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課堂實錄教學(xué)設(shè)計
《故鄉(xiāng)》課堂實錄教學(xué)設(shè)計
《故鄉(xiāng)》課堂實錄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通過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的變化;
2.結(jié)合社會背景,領(lǐng)會小說表現(xiàn)的主題。
學(xué)習(xí)過程:
一、作者導(dǎo)入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吶喊》《彷徨》是魯迅經(jīng)典的小說集,魯迅作為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者,用筆作為武器揭露社會的黑暗,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主英雄”。《故鄉(xiāng)》這篇小說出自《吶喊》,作為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的名篇,一直活躍在國人的中學(xué)時代,今天我們將從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小說主題兩個方面,再一次走進這篇經(jīng)典。
在“我”本次回鄉(xiāng)過程中,有兩個人所用的筆墨最多——閏土、楊二嫂。給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誰?為什么?默讀課文,找出觸動你心靈的文字,談?wù)勀愕睦碛伞?/p>
閏土:
生:“紫紅色的圓臉”看出少年閏土的可愛,“脖子上的銀項圈”看出少年閏土有人的愛護。
師:現(xiàn)在的閏土呢?
生:現(xiàn)在“灰黃”“破氈帽”“極薄的棉衣”“皺紋”看出現(xiàn)在的閏土營養(yǎng)不良、生活貧困和深受生活壓力之苦。
師:這是通過了什么手法來寫的?
生:對比。
師:通過對比,我們看到了時間對人的改變。(板書:對比)
生: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閏土喊了一聲“老爺”,跟以前喊“我”“迅哥兒”不一樣了。
師:注意一下老師標(biāo)紅的詞語,為什么會出現(xiàn)“歡喜和凄涼”的神情?
生:“歡喜”體現(xiàn)了閏土再見“我”時內(nèi)心的開心,“凄涼”則體現(xiàn)了精神苦,為自身的遭遇感到凄涼。
師:還有嗎?
生:“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終于恭敬起來”看出他在進行心理斗爭。
師:為什么要掙扎啊?就像小時候那樣,喊“迅哥兒”就是。
生:閏土說“小時候,不懂事”。
師:不懂事的時候,以“哥弟”相稱,懂事了,就喊“老爺”。
師:這里的省略號有什么作用?
PPT:1.表示沉默;
2.表示語言被打斷;
3.表示語言的省略部分;
4.表示語氣的斷續(xù)、延續(xù);
5.表示語意未盡,欲言又止。
生:欲言又止。
師:齊讀一下。(學(xué)生齊讀)
師:這一聲“老爺”,還有什么感情在里面?
生:無奈。
師:在經(jīng)過了思想斗爭后依舊喊出了“老爺”。這一聲“老爺”是豎在“我”和閏土間的不可跨越的鴻溝,讓“我”感到從內(nèi)到外的寒冷。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分析人物的另一個方法——抓住關(guān)鍵詞。(板書:關(guān)鍵詞)
生: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guī)……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
閏土以前很能說,現(xiàn)在不愛說話。
師:分析得不錯,這一段中也有很多省略號,在這里有什么作用?揣摩一下。
生:沉默,欲言又止。
生:“只是搖頭”“沉默”看出對于苦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無動于衷了,認命了,麻木了。
師:從沒想過原因,也從看沒到過希望。生活最可悲的不是生活的貧困,而是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
生:閏土又對我說:
“現(xiàn)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nèi)绽锏胶_厯熵悮と?,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么?”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這段對于少年閏土的語言描寫看出一個充滿活力、活潑的少年。
眼前的閏土早已沒有了年少時對生活的滔滔不絕、妙語連珠,面對生活的貧苦,變得寡言少語,能做的只是搖頭、沉默,全然沒有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F(xiàn)實的生活殘酷到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容顏,最可悲的是竟能徹頭徹尾的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改變一個人的思想。
楊二嫂:
生: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50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從外貌上對楊二嫂進行描寫,“凸顴骨”“薄嘴唇”一副刻薄的面相,“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不注意形象,與之前的“擦著白粉”“終日坐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生:然而圓規(guī)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么,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并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看出她非常的貪心,愛占小便宜。
師:假如你就是楊二嫂,能試著來讀一讀嗎?
生讀。
師:通過朗讀,你還能看出她身上什么特點?
生:非常的尖酸、咄咄逼人。
生:自作聰明。
師:如果現(xiàn)實中你遇到這樣一個人,你會非常非常的——
生:討厭!
師:她為什么要貪小便宜?
生:為了生計。
師:她完全可以再賣豆腐嘛!
生:她年紀(jì)大了。
師:當(dāng)一個人無法通過正常的努力而獲得自己最起碼的物質(zhì)保證時,為了生存,就要通過一些非正常、為人不齒的手段獲得這種保證了。年少時還可以憑借美貌來做生意,獲得生存,當(dāng)自己年老色衰時,就把任何東西都拿來當(dāng)作獲取物質(zhì)的手段了。這樣來看,楊二嫂在可笑、可恨的同時,也非常的——
生:可憐、可悲。
師:是啊,可悲的不僅僅是她要通過這樣的手段獲得生存,更可悲的是她對于自己的這樣的狀態(tài)竟然無動于衷,認為理所當(dāng)然,這也是一種——
生:麻木。
師:在《孔乙己》和《藥》中有這樣的人嗎?
生:《藥》中人們對革命者的死無動于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將蘸了革命者血的饅頭視為可以治病的良藥,這是對革命的無知、麻木。
生:《孔乙己》中的短衣幫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處社會底層,卻對孔乙己這一不幸者不僅沒有同情,相反只有嘲笑和取樂,也是對現(xiàn)實的無知、冷酷和麻木。
魯迅先生的偉大不僅在于塑造了典型的小說人物形象,更是他通過人物揭露了社會狀況,到底是怎樣的社會,怎樣的環(huán)境導(dǎo)致了這樣的改變呢?
材料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王朝,但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封建禮教的思想仍然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同時軍閥割據(jù),社會動蕩,中國仍然處于一片混亂之中。
他塑造這些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
材料二:為什么做小說,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
……
所以我的取材,我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魯迅《我為什么做起小說來》
“療救”的目的是什么?為了改變這社會,改變這生活。魯迅的希望在小說中也有體現(xiàn)。
我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zhuǎn)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們應(yīng)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這種新的生活,其實作者心里也不明確到底是種什么樣的生活,因為從未經(jīng)歷過。雖然渺茫,不知道目的是何方,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也可能漫長而艱難,但仍要繼續(xù)走下去,這正如這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師:魯迅先生的第三個偉大之處在于他揭露社會黑暗的同時也不斷的帶
給我們希望。郁達夫這樣說過——
“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郁達夫
魯迅的小說不僅揭露當(dāng)時社會的弊端,即使是現(xiàn)在對我們也有警醒作用,希望同學(xué)們課后將魯迅的其他文章進行閱讀揣摩,相信一定會獲益匪淺。
《藥》
《祝?!?/p>
《孔乙己》
《狂人日記》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文作者:德潤 管?! 碜怨娞枺壶S都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