此。她就像一雙看不見的大手,總是帶領我沖出所有的霧,走出所有的困惑和困惑。

《論語》一書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各種言行。雖然很短,但總能用一句話直接打動人們的心,闡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說《論語》是一本很無聊的書,既沒有小說的通俗易懂,也沒有詩歌的優(yōu)雅節(jié)奏。我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但是后來深入閱讀,仔細閱讀每一個字,慢慢發(fā)現(xiàn)了樂趣。

在《論語》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曾子說:我日三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和朋友交朋友不信?傳不習乎?“我們是學生,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每天都學一點,每天都要學會積累。每天晚上睡覺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樣:幫助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真誠相待嗎?老師教的知識有沒有用心復習?所有這些,都在說一個字——心。

個人自私的關鍵取決于你是否跟著自己的心走,是否會為了一點自私而欺騙自己,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案例。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一道難題。臉上的汗水隨著臉頰一個接一個地流下來,滴在純白的草稿上,印下了足跡,似乎證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了想,我靈光一閃,給圖形加了兩條輔助線,很容易解決問題。之后,我假裝是一副解決問題的樣子??粗瑢W們低頭苦思的樣子,我想:以后有人問我會不會,我就不明白了。這樣,我一個人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老師也會稱贊我的。想到這里,我不禁暗暗笑了。過了一會兒,一個平時跟我很好的同學問我會不會有那個問題。不能告訴她!但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說了,就不會被夸了。對!就說不會吧。我只想說出口,但好像有什么東西卡在喉嚨里,怎么也說不出口。一抬頭,她就看上了她真誠而渴望的眼睛。那一刻,我開始猶豫不決。她經(jīng)常幫我解決問題,有什么好東西會和我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來教你吧。“這話一說出來,我的心情也跟著快樂,也看到了她眼中的快樂。之后又有幾個同學來問,我也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那一次,我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朋友之間的真誠相待是我在《論語》中學到的一課。

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贊揚了《論語》,我喜歡這本書?!墩撜Z》的每一頁,每一個字都能直接表達我的心?!耙磺卸紤摳S你內(nèi)心最真實的努力工作”是我在書中的一課;“隨意”是我在《論語》中最深的記憶!

《論語》讀后感 篇8

有幸拜讀了陳家昌教授撰寫的《論語》導讀這本書,覺得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總結(jié)出來的道理,在當今的社會里,又仍然那么實用,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純粹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對當今社會的人,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那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讀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在生活如何去尋找快樂。

苦中作樂

我以為古來善苦中作樂者莫過于孔子。試觀孔子一生,雖心懷天下而不得用世,雖才華絕代而無人能識,先后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陳,在適楚途中始得一覺悟,乃自衛(wèi)返魯,刪詩正樂作春秋以終世,其經(jīng)歷可以說是辛酸悲苦極了,然而孔子始終沒有過怨言。他抱著“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堅定信念;安于“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和弟子燕居閑談悠然論道以為樂。這種“嶷巍蕩蕩,隨之自然”的雍容氣度,“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廣闊胸襟,真足以為萬世師表。

既然吃苦在所難免,我們就應該樂著吃,而不是苦中吃。換一種態(tài)度對待苦難,生活會少一分苦難,多一分容易;少一分憂愁,多一分快樂;少一分痛苦,多一分甜蜜。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數(shù)十年,若經(jīng)常都是在愁苦中度日,多么不值得呀!即使再苦再累也應該學會苦中作樂。有的人感嘆教師的工作又苦又累,錢又少,但是若能幫這項工作看成一種享受,學生的進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那我想我們的工作會開展的更好。

苦中作樂,是做人的積極態(tài)度,是成功的奠基石,是快樂的姐妹。

助人為樂

儒家以“仁愛”為中心,助人為樂當然是儒家所奉行的。在《論語》中關于這些言論孔子多次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也記載了孔子的“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笨桌戏蜃犹岢藶闃罚⒎Q之為君子之行。孔子也說“大德必壽焉”,這是至理名言。一個人常年行善積德,身心就會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操,必然得到別人尊敬,由此產(chǎn)生心靈的慰藉,就會擁有知足長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的喜悅心情,免疫功能就會大大增強,就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壽。孟子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也”,幫助別人,別人高興,自己也快樂,所以我們每個人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在每年的捐物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屛覀児餐P心慈善事業(yè)。

手捧這本散發(fā)油墨清香的《論語》導讀,在一行行一段段雋永樸實的方塊字中神游,心里前所未有的充實,覺得自己的內(nèi)心是如此的平和、快樂。人生短暫,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讓生命充實變得有意義,我們每一個人都需不斷地探索。

《論語》讀后感 篇9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愛傳統(tǒng)文化,《論語》吾之最愛也。

《論語》與我初次結(jié)緣

在我讀學前班時,媽媽在朋友的介紹下買回一本《論語》,那時我不識字,但翻著那簡短的文字,我就很好奇,硬拉著媽媽教我讀。剛開始,第一則,媽媽每天教我讀5遍。俗話說:“反復是記憶的基礎”。到第五天時,我已經(jīng)能背誦第一則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也覺得挺有成就感的。學第二則時,就堅持復習第一則,就這樣我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我也明白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道理,嘗到了“反復是記憶的基礎,記憶是理解的竅門”的滋味。

《論語》與我成為朋友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與這本書成了要好的朋友,它一直就在我的書桌旁陪著我讀書,空閑時我隨手一翻,它就像變魔術一樣,化身為圣人,與我促膝相談——與君一句話勝讀十年書。

在學習中,每當學到《論語》知識我就非常激動,因為我又可以和我的朋友見面了。當老師教我們班的同學讀時,我已經(jīng)會背了,當他們會背,我就會默寫了,這時老師就會走過來摸著我的頭說:“孩子,你太棒了!”這時我在高興之余,更要感謝我的好朋友———《論語》

當我學習懶惰做作業(yè)不思考時,我的朋友也會敲著我的腦袋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時我明白了以后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論語》是我生命中的指路明燈

《論語》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論語》是火,點燃熄滅的燈;《論語》是燈,照亮夜行的路,《論語》是路,引我走向黎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我懂得了如何培養(yǎng)言而有信,嚴于律己的處事品質(zhì)。在我們班的同學中,大多數(shù)都不能言而有信,嚴于律己,犯了錯誤總是想推卸責任,從不找自身的原因。而有修養(yǎng)的人卻能在遇到問題時,不斷反思自己并修正自己,寬以待人。

如果我們大家都能認真學習《論語》,那么就會成為有良好修養(yǎng)的人,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中國夢的實現(xiàn)就指日可待。

轉(zhuǎn)眼間,我即將結(jié)束初中的生活,我的朋友《論語》仍然陪著我,為我的成長指明方向。

傳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論語》

近年,社會上掀起了傳統(tǒng)文化熱。各種方式都在普及《論語》。但有的演講并沒有把握它的本質(zhì),有的影視劇只為追求收視效果,卻不尊重歷史,這樣普及傳統(tǒng)文化并不好。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復朗讀,知行合一。

總之,我會從現(xiàn)做起,從我做起,帶動身邊的人誦讀《論語》,我也要把這種方法傳給我的子孫后代,讓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論語》讀后感 篇10

讀完《論語》這本書,我感觸很深,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升華了我的精神世界。

所謂的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是中國最早的語錄散文,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文學理論批評家,或第一個系統(tǒng)地闡述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是孔子學說的體現(xiàn),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

其中幾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第一個是第一章的第一個:子說:學習和學習,不也說嗎?有遠方的朋友,也很高興!人們不知道,不生氣,不是紳士!這意味著:在學習了知識之后,在某個時候復習它,也不是很高興!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來,也不高興!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也不是一個高道德修養(yǎng)的人!

多勤奮的人,多樂觀的人,多慷慨的人,這樣的人不是君子,誰是君子?值得學習。學后復習不僅會增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知識中理解新事物,即回顧過去,了解新事物。這不是一舉兩得嗎?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大家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喜好,一起交流生活、學習,真的很開心。別人不理解自己是很正常的,因為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和喜好都不一樣。我們不需要討厭和生氣。我們應該以寬容和慷慨的心去理解和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為紳士。

孔子不僅是一個勤奮、樂觀、慷慨的人,也是一個謙虛的人。第七中的第二句話是子說:默而知,學而不厭,教人不厭。為什么對我?對我來說,我默默地記住了我所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別人而不疲倦。我做了什么?孔子真的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所說的和所做的都對后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如此謙虛的話,真的值得學習。

孔子還認為仁慈,沒有邪惡。也就是說,如果你全心全意地培養(yǎng)仁慈,你就可以消除邪惡。事實上,道德品質(zhì)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糟糕的道德品質(zhì)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讓一個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會使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可以看出,培養(yǎng)仁慈是非常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本哲學書。不僅是現(xiàn)在,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都會激勵人們不斷進取,在各個領域發(fā)揮積極作用。

《論語》讀后感 篇11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xiàn),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zhì)。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后,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嘛!

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后復習,不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應該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可以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是現(xiàn)在,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積極進取,在各個領域,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論語》讀后感 篇12

在吃的問題上,孔子曾有這樣一些議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割不正不食”——時隔兩千多年,我們再來品味這些話,會感到它談論的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閱讀品味,一種審美傾向,一種人生追求。——寫在前面的話

與《論語》相識

初讀《論語》是在九歲,那時是在父母的要求下無奈地閱讀,但是在睡前的半小時仔細品讀中,發(fā)覺《論語》既樸實無華有秀色可餐,白紙黑字,片言只語就勾畫出美好圖景?!白怨沤杂兴?,民無信不立”,道出治國真諦;“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醞釀壯志凌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描摹堅貞意志;“仁者愛人,親親愛人”,呼喚人間溫情。這些樸素而又睿智的言語使我的心靈干凈明澈,引我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世界。

與《論語》相知

在時光與歲月的見證中,我慢慢咀嚼《論語》,規(guī)范我的言行與學習方法。其中,改變了我的方法與選擇的要數(shù)那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記得剛步入初三時,我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對概念定理的理解,這使我學得并不扎實,各種教輔書上的方法使我眼花繚亂,不知所措,成績是忽高忽低,不能穩(wěn)定。無意中,我讀到了“溫故而知新”,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燈。從此,我開始勤于思考、努力學習、階段復習,終于我考上了實驗班、實現(xiàn)了長久以來的夢想。而反復品讀《論語》,如在品讀香茗中嚼出絲絲甜意:做事不能違背原則,否則必然失敗。我豁然開朗。

與《論語》相悟

讀《論語》至今六年,回味起來,最沁人心脾的是《論語》所蘊含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待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思想有悖與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源于生活、源于心靈的根本,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向往,這種理想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論語》伴隨我走過了六個春秋,無論我面臨困難還是身處險境,無論我哭泣悲傷還是吟詠感嘆。它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為我指引迷途,幫我改變?nèi)松壽E:它就像是一葉輕舟,帶我飄過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港灣、神秘的小島、未知的地方。驀然回首,我與《論語》相識、相知、相悟,仿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的今世的相遇,我與它應該是兩千年前注定的緣分吧!

一句句警示哲理,一次次仔細咀嚼,匯成了浩瀚無垠的書海,暢游其間,采擷下多少?不多,但很有益,就像風塵仆仆的歸人接受了家的洗禮,煥然一新。而我還會品味生活,研讀《論語》,一點一滴,通透其靈魂,使我的心靈芳香馥郁。

《論語》讀后感 篇13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論語》就是這樣,它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滿足我們心靈的快樂。

這就是《論語》。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被學生記錄了下來。這些語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就形成了《論語》這部著作。

《論語》沒有往日古書中的長篇大論,它有的只是一則則簡潔精煉,含義深刻的語錄。

其實,有時一句話正是最好的理解,最好的教育。

而我們現(xiàn)在,正是最需要《論語》來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的時刻。

子貢曾經(jīng)問過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貴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盛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就是,一個人不僅要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涼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這是多么驕傲?。∫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與快樂。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每天要多觀察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里擁有一片永久的樂土。

又是子貢,問了老師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可以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

老師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師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的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

但是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本來已經(jīng)過去了,而我們還是在不停地去想,這么可惡的事情,怎能原諒它呢?然后在不斷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再一次的受傷害。

于丹說過,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這告訴我們,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讓這《論語》的力量與我們?nèi)诤显谝黄?,讓我們建立起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大概這就是《論語》的終極的意義。

229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