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美文欣賞 >

有關故鄉(xiāng)的美文欣賞:炊煙

時間: 家志1175 分享

  學習啦: 故鄉(xiāng)的炊煙,映在童年的心底,牽著每個游子的眼神和夢境。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炊煙》。

  我的故鄉(xiāng)在全椒屏山之南,她靜靜地立在山嶺向圩區(qū)的丘陵過渡帶上,北面連著小山,南邊接著淺水。山水之間的家園,讓我最難忘的是童年的炊煙。

  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以后,我呱呱落地。幼年的故鄉(xiāng),夕陽里,家家戶戶的屋頂飄著裊裊的炊煙,炊煙下面,是母親們此起彼伏的召喚:“稻子,快回家吃晚飯了。”“麥子,天晚了,別玩了。”“山芋啊,雞都上籠了,你也該歸窩了”……被饑餓折磨怕了的家長,都為孩子起了個糧食的名字,呼喊起來覺得心里踏實。

  “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我童年故鄉(xiāng)一年四季植被的常態(tài)。

  初春,草芽萌動。剛一露頭就成了小鵝黃小雞苗的美食。即使是生命旺盛的春草,也都是豬牛羊的盤中餐,連苦樹的葉子槐樹的花也難以幸免。特別是耕完地的水牛,往往就像一臺割草機,那長長的舌頭就像鐮刀一樣,風卷殘云,連草漿都囫圇吞下。

  夏季的草地上布滿了數(shù)不清的禽畜腳印,足以證明每一株草都經(jīng)受過無數(shù)次的侵吞與宰割。

  秋來家鄉(xiāng)風景異,秋草與稻子一樣金黃。一條條的田埂在收割之前就被鐮刀砍得精光,幾乎寸草不留。鄉(xiāng)親們把田埂上的草叫埂草,稍作晾曬后,用稻草繩攔腰捆起,統(tǒng)一堆放在打谷場上,在分糧之前分給家家戶戶。生產(chǎn)隊集體砍草的時候,鄉(xiāng)親們常常能發(fā)現(xiàn)蹲在草叢中生蛋的烏龜,但基本都放生了,那時候油鹽比烏龜精貴,誰也沒有閑心和資本享受所謂的野味。

  秋冬之際,略有閑暇的大人,便會扛著鐵鍬,拎著棒槌,挑著筐子,到田野里去捶巴根草——把砍不著的干枯的藤蔓葡伏草連根鏟起,用棒槌敲打掉碎土,擔回去充當柴草的補充。

  故鄉(xiāng)人習慣把出火旺的桔桿草叫硬草,像棉花桿;把冒煙多的綿柔草叫軟草,稻草即是。

  很小的時候,我就能從炊煙里看出燃料的種類。輕白的,鍋灶中一定是燒著干硬的木柴;而濃黑的,灶堂里必然是悶著溫濕的禾草。

  那時候,假如有干牛糞巴巴架在灶堂里,更有甚者,如果能用上冒著生命危險從化肥廠污水里撈上來的煤渣燒水煮飯,那實在是令人羨慕至極。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刮根頭——用镢頭刨荊棘的根。每天下午上學,攜一口大竹籃,籃子里盛著書包和小镢頭。晚上一放學,就順著高坎搜尋灌木和炸刺的根,刨出來,抖凈土,帶回家,曬在門前屋后,那是過年熬山芋糖最好的柴火。

  難忘的炊煙,淡得像一聲淺淺的嘆息,又濃得似一團重重的心事。

  公眾號:天府散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


3976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