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隨筆寫作 >

關于歌曲《喀秋莎》的隨筆:解讀《喀秋莎》

時間: 家志1175 分享

  學習啦:《喀秋莎》這首前蘇聯(lián)的歌曲歷經(jīng)將近一個世紀依舊為世人傳唱,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解讀《喀秋莎》》。

  隨著激越的前奏,屆滿80歲的《喀秋莎》又躍然眼前。整整一個八十大壽啊,她卻仍然青春耀眼、魅力四射!在俄羅斯的泥土芳香和梨花的幽姿逸韻中,我想起了蘇聯(lián)詩人伊薩可夫斯基的初戀:

  心上人是位叫做喀秋莎的果園姑娘。那天,他只在園中輕輕喚了聲她的名字,就有七八位同樣叫做喀秋莎的少女,從花影扶疏中探出頭來。多虧那些藍寶石、綠寶石般的眼睛,否則,詩人會分不清誰是粉嫩的梨花,誰是清純的笑靨!這瞬間,他真正讀懂了俄羅斯女性的美麗……

  以至后來詩人的好友,作曲家勃蘭切爾問他可有什么“新東西”可用來譜曲時,他毫不猶豫將這首孕育了很久的歌詞抄給了他。1938年,在剛剛成立的蘇聯(lián)國家樂團的首場演出中,這首名叫《喀秋莎》的歌曲,便一唱走紅,傳遍全國。

  1941年蘇、德開戰(zhàn),千百萬蘇聯(lián)婦女在《喀秋莎》的歌聲中,將親人托付給戰(zhàn)爭。而使命感極強的蘇軍戰(zhàn)士,面對戰(zhàn)壕中比比皆是“為斯大林而死——等于活著!”的標語,他們卻寧可哼著《喀秋莎》這首歌,并以喀秋莎的名義把成千上萬噸彈藥砸向敵人。

  在戰(zhàn)火的莊嚴中,《喀秋莎》既是戰(zhàn)士們的情人,也是他們的妻、女和母親。

  一個民族可以平靜地面對挫折,可以冷靜地對待失敗與災變,卻絕不能直面他們的女性橫遭凌辱。從這個意義上講,《喀秋莎》又成了俄羅斯人在戰(zhàn)爭中的精神支柱和守護女神。

  歷史可以檢驗一切!在二戰(zhàn)結束70多年的今天,人們已越來越掂量出這首歌的價值??梢哉f,沒有美麗的《喀秋莎》,就沒有蘇軍反擊法西斯的偉大勝利!

  公眾號:天府散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


397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