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學生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
2016年中學生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努力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2016年10月17日是我第三個“扶貧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6年中學生關于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2016年中學生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來自***班,我今年11歲是學校的播音員。此時此刻,我作為學生代表,面對這么多老師和同學的目光,非常緊張,但我也特別激動和榮幸,因為我能代表***城關小學的×××多名同學在這里參加“手拉手、獻愛心”活動說說我們的心聲,把自己的幸福與大家分享,把自己參加這次參加手拉手、獻愛心活動的親身感受與大家共勉。
從小到大,我就被濃濃的幸福包圍著:在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我;在學校,老師同學們關心我喜歡我。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huán)境里,每天,從不因為學費、書包、文具、早餐、吃穿發(fā)愁,兜里還時不時的有些零花錢,因為住在縣城從不用起早貪黑就起床去上學,走很遠的路。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陽光、充滿活力、洋溢幸福的環(huán)境里,可以興高采烈地上學,安心的上課。自從老師給我們說起了你們華坪小學同學們伙伴們的困難,再看了你們的一些學習和生活的照片,在我今天私下同同伴們聊天中,在此時我也親眼目睹了你們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讓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原來,還有那么多的我們同齡小伙伴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學習和生活。從內心對你們感到由衷的敬佩,你們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城里孩子們學習,我們要以你們的學習精神為榜樣,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我們很少來農村感受同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在思想上也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課。今天我作為城關小學600名學生中的代表來和同學們交朋友,舉行“手拉手、獻愛心”活動,帶著我們全校每一位同學的一份愛心,為你們送來了課外讀書、學習用具和棉衣,禮物雖少,但涵蓋了我們孩子們一顆顆期盼的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架起我們心的橋梁,播下我們愛的種子,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沐浴著同一縷陽光,讓我們堅定信心,攜起手來共同創(chuàng)造希望的明天。愿我們的手拉手活動能給在座的每一位伙伴們帶來新的希望,真正使我們的活動達到雙方互助,共同進步,共同拼搏,成為我們插翅飛翔的起點。讓你們也能和我們一樣,到學校享受幸福,感受快樂,我也相信,隨著交往的日益加深,我們的手一定會越拉越緊,我們的心一定會越貼越近!
最后,我要對組織這次活動的學校領導和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的發(fā)言完了,謝謝大家!
2016年中學生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篇2
當我們牽著媽媽溫暖的手,漫步在街頭,談天論地時,你會覺得很平常,而當你躺在爸爸的懷里撒嬌時,你會覺得很自然。就這樣既平常又自然的舉動,可有的孩子是那么的渴望。
可你有沒有發(fā)現在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群子 ,他們的父母,為了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經濟,丟下了他們嗷嗷待哺的孩子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了貢獻。而他們的子女將遠離父母的關愛。很多時候,孩子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當別人的孩子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時,他們被留在了鄉(xiāng)下的角落里孤獨地像草一樣生活。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這些兒童曾有被遺棄的感覺。
他們的目光中閃爍著期盼關愛的光芒。他們茫然地觀察著周圍的人群,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在性格上變得是那么內向。孤僻,時時伴隨著他們成長,在他們內心深處鑄起了層厚厚的防護墻。其實他們渴望關愛,渴望愛的溫曖,渴望親情的呵護,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在這里我要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站起來高聲吶喊,給他們一點愛吧!其實在這個感恩的世界里,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黨中央、政府、學校、老師和同學們都沒有忘記你們,你們的教育生活都牽動著億萬群眾的心。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首先從自身做起。用我的愛心去溫暖我身邊的留守兒童,手牽手扶助他們;用我的一片真誠去打開他們早已關閉許久的心靈;用我的童心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的臉上再次出現陽光燦爛的笑容;用我溫曖的小手捧去一束自強不息的山花,點綴他們的生活。其實溫曖就在你們的身邊。同時,要鼓勵他們要自強,父母并不是不愛你們離你們而去,只是為了明天更美!留守并不是誰的錯,只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過程。我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只要我們正確的面對,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克服困難,走過來吧!同我們手牽手多一份關愛,多一份親情。
2016年中學生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篇3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消除貧困邀你一起》。
我曾經在報紙上讀到過這樣一則新聞:廣州xx區(qū)荔園小學的同學們邀請河北省和廣東xx縣貧困山區(qū)的27名小學生到他們家里做客,一起歡度國慶假期。據了解,住在同學家的山區(qū)孩子晚上不愿意吃飯,她告訴同學:“今天我已經吃了兩次飯了,怎么還要吃啊?”記者后來才得知,她在家鄉(xiāng)每天只能吃一頓飯。
看了這則報道,每個人心里不免感到一絲酸楚。一日三餐,是人類平衡汲取能量與營養(yǎng)的科學進食方式,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傳統與習慣。然而,山區(qū)的孩子們及其家鄉(xiāng)的人們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這并非愚昧無知所致,而是貧窮落后所逼。
當然,貧困不光是我國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國際性問題。目前,全世界仍有8.54億人長期遭受貧困和營養(yǎng)不良之苦;有超過10億的極端貧困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每年有560萬兒童死于與貧困有關的疾病。同時,世界各地還有11億多城鄉(xiāng)居民喝不上清潔的飲用水,更有26億人連基本的衛(wèi)生設施都沒有。每年約有2000萬人餓死,每天約有4萬兒童因食品匱乏和得不到治療而死亡。世界五分之一的兒童受教育不足5年。當前世界僅阿富汗就約有300萬人正在承受饑餓的煎熬,2500萬總人口約75%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四名兒童就有一人不滿5歲夭折。
也就因為全球面臨著貧困問題,1992年12月22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把每年的10月17日確定為國際消除貧困日,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貧困問題的重視,宣傳和促進全世界消除貧困的工作,動員各國采取具體的扶貧行動。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愿蒼生俱飽暖”,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到2003年啟動了為期25年的“扶貧攻堅戰(zhàn)”。將農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從2。5億減少到了2900萬,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近年來,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涉及的扶貧項目包括幫助救助失學兒童的“希望工程”、私營企業(yè)家支持貧困地區(qū)發(fā)展的“光彩事業(yè)”、幫助殘疾人的“康復扶貧”、扶助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資助女童完成義務教育的“春蕾計劃”。中國扶貧基金會組織的扶貧中國行也是碩果累累,那英走進山西左權;楊利偉捐贈太空光盤;姚明捐贈簽名籃球;劉翔捐贈簽名運動服;寧靜、楊童舒走進福建母嬰項目區(qū)……
然而更可貴的是,有些人,雖然自己并不富裕,卻也力所能及的為扶貧事業(yè)做出了貢獻。例如來自新疆的22歲大學生王保磊,家境貧寒卻靠課余打工和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長期默默資助素昧平生的云南貧困小學生謝兆英。
貧窮并不可怕,只要全社會都能為貧困的弱勢群體盡一份力,人人相互幫助,貧困是能夠被徹底消滅的。那么作為我們中學生能做些什么呢?
我希望我們能將10.17的扶貧理念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10.17,參與10.17。希望我們能攜起手來從身邊做起,幫助家庭困難的同學,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用我們的愛心匯聚到一處,發(fā)出更大的光芒,溫暖每一顆需要關懷的心。說到這里,想必高二的同學們都想到了高二(2)班的陳長凱同學。陳長凱同學于2008年8月被確診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現以在人民醫(yī)院治療了一個月,這期間他好幾次因病情嚴重而不得不輸血,在血液層流病房做骨穿。目前,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并借貸了不少錢款。但據醫(yī)生估計至少需要30到50萬元。他作為我們學校的一份子,在遭受如此大的苦難之時。我們難道不應該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嗎?相信,滴水能匯成海洋,星光能凝聚成希望。
10月17日。邀你一起,邀你們一起。為了陳長凱同學能早日重返校園,為了創(chuàng)建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校園,為了建設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完“2016年中學生扶貧日國旗下演講稿”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