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護理摘要 產后護理飲食 產后媽媽護理
產后護理摘要有哪些?產后護理的關鍵是什么?產后護理飲食怎么安排?產后媽媽護理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您介紹。
產后護理的關鍵
觀察出血量
產后出血是產婦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不管再疲乏、再虛弱,觀察自己的出血量可是新媽媽最重要的功課。
目前,在我國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產后出血,產婦在分娩后兩小時內最容易發(fā)生產后出血,產后2小時出血400毫升,24小時內出血500毫升都可診斷為產后出血。
產婦出血過多可導致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死亡。所以分娩后仍需在產房內觀察。此時要注意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引起產后出血。
因此,產婦在上廁所時應注意把衛(wèi)生護墊等收集起來,不要丟棄,如出血量較多,或陰道排出組織都應及時告知大夫。
多多喝水
如果是順產產婦,那么下了產床后可要多多地喝水喲。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產后腹壁肌肉松弛,而排不出尿。而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也會導致產后出血。
此外,由于產程中失血,以及進食過少也會導致體液丟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補液。一般來說,媽媽在順產后4~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是由于外陰創(chuàng)傷,媽媽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極易導致尿潴留。一旦發(fā)生了尿潴留或尿不徹底,則可能讓細菌侵入,引發(fā)尿路感染。如果在分娩6~8小時后甚至在月子中,仍然不能正常地將尿液排出,并且膀胱還有飽脹的感覺,那么,你就可能已經患上尿潴留了。
因此,盡快排第一次小便很重要。除了多喝水,還有一些輔助方法:
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解除排尿抑制,使病人產生尿意,促使排尿。
熱水治療法??捎脺厮疀_洗外陰;也可以用開水熏下身,讓水汽充分熏到會陰部,注意要保持身體不接觸水,以免燙傷;或者可在下腹正中放熱水袋刺激膀胱收縮。這些方法都可以促進膀胱肌肉的收縮,有利于排尿。
總之,產后6~8小時是最易出狀況的時間,如果怎么都尿不出,就得找大夫幫忙了。
定時量體溫
產后發(fā)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閑視之。新媽媽在產后一定要養(yǎng)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fā)現(xiàn)體溫超過38oC就要當心嘍。
產婦在剛生過孩子的24小時內,由于過度疲勞,可能會發(fā)燒到38oC,但這以后,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fā)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媽媽乳脹可能發(fā)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后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發(fā)燒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產褥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引起產褥熱的原因很多,有產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房感染等。女性在產后體力要比平時差很多,又伴有流血,子宮口松弛,陰道本來有的細菌或外來的細菌容易在此時滋生,并漫延到生殖道或側切傷口。這時惡露有味,腹部有壓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轉為慢性盆腔炎,長期不愈。毒性大的細菌,還可能引起危險的腹膜炎或敗血癥。
因此,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yǎng),如果高燒連續(xù)不退就得趕緊找大夫了。
多吃蔬菜水果
產后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yǎng)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傊澦卮钆?,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jié)痛的產婦更要繼續(xù)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媽媽在產后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
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后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后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于體力的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潴留,并可能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后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后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后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并且產后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于形體恢復。
關注初乳
初乳不可浪費。一般來說,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后,媽媽就可以嘗試給孩子喂奶了。母親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這個時候應盡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fā)生。
其次,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fā)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因此,在產后第一天盡早地給孩子哺乳,可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媽媽也可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花生煲豬蹄、魚湯等。
不過,新媽媽還應該隨時關注自己的乳房的溫度和硬度。如果乳房摸上去有紅腫熱痛的硬塊,伴有熱感,同時體溫升得較快,甚至到了39oC以上,則很有可能患上了乳腺炎。開始可行熱敷,用中藥和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采用抗菌素。如已化膿,就可能要手術治療。
乳腺炎往往是乳汁分泌不暢,在乳腺內郁積成塊,再加上乳頭有裂口,細菌襲入惹起的禍患。所以產前就應洗奶頭,產后要揉散“奶塊”治療乳頭裂口,也可用吸奶器幫助排乳,“防患于未然”。
除了上面的六件事,其實媽媽在產后的第一天還有不少事要注意。例如,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因此,第一天最重要的還有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F(xiàn)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孩子換尿布,孩子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又例如,在產后24~28小時內,常會有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這是因為妊娠時,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也跟著增大,從而使得橫膈上升,將心臟推向上方。而在妊娠期間,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等到了臨產時,每一次子宮收縮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胎兒娩出后,胎盤排出,子宮又驟然縮小,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循環(huán)也一下子停止,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循環(huán)。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對新媽媽心臟的嚴峻考驗。因此,產后媽媽如果發(fā)現(xiàn)心臟不適等異狀,一定要及時告訴醫(yī)生。
產后護理的飲食安排
注意飲食營養(yǎng)是產婦康復的一個重要方面,術后產婦要擔負喂養(yǎng)嬰兒的重任,更應注意飲食,遵醫(yī)囑進食。產后有乏力、納差等現(xiàn)象屬正常反應,不要擔心。應食易消化的食物。在腹脹排氣前不能吃產氣多的食物。排氣之后,可以和一般正常產婦一樣吃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
一般來講,術后6小時之內要禁食。因為術后胃腸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腸蠕動相對減慢,如進食過多,腸道負擔加重,不僅會造成便秘,而且產氣增多,不利于康復。
術后6小時后進食有講究。6小時候后可進食燉蛋、蛋花湯等流質食物。術后第一天,還以稀粥、魚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分6—8次給予。術后第二天,媽媽可吃些爛面、爛飯等稀、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分4—5次給予。第三天后,媽媽就可以食用普通飲食了,多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不吃產氣多的食物。如黃豆、豆制品、紅薯等。產氣多的食物會在腹內發(fā)酵,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而引發(fā)腹脹。
產后媽媽護理
水腫
產后一、二周惡露或水分代謝不好,容易會水腫的問題,這時可以視體質使用紅豆湯、薏仁湯,或在藥方中加入益母草,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乳汁不足
如要促進乳汁分泌量,媽咪可多食用魚湯、蚵、豬腳等含高蛋白之食物,而八珍湯本身既可補氣血,亦能促進乳汁分泌。另外,如希望乳汁通暢,除了做乳房護理,定時排空乳汁外,可在原有的八珍湯內,另加一點王不留行、香附等行氣藥物,使乳腺管比較通暢。
乳腺炎
媽咪月子期間如有發(fā)燒、發(fā)炎的情形均應就醫(yī)處理,針對乳腺炎的部分,當然熱敷按摩不可少,在藥材的選擇上,最常用的為蒲公英,加一些當歸、川芎,或王不留行直接煮水喝,可消炎、促進乳腺管通暢。這時媽咪也要避開油膩的食物,以免加重乳腺管阻塞。
退奶
產婦若因為某些因素無法繼續(xù)哺喂母乳,醫(yī)師會建議將麥芽直接煮水喝,或者選用韭菜等會減少乳汁分泌的食物。
產后護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