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觀后感 >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10篇】

時間: 楚雯1870 分享

天宮課堂第三課即將開講啦,“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10篇】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1

古時候,人們總是想把一些探測器送上太空。不過,功能單一,并不能完成人們對太空的探索。于是,人們開始想辦法:怎么讓人上天!我們這次采用的是“長征二號火箭”和“神舟十二號飛船”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費很多錢,如果只上去三四個小時又覺得不劃算,我們想建一個像酒店一樣能讓宇航員住的地方,就是空間站。

按照計劃,空間站一共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載人飛船”,主要接送宇航員;第二個是“問天實驗艙”,是用來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實驗;第三個是“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差不多,也是用來做實驗的;第四個是“天和核心艙”,我們國家的宇航員就是住在這里面;第五個就是“貨運飛船”,主要是負責運送各種物資的。不過,這個計劃還沒完全完成,現(xiàn)在的空間站只有兩個部分:“天和核心艙”和“運貨飛船”。據(jù)說,在2022年的時候,空間站就能補齊了。

傳說有個廣寒宮,是在月球上的,而咱們的空間站是飄在太空里的。太陽每天都會朝地球放射“能量”,不過我們在地球上曬太陽時,太陽離我們較遠,危險不大。宇航員在太空中曬多了太陽可能會得癌癥,所以規(guī)定空間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茖W家們在考慮到經(jīng)費、實驗效果等各種因素,最終,把空間站定在了離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東西都會掉到地上,這就是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如果,我們站在平地上扔東西,就會下落;那要是我們把飛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丟”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飛船就可以沿著地球飛了??臻g站飛得很快,一個半小時就能轉(zhuǎn)地球一圈。

從古至今,人來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從空間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太空環(huán)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實驗,比如說找出一些比手機芯片更緊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環(huán)境下能變色的東西。

這次的宇航員上太空主要有幾個小目標:住上三個月左右;調(diào)試一下各種設(shè)備;做一些不可思議的實驗;出艙看太空和空間站的全貌。

中國的空間站,讓我們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2

“天宮”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一座空間站。你還別說,“天宮”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宮殿,樣樣俱全。

空間站是一個可供宇航員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種太空研究和實驗的“太空酒店式實驗室”。那為什么要修建空間站呢?空間站可以測試未來可能用于太空飛行的各種技術(shù)設(shè)備。還能獲得“失重”環(huán)境——這種在地面上難以長時間獲得的特別環(huán)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當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時間,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這樣一個功能全面,又能讓宇航員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誕生了。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我們“宮殿”的規(guī)劃。

天和核心艙就是宮殿的臥室,主要供宇航員們居住。貨運和載人飛船就如地上的車輛一般,用來運送貨物和人員。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目前還暫未完工,它們就是“宮殿”中的研發(fā)實驗室,用于各種太空實驗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會面臨各種可想而知的危險,其中的威脅來自于我們熟知的太陽。眾所周知,太陽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絕的各種能量,滋養(yǎng)萬物生長。但是它釋放的射線和伽馬射線都是非常致命的,這兩種射線能輕易穿透你的皮膚,破壞身體所有細胞。那我們在地球上為什么可以天天曬太陽呢?那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把它們反射或者吸收了??臻g站架設(shè)的位置必須考慮這個安全因素。國際上一般選擇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們的“天宮”,為了程度的安全,架設(shè)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這樣既能獲得地球磁場的保護,也能獲得大氣層的保護,一舉兩得。

古時的天宮,據(jù)說在云端,那里住著各路神仙,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今時的“天宮”住著許多宇航員和科學家,他們在高高的天上為中國的太空科技進步,不斷努力,讓我們不再依賴國外技術(shù),在俯瞰地球的同時也能真正放眼整個宇宙,對太空的了解不斷深入。

所以,我們的“天宮”真是名副其實的空中宮殿啊!或許這就是“天宮”之名的由來和美好寓意吧。

“天宮”之門已經(jīng)打開,騰云駕霧,遨游太空,未來可期!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3

《天宮課堂》終于和我們見面了,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這個振奮人心的節(jié)目,這次是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yù)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yù)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們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了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shè)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shè)置地面分課堂。由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中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環(huán)境,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不停的跳動;微重力環(huán)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直接和直觀。液體表面張力試驗,使水在太空中變成一張水膜;繼續(xù)注水后,形成水球;將氣泡注入水球后,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加深對質(zhì)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還有宇航員在無重力狀態(tài)下活動等現(xiàn)象,并實時與地面課堂進行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fā)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宇宙是復(fù)雜多變的,宇宙中有許多奧秘值得探究。

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不再是夢,中國航天人要把滿天的神話變成現(xiàn)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xiàn)實詩篇。據(jù)悉,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駐留6個月,中國航天員們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jié)。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航天員們來自太空的祝福。

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創(chuàng)造更多的航天奇跡,實現(xiàn)更新、更大的“航天夢”,我們終將在星空中寫下精彩的一筆,并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4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一場太空授課,這是由神舟十三號飛船中的三位宇航員在天河空間站中通過視頻方式給全國中小學生上的課,主要講了空間站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并做了在太空行走、做水膜等演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水膜的實驗。宇航員把水袋子中的水用一根木棒在袋口刮了一下,水在無重力的情況下,變成了一片圓圓的、又大又薄的水膜,且中間厚、四周薄,透明度高,是一個效果很好的放大鏡。

下一個實驗是把水膜加水使它變成水球。在加水不多時水膜僅僅是變厚了,但隨著水的加入,膜漸漸向中間鼓起,最后變成一個圓圓的、晶瑩剔透的、像水晶球一樣的立在木棒上的水球。用針管往水球中打氣,氣會在水球中形成一個大泡,但氣泡將留在水球中,不會出來。

最后,宇航員把水球染成了藍色,染料在水球中漸漸布滿整個水球的過程和地面上用染料染杯中的水效果差不多。接下來,宇航員把泡騰片放進了水球,泡騰片起的氣泡除了在邊緣的跑出了水球,剩下的都留在了水球中。

這次“太空授課”讓我體會到了太空中的趣味和大自然的奇妙。使我領(lǐng)悟到有的事不是異想天開,想的和實際一樣的。我還要好好學習,以后爭取也能上太空去研究、體驗自然的奇妙。

初一5班張含溪:我覺得幾位老師在太空中的生活非常新奇有趣,可以體驗到與地球不同的生活感受,奇妙,也很有成就感,我印象最深刻的太空轉(zhuǎn)身演示的這個活動,用地球上的方式無法轉(zhuǎn)過身去,老師們試了很多種方法,最后用右手畫圈的方式完成了轉(zhuǎn)身。老師們還可以嘗試更多方法。與地球上完全不同,很奇妙。在太空中睡覺也很有趣,醒來和睡的過程都與地球有不同的感受,醒來就像身處夢中一樣,這種體驗很有意思。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在不斷向前發(fā)展,開了新的探索,航天的道路定會永無止境,無限壯大!

初一5班穆錚:天宮課堂這次課堂讓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再生水,細胞的研究都讓我感到無比的神奇。科學無處不在,認真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科學的神秘,通過這次課堂也讓我感受到了宇宙了奧秘和神局,對于轉(zhuǎn)身云作我也感到神奇,在無浮力的情況下,身體總是擰著的。包括泡騰片,在懸浮的水中,開始沸騰,一樣讓我感覺很神奇,看第一時間看不出來這是個水球。我為中國先進的科技發(fā)展感到驕傲,我也應(yīng)該認真學習,報效祖國。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5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同學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看后讓我不禁深深感嘆如今航天科技的偉大,宇航員們的優(yōu)秀!

當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進入天和核心艙并在太空進行空間實驗,成功出艙后,三位宇航員一句“感覺良好”,這幾個字是多么具有力量,多么偉大,彰顯了我們中國新的科技成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航空科技和實驗細節(jié)上生動美麗的展示,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先進和威力,科技夢張力無限!首先地表課堂演示了組合體型過程,和人如何進入艙內(nèi),十分生動有趣!宇航員還帶我們參觀艙內(nèi)太空家園、衛(wèi)生區(qū)、睡眠區(qū),及個性化模式。太空廚房有飲水分熱器、太空冷藏箱,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間站水是多么珍貴,還見到了宇航員的運動裝備與太空自行車,讓我們了解到宇航員太空生活的艱苦,可是他們還是如此樂觀,向他們致敬!

葉老師介紹了太空服對宇航員的影響,讓我們想到企鵝服的重要性。又讓我們觀察在太空中細胞的生長、變化順序,展示了細胞跳動一閃一閃的十分神奇,而另一個細胞不像我們的皮膚細胞一樣閃亮,好奇特!有個同學提問在太空中能不能像在地面一樣的自由行走?葉老師演示后說明在太空是失去重力人是漂浮的,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游走,還演示了用擺臂方法完成轉(zhuǎn)身。

亞平老師解答水在太空中會消失重力,乒乓球也失去浮力,我最感興趣的是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環(huán)境,水在太空中十分有趣,用工具將水拿出來加入水形成了個水膜,不停的注水變成了個晶瑩剔透的水球,用針管插入水球吹氣,形成兩個正反不同的水球,而水球“毫發(fā)未傷”簡直是一個奇跡!讓我們目瞪口呆。

中國人如今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廣西同學又提問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環(huán)?艙長解答是建立了吸氧間,可以凈化二氧化碳變成水,大大提升了空間站的飲水條件。汶川同學提問船艙外面環(huán)境是怎么樣的?解答是能看到地球,天空是黑色的,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北京同學提問返航的力度?解答比過山車的力度大,宇航員進入睡袋就可以做夢,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但要固定,很有趣。

一堂“太空授課”,讓我們感知宇宙奧秘和科學的神奇!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扎實學好基本知識,將來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宇航員們一樣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6

今天下午的三點四十分,“神舟十三號”里的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教師”為我們講授了一堂關(guān)于在外太空生活的課程,我聽完之后感覺非常有意思,也收獲了很多。

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漂浮著的陀螺,之后,就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三位老師,首先登場的呢,就是王亞平老師,她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在太空艙里的東西,比如:太空跑臺,太空櫥柜,飲水分配器等等。我認為太空真的很奇妙,在太空艙里的太空廚房功能很全,以致他們還可以吃到鮮蘋果,王亞平老師還告訴我們在太空中如果看上去胖胖的,是因微重力致血液上涌,也讓我們知道了在太空中如果長時間不鍛煉會影響健康。

在王老師的一步一步帶領(lǐng)下,我們看到了葉光富老師和翟志剛老師,他們兩個則是給我們介紹了葉老師身上穿的服裝——企鵝服,它在許多地方都有一些拉帶,也可以對抗肌肉萎縮心管血功能下降,很神奇吧,小小的服裝背后,迎來的竟是科學家的奇思妙想。之后,葉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太空細胞學實驗。等同于他們開展的是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發(fā)育的有關(guān)研究,當然,顯微鏡是在“醫(yī)學樣本顯微觀察記錄裝置”中拿出來的,把樣本放在顯微鏡的鏡頭下,再利用軟件,就可以對細胞觀察檢測了,在太空中的細胞和在地球上的細胞不一樣,在太空中的細胞非?!盎钴S”,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啊,看來,這節(jié)課對我們的生物學也會有一些幫助。老師在乒乓球?qū)嶒灝斨校o我們傳授了“浮力隨著重力出現(xiàn),空間站內(nèi)浮力幾乎消失”的知識。到這里,就已經(jīng)有了不少收獲了。

這堂課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guān)于水球的一系列實驗了,在水球里面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就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如果是在地球上,那么水球都不可能有,他會直接變成液態(tài)后消失,何況會有這一現(xiàn)象?還有一個實驗,是在水球里面放上一個泡騰片,我們都知道,泡騰片遇到水后都會形成一串小氣泡,三位老師首先是將水球染成了藍色,之后把泡騰片放進了那里。當時我就想到了這個水球和地球很像,所以有一種親切感。

這一次的“天宮課堂”讓我覺得,中國的發(fā)展技術(shù)真是一流,以前的中國被人踐踏,欺負,現(xiàn)在的中國終于站了起來!不會在被人欺負!而且我也很敬佩這三位“老師”,他們連過節(jié)都回不去家里,而是為世界繼續(xù)在外太空研究東西,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真的希望“天宮課堂”還會有第二課,第三課,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7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了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須要接好革命事業(yè)的“接力棒”,在黨的奮斗史中提煉經(jīng)驗、啟迪智慧、砥礪奮進,要學做老黃牛,發(fā)揚不在乎得失的奉獻精神、兢兢業(yè)業(yè)的責任心,擔起新時代開創(chuàng)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奮斗姿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努力學習,增長本領(lǐng),積極作為,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fù)興這場“接力賽”中,跑出屬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績。廣大科研工作者,應(yīng)進一步弘揚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發(fā)揚“原得此生長報國”的愛國精神。在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初期,許多功成名就、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yōu)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許多研制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動人詩篇。新時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堅定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wù)國家的思想,將對事業(yè)的追求融入國家的需要,繼承前人愛國奉獻的傳統(tǒng),以國家和民族需要為研究導(dǎo)向,在科學報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實現(xiàn)個人、事業(yè)、國家的完美融合。

發(fā)揚“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斗精神。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們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fā)奮圖強,銳意創(chuàng)新,突破了一個個技術(shù)難關(guān),取得了“兩彈一星”事業(yè)的偉大勝利。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不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科研條件,都遠比老一輩科學家不知要好多少。當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領(lǐng)域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創(chuàng)造出新的成績。

發(fā)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jié)精神。在研制“兩彈一星”的不凡歷程中,來自全國各地區(qū)、各部門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shù)人員、工程技術(shù)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團結(jié)協(xié)作、群策群力,匯成了向現(xiàn)代科技高峰進軍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輝煌業(yè)績,為中華民族文明創(chuàng)造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一頁??茖W研究是一項復(fù)雜、艱巨的群體勞動,在科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科研協(xié)作和科研計劃的完成。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協(xié)作意識、服務(wù)意識,盯緊共同的目標,在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長的同時,做好相互配合。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8

據(jù)了解,“天宮課堂”結(jié)合載人飛行任務(wù),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授課對象,采取天地協(xié)同互動方式開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天宮一號”進行授課,向我們青少年講述了失重環(huán)境中的物體運動和液體表面的張力情況。

失重是太空環(huán)境中最獨特的現(xiàn)象。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人可以隨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看,這是王亞平在向我們演示單擺運動。只見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做往復(fù)擺動,而是神奇地飄浮了起來。王亞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點,再松手,小球還是沒有做往復(fù)擺動。這是因為小球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沒有了回復(fù)力。

這時,王亞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而且一直在轉(zhuǎn),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再換個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圓周運動。在太空中,小球處于失重狀態(tài),只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繞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卻不行。

王亞平又從飲水袋中擠出了一個小水滴,這小水滴就像一個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她還把一個金屬的圓環(huán)伸進水袋里,制成了一個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點一點地變厚,形成了一個水球。王亞平姐姐還向水球中注射了兩個氣泡。

等把氣泡抽出來后,又把紅色的液體注入了水球中,紅色的液體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擴散開來了。水球也變成了一個紅色的水球,像一個紅色的水晶球。

這就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太空授課時的情景。這次授課共用了40多分鐘呢。我認為這樣的課特別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學們都很喜歡??吹臅r候,同學們個個都很專注認真,沒有一個說話的。有的托著下巴,連口水都流出來了,也來不及擦。

通過這節(jié)課,我萌生了一個理想: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因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艙里隨意地飄來飄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實驗、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

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的無限魅力!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9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shù)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于宏觀上發(fā)射和運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們現(xiàn)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jié)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yīng)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wù)的,這對于培養(yǎng)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fā)展,數(shù)字溫度表、干吃面、尿不濕、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jié)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jīng)廣泛栽培,服務(wù)于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愿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guī)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xiàn)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fā)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業(yè),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guān)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篇10

航天事業(yè)已建立多年,人們一直向往著天空,盼望能向鳥兒一樣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親從事航天事業(yè),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業(yè)是多么的偉大,我也成了眾多盼望人中的一員。而現(xiàn)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夢想,讓它撲進我的懷抱吧。

記得母親說過,第一個登上火箭,駕駛著它沖向宇宙的偉人是楊叔叔。我一直都很羨慕楊叔叔,因為他不僅是第一個個“飛”上天的人,他還是第一個讓我們看到了地球母親和宇宙有多么美麗。所以我也想像楊叔叔一樣,讓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實現(xiàn)這個夢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從母親那里得知,楊叔叔在火箭發(fā)射前,坐在火箭艙時,測得他的心跳一點兒也不快,他的臉上流露出的不是緊張,而是嚴肅。我聽到時覺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個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緊張?之后,我知道了。原來,楊叔叔訓練時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認真,不馬虎。所以我暗下決心,告訴自己,我要以楊叔叔為榜樣,認認真真學習,做事,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親說,您以前常問我:“你喜歡航天嗎?你喜歡當航天員嗎?”以前聽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心里總是非常緊張,因為我想嚴肅地說,我很喜歡,但是我又擔心自己做不好?,F(xiàn)在我知道了,航天是偉大的事業(yè),航天員很是偉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關(guān)注航天的相關(guān)知識,再憑借著我對航天的喜愛,我一定會有機會去探索充滿好奇的宇宙。

160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