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長篇小說《家》讀后感5篇
《家》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家》讀后感1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fā)現(xiàn)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讓我銘記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現(xiàn)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后,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
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并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zhuǎn)變,但這種轉(zhuǎn)變并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著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并不象覺慧那樣沖動,有著沉穩(wěn)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
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么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著覺民、覺慧兩兄弟怎么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斗爭并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家》讀后感2
這次寒假,由于時間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說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qū)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tǒng)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玨?;楹笏^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
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shù)挠柍?,并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溫情關(guān)系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nèi)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zhàn)斗。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jié)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仿佛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jié)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家》讀后感3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述封建時代關(guān)于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都摇芬粫鴮懙氖侵袊鐣×液途薮蟮淖兏镆淮嗄甑臍v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一樣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一天都在明爭暗斗,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chǎn),正面以笑臉對著家人,轉(zhuǎn)身卻是在暗地里說對方的閑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群象征著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群象征著另一端。關(guān)于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jīng)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著滿腔激情抒發(fā)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里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于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構(gòu)成了鮮明的比較——“其實爺爺跟你說什么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著,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有很多人因為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著的人卻分明有著一股激流在推動著。這股激流因為矛盾而真實,因為矛盾而珍貴,因為矛盾而深沉,因為矛盾而被賦于真正的——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為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群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著新的自我,彌補著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
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著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著自我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確是這股激流在本質(zhì)上教著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著所有的事與物,追求著理想,追求著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xiàn)。因為追求,因為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恒地感動著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據(jù)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我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shù)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家》讀后感4
“有你在,燈亮著”,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并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jié)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fā),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chuàng)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nèi)值茏龀龅牟煌瑳Q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后果,越是讀到后面,情節(jié)越是起伏不定,內(nèi)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jīng)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占闔的方式?jīng)Q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玨。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chǎn)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chǎn)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quán)利不同于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玨,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shù)膶V剖艿搅舜驌舳?hellip;…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沖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于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沖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nèi)疚。
《家》讀后感5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后閑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嫻熟的藝術(shù)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終沖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huán)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呵啻菏敲利惖臇|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tǒng)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gòu)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chǎn)生了怨恨,對他也產(chǎn)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的虛擬世界,他們由于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nèi)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后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斗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并不會因為有什么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fā)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