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隨筆寫作 >

關(guān)于張瀾的隨筆:張瀾故居的荷花

時間: 家志1175 分享

  學習啦:張瀾故居在西充縣蓮池鎮(zhèn)觀音塘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個很好的旅游村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張瀾故居的荷花》。

  盛夏八月,荷花是故居大面積的風景,就好像一幅畫的打底,“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故居的底色了。而那些梅樹錯落有致地站立在溝的兩側(cè),安靜地看著荷花開得如此嬌美。說荷花是“大面積”一點不為過,荷田層層疊疊,荷花亭亭玉立,在陽光下,被微風一直從溝外吹拂到溝里,一直吹到表老的房前。行走在荷田里,如同行走在光滑的綢緞深處,又如同在一幅山水寫意里“閑庭信步”。綠色簇擁,荷花也跟著舞蹈起來;蜻蜓來回奔走,升華了山水畫的意境。葉子下面的水是看不見的,但如果仔細聽,“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的輕微響動,也是可以聽得見的。

  然而,你如果只是為了看荷花,雙洛老家灣、觀鳳袁塘壩到處都是,大可不必來到表老的地方,從而打擾他的清雅。張瀾故居的荷花,是和別處的荷花開放得不一樣的。就算梅花也是,竹子也是,山坡上的柏樹也是,蘊含的意義可想而知。漫步故居的荷田,你看到的絕不是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陶淵明也不會在這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你也不會“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表老房前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片一葉、一絲一縷都飽含了一種精神,釋放了一種思想。好像這些荷花,長期和表老在一起,具有了一樣的“民主之瀾”。

  不知不覺來到了表老的銅像前。“嘉陵江上一巨人,才高八斗氣縱橫”,銅像高2米,為站姿全身像,基座為黑色花崗石,高1米,寬90厘米。先生布衫長袍,目光炯炯,雙手后背,表情慈祥而堅毅。想起表老艱苦樸素,日子清廉,周總理曾特意撥了一筆服裝費,希望開國大典時他一身簇新出現(xiàn)在天安門城樓上。但先生婉言謝絕,硬是自己出錢趕制一件布長衫。“國家的錢,即人民的錢,怎么可以用來做了長袍穿在自己身上?”這是何等的清正廉潔,何等的嚴于律己,何等的令人欽佩!

  “穿長衫,戴瓜皮帽”是表老的個人生活習慣,也是他作為國家領(lǐng)導人特有的標志。張瀾被選為共和國副主席時,有些從解放區(qū)過來的人就看不慣他,認為是“遺老的樣子”,遭到了朱德的反駁。“講到革命,諸位沒有一個有他早的。”是啊,先生從辛亥革命,到反袁世凱,從冒著殺頭的危險組織民盟,到后來拒絕參加偽國大,徹底孤立國民黨、蔣介石。“看不慣的人”,從此“啞口無言”。 先生做過的事,先生走過的一生,枝枝葉葉,無不散發(fā)出歷史的光芒,就好像這一地荷塘,在陽光下生動地講訴著中國多舛的近代史、現(xiàn)代史。

  銅像前面不遠處是近年來建設(shè)的故居陳列館,里面豐富地展示了張瀾先生偉大而樸素的一生,是很多外地游客不得不去的地方。銅像后面,是先生居住過的房屋,分為主屋、側(cè)房、書房、廚房等,是故居的核心部分了。從遠處望去,故居呈三面合圍的院落,坐落在青山綠荷之間,“穿斗小青瓦,白墻坡屋頂”典型的川東北民居風格,在大片荷塘的映襯下,顯得那么的清雅脫俗。入口處擺放的石磨、生產(chǎn)用具,房屋里的那些歷史物件,至今是否還有表老留下的痕跡呢?微風送來荷塘的芳香,讓我不禁會心地笑了起來。

  故居后面是“讀書竹林”。西充“讀書會”經(jīng)常在這里舉行活動,很多文人雅士也常常光顧。竹林蒼翠挺拔,和房前的田田荷塘前后呼應(yīng),相得益彰,并在精神上、思想上形成暗合,讓人遐想連篇,肅然起敬。林下設(shè)了一些石凳,很多人捧著書,或站或坐,或走或停。石頭雕刻的書籍惟妙惟肖,為竹林增添了不少雅趣。“海內(nèi)盟員皆后輩,蜀中學子半門生。”想起表老生前從事教育,主張自由,堅持平等,追求和平,其思想已深入今人之骨髓。

  夕陽快要下山了,天邊的云霞色彩正濃。一陣輕飄的晚風不知從什么地方吹過來,吹起荷塘漣漪一片,吹起很多詩句浮在眼前,讓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F(xiàn)在,我又從綠綠的中國畫里穿過,走在回家的路上,耳邊不停響起表老的聲音:“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這是表老的立德準則,也應(yīng)該成為我輩的實踐遵循。

  而此時,荷花正好。

  公眾號:天府散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


397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