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發(fā)揮黨員作用勇于擔當作為發(fā)言稿(2)
領導干部發(fā)揮黨員作用勇于擔當作為發(fā)言稿篇3
各位學員、同志們:上午好!
20XX年中青年干部素質提升班今天開學了。我代表市委對全體新學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祝愿大家在黨校的3個月里,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我到醴陵任職以來,每年都為中青班的學員們講課。孔子說過,教學相長。我來講課,就是想達到一個和青年干部互動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年的講課,話題不同。前年是談青年干部的成長,去年是談青年干部要重視學習。今天,我想和同志們交流關于“責任擔當”的話題。
一直強調,黨員干部要有擔當精神。2011年 11月,他與中央黨校學員座談時就強調,黨員干部要堅持原則,敢于負責,勇于擔當。2012年初,他再次提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2013年6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同志提出好干部的“20字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其中一條就是“敢于擔當”。今年2月,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他將自己的執(zhí)政理念概括為“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shù)呢熑?。”透過這些論述,我們可以感受到,同志將敢于擔當作為黨員干部必備的政治素質。
圍繞“擔當”這個話題,我想講三個問題:一是黨員干部為什么要敢于擔當,二是敢于擔當?shù)谋憩F(xiàn)是什么,三是如何才能做到敢于擔當。下面,分別展開談一談。
一、為什么要敢于擔當?
什么是擔當?按字典解釋就是:承擔并負起責任。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就是指黨員干部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難題面前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風險面前敢于作為、敢于承擔責任。為什么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呢?有三點理由決定了這是黨員干部應該必備的政治素質。
第一,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
有什么樣的政黨,就有什么樣的黨風。黨風體現(xiàn)政黨的性質和宗旨。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性質決定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唯一宗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踐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因此,黨員干部必須敢于擔當,才能做群眾的“主心骨”、當發(fā)展的“領頭雁”,從而實現(xiàn)好和維護好群眾利益。
從黨的發(fā)展歷程來說,正是因為敢于擔當,我們黨才具有先進性和純潔性。我們應該明白,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生動的實際,就是通過我們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來體現(xiàn)。體現(xiàn)先進性和純潔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能夠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宗旨,始終忠于黨和人民,以黨的事業(yè)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去拼搏、奮斗,乃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回顧黨史,可以發(fā)現(xiàn),敢于擔當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主動承擔起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做出了巨大犧牲。革命時期的黨員,對于革命與犧牲是有著充分的思想準備的,是真正的“舍生取義”。今年“七一”前夕,我們組織部機關干部到瀏陽文家市參觀秋收起義會師紀念館,一首烈士的詩讓我很感動。這首詩是這樣寫的:“犧牲換人群幸福,革命是吾儕(chái,才)生涯。且將點滴血和淚,澆遍天下自由花?!贝蠹叶贾?,秋收起義是我們黨建軍初期的重要軍事行動,也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的主動反擊。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的黨員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但他們將自己的人生定位為“革命”,目的是“天下自由”,這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不同時期,形勢不同,任務不同,需要的擔當也不同。如在“抗日”時期,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是我們黨首先舉起抗日大旗,動員帶領人民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們醴陵走出去的左權,就是在這場戰(zhàn)爭中以身殉國的一代名將。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頑強拼搏,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展現(xiàn)出光明的前景。在不同發(fā)展階段,黨員干部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了擔當精神。像““””時期的周恩來就是。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周恩來在“”中的處境十分艱難,但他有兩條明確的指導思想:一是進行自我保護,無論如何不退出政治舞臺;二是積極發(fā)揮作用,盡量減小損失,維系國家政局。這里舉一個他在““””中保護民主人士和黨的高級干部的事。當時,周恩來親筆開列了“一份應予保護的干部名單”,其中有13位高級民主人士,還有國務院、人大會、政協(xié)等首腦機關的主要領導干部。正是在周恩來關懷和保護下,很多人安全度過了紅衛(wèi)兵運動的高潮,挺過了““””。這就是周恩來的擔當。他在““””中他所起的作用,正如胡耀邦所講:使許多朋友理解和原諒了我們的許多失誤,增強了對我們黨的同情和信念。
當前正在熱播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讓我們看到了小平同志的擔當精神。這里舉個例子,““””結束后的思想解放。1976年10月,“_”被粉碎之后,華國鋒擔任黨政軍最高領導職務,不久在“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在發(fā)表了《學好文件抓住綱》的社論,明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必須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要始終不渝地遵循。”社論是汪東興提議寫的,也是經(jīng)過了當時的政治局同意,是華國鋒執(zhí)政的指導思想。應該說,“兩個凡是”的提出有一定的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一是剛剛解決“_”等問題,全國上下仍有部分“左”的思想潮流,一些黨內人士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到了迷信的地步,對毛澤東的一言一句都視為真理,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基礎;二是受個人資歷限制,當時華國鋒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他的思想理論體系仍然是堅持“”這個理論路線的;三是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xiàn)了華國鋒接班的“正統(tǒng)地位”。
“兩個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復職務的鄧小平就以大無畏的理論勇氣和求實精神,提出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后不久,鄧小平對前來看望他的中央辦公廳的兩位負責人說:“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在1977年4月10日寫給黨中央的信中,他提出,“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所謂“準確、完整”,就是強調要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看待,強調著重掌握貫穿其中的科學觀點和科學方法,而不是搞斷章取義和“句句是真理”。這封信經(jīng)中央轉發(fā),對在全黨范圍內削減“兩個凡是”的影響起了一定作用。5月10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fā)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fā)全國范圍的真理標準大討論。鄧小平在討論中占主動地位,并最后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方針贏得了大多數(shù)在“”中被打倒,受迫害和牽連的老一輩政治家的支持。鄧小平執(zhí)政后,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否定了“兩個凡是”,取而代之的是他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務實觀點。
偉人如此,平凡的黨員干部也同樣具體擔當精神。像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鐵人”王進喜、人民公仆焦裕祿,我市的“降龍局長”王愛國,等等,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在這改革、建設、發(fā)展過程中,以其敢于擔當,成為了時代先鋒。
第二,行政職能和崗位職責也決定了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
我們黨是執(zhí)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執(zhí)政就是掌權,掌權就要行政,管理國家事務。引用河南內鄉(xiāng)縣衙的對聯(lián)告誡黨員干部,“莫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可見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行使,決定著一個地方的發(fā)展方式和發(fā)展質量。權力就意味著責任,有權必有責。要行使權力管理好國家事務,黨員干部就要有擔當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內在邏輯和必然要求。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概括來說,就是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由人民賦予的,因此權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為民所用服務人民。黨員干部在行使權力時,決不能公私不明,甚至“公器私用”,做一些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的事。權力姓“公”就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不怕“攤事兒”,不怕 “麻煩”,以強烈的擔當精神盡力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所以,同志一再告誡黨員干部,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負重托,在難題面前敢于開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風險面前敢擔責任,盡心盡力干好工作。
特別是,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要求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正如同志所說的,中國改革經(jīng)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qū),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都已經(jīng)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步子要穩(wěn),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wěn),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在這種攻堅期,特別需要黨員干部的敢于擔當。只有敢于擔當,才能集思廣益凝聚社會共識,才能攻堅克難化解社會問題,才能激流勇進突破發(fā)展瓶頸,才能不畏艱險推動改革大業(yè)。
國情如此,醴陵的市情也是如此。正如周曉理書記在十一屆六次全會上說的,當前我們還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展平臺不夠實,各類平臺還要進一步做強做大;發(fā)展后勁不夠強,好項目、大項目落地不多;發(fā)展環(huán)境不夠優(yōu),干部隊伍中的“四風”問題依然存在;發(fā)展氛圍不夠濃,“評論員”多,“操盤手”少。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形勢下,只有各級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切實負起責來,才能重塑精神、提振信心,才能團結一心、奮起直追,打造發(fā)展升級版,建好湖南東大門。
第三,自我實現(xiàn)的內在需要決定了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
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有自己追求的人生價值。我想,每一個從政之人,都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層次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行政崗位上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一個人努力工作的精神動力。宋代大儒張載有句千古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話道出了古往今來從政者的共同心聲。一個人,如果能在這“四為”之中,實現(xiàn)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說是立下了不朽之業(yè)績。
要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抱負,就要敢于擔當。一方面,敢于擔當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案F則獨善其身”,這是一種擔當;“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也是一種擔當;聞過則喜、見賢思齊,這更是一種擔當。這些擔當,體現(xiàn)的是對人生的珍惜、對人格完美的修煉、對自己的負責。另一方面,敢于擔當是對自己的事業(yè)負責,對黎民百姓負責?;仡櫸覀冎腥A民族的歷史,正是無數(shù)擁有高尚人格并且在各個領域有擔當?shù)娜耸浚T就了中華民族崛起的脊梁。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林則徐“茍利家國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從“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以畢生精力奉獻祖國航天事業(yè),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解決中國和世界糧食問題嘔心瀝血;從當年小崗村黨員干部冒著砍頭的風險帶頭搞起“大包干”,到時任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頂著“賣國”的壓力推進深圳改革開放先行。這些人和這些事,無不體現(xiàn)了一種為國為民盡責、敢于擔當?shù)木瘛?/p>
前面說過,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擔當。擔當為什么?從個人來說,不管時代如何發(fā)展變化,我認為都要像孫中山先生說的那樣,“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河南省衛(wèi)輝市有個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叫吳金印(1942年生,先后在獅豹頭、上樂、李源屯、唐莊等鄉(xiāng)鎮(zhèn)工作,全國優(yōu)秀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哪個鄉(xiāng)鎮(zhèn)窮,工作落后,就派他去。吳金印呢,干一處,響一處;干一路,富一路。老百姓多次給他立碑,都被他砸了,大家最后把碑文刻在了太行山的峭壁上。一個人活到這個份上,才叫真有價值。這就是一個人的擔當精神。
看完“領導干部發(fā)揮黨員作用勇于擔當作為發(fā)言稿”的人還看:
1.發(fā)揮黨員作用勇于擔當作為優(yōu)秀發(fā)言稿
領導干部發(fā)揮黨員作用勇于擔當作為發(fā)言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