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_養(yǎng)生學堂>養(yǎng)生知識>養(yǎng)生食療>補氣血>

補氣的湯有哪些_補氣湯的做法_補氣喝什么湯好

時間: 如英753 分享

  中醫(yī)認為,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喝補氣湯是補氣的最佳方法,那么,補氣的湯都有哪些呢?補氣湯是怎么做的呢?補氣喝什么湯的效果好呢?下面將由學習啦小編告訴大家補氣湯的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補氣湯的做法

  1、鴨肝首烏湯

  材料:取鴨肝120克,首烏、西紅柿各30克,水發(fā)木耳8枚,胡蘿卜30克,熟雞油15克,鮮湯500克,味精l克,精鹽2克。

  做法:先將首烏加水煎取藥汁,西紅柿、胡蘿卜洗凈切片,鴨肝洗凈切片。凈鍋置旺火上,加人鮮湯、藥汁、胡蘿卜、木耳,燒開后待胡蘿卜熟,下鴨肝、西紅柿片、精鹽、味精、熟雞油,鴨肝片氽熟時起鍋,佐餐食用。

  功效:具有補血強身的功效,適用于貧血引起的頭暈眼花。

  2、蓮子桂圓湯

  材料:蓮子、桂圓肉各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蓮子用水泡發(fā),去皮去心洗凈,與洗凈的桂圓肉、紅棗一同放人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蓮子酥爛,加冰糖調(diào)味。睡前飲湯吃蓮子、紅棗、桂圓肉,每周服用1--2次,可經(jīng)常服用。

  功效:具有補心血、健脾胃的功效,適用于貧血乏力、神經(jīng)衰弱、心悸、怔忡、健忘、睡眠不安等。

  3、紅棗黑木耳湯

  材料:紅棗50克,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黑木耳與紅棗以溫水泡發(fā)并洗凈,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適量,將碗置于蒸鍋中蒸約1小時。喝湯、吃黑木耳和紅棗,或分次食用。

  功效:具有滋陰和營、補益氣血的功效,適合于陰液虧損、氣血不足引起的貧血,如面色胱白、頭暈耳鳴、心悸氣短、低熱口干、腰腿酸軟、疲乏無力等。

  4、雞肝西紅柿湯

  材料:雞肝、西紅柿各200克,水發(fā)木耳12枚,熟豬油30克,鮮湯700克,味精1克,精鹽3克,胡椒粉0.5克。

  做法:先將西紅柿洗凈切片,雞肝洗凈切片。凈鍋置旺火上,加入鮮湯燒開,下雞肝、木耳、西紅柿片、胡椒粉、精鹽、味精、熟豬油。雞肝片氽熟時起鍋,佐餐食用。

  功效:具有補血強身的功效,適用于貧血引起的頭暈眼花。

  5、山藥紫荊皮湯

  材料:山藥30克,紫荊皮9克,紅棗20克。

  做法:先將山藥、紫荊皮、紅棗洗凈,加水適量,一同煎湯。日服1劑,分3次服用。

  功效:具有健脾益血、補腎養(yǎng)陰的功效,適用于低熱的貧血患者。

  6、羊肝菠萊雞蛋湯

  材料:羊肝100克,菠菜250克,雞蛋1個。

  做法:先將羊肝洗凈,切片,入砂鍋,加水適量,煮熟后搗碎羊肝;菠菜洗凈人鍋,再打入雞蛋,煮熟,口服l--2次,連續(xù)服用。

  功效:具有補肝明目、補血養(yǎng)血的功效,適用于缺鐵性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

  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些食譜,這些食譜的補血功效是非常好的。

  可以補氣的中藥

  1、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于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jīng)衰弱等癥,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2、黃芪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nèi)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3、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參而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適用于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癥證。激烈活動后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4、黨參

  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常用于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癥,以及病后體虛、營養(yǎng)不良。

  5、太子參

  太子參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氣陰兩虧等病癥。

  6、白術

  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癥。

  7、甘草

  中醫(y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diào)和諸藥,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癥。

  補氣的穴位按摩

  1、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因而百會穴是各經(jīng)脈氣會聚之處,對調(diào)節(jié)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如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如低血壓患者,可自己按摩百會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適中,注意,按摩時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氣、沉肩、肩發(fā)力于臂而貫于指。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見效。常按摩百會穴也能清神醒腦,增強記憶力

  2、任脈上的膻中穴(位于人體胸部的正中線上,在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有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癥狀,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對肝病患者來說,經(jīng)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按摩此穴,可以打開“氣閘”,讓全身之氣通行無阻。遇到不開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讓低落的情緒變得正常起來。如果你情緒不好,氣下不能達于足,上不能傳于頭,全身上下氣機不暢,當然會覺得心煩意亂、胸悶不堪,此時,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寬胸順氣,情緒也就變好了。

  膻中穴按摩一般選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次按摩10來秒即可,6次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體質(zhì)好的朋友按摩時,用力可稍大些;體質(zhì)不好的朋友,動作要輕柔些。女性朋友按摩此穴,還具有一定的豐胸效果。生產(chǎn)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注:按摩切忌用蠻力。

  3、肺腧穴(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主一身之氣,肺腧穴具有調(diào)補肺氣,補虛清熱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與氣有關的疾病,比如說哮喘、咳嗽、嘔沫、腰脊痛、癲疾、喉痹等疾病。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寬胸理氣,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時按摩天突穴,對治療連續(xù)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側肺腧穴各36次,36次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壓天突穴36次,36次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脹感也可以??忍禃r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強壓此穴6秒鐘左右,重復做3次即可。

  4、脾腧穴(膀胱經(jīng)中的脾腧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損,氣血就會虛弱。脾腧穴是專門負責外散脾臟濕熱之氣的。如果脾臟中的濕熱之氣散不出去,所以,脾腧穴是人體內(nèi)最重要的補氣穴位之一。如何保證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區(qū)別。如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選擇按摩。

  5、關元(在下腹部,肚臍直下三寸)

  位于肚臍正下方3寸(4橫指)的位置,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能夠用于治療氣虛引起的痛經(jīng)、眩暈、神經(jīng)衰弱等癥。

  用手掌按揉和震顫關元穴。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于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6、氣海(肚臍直下大約一寸半)

  是補氣要穴。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濕理氣的作用。中醫(yī)常說的下丹田,實際上就是指以氣海穴為中心的一定區(qū)域。氣海穴作為人體中陽氣蒸發(fā)陰液的關鍵之處,對于濕邪為患、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遺精、陽痿、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臟氣虛疲、形體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癥、兒童發(fā)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療效。經(jīng)常按摩氣海穴,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氣海穴,按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逆時針按摩100~200次,動作要輕柔緩慢,按摩至有熱感,你就能感覺到體內(nèi)的氣血順暢,身體輕松。

  7、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處)

  人體保健穴位首推胃經(jīng)上的足三里穴,被人們稱為“保健穴”和“長壽穴”。民間流傳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該穴具有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經(jīng)常按壓足三里穴能調(diào)節(jié)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并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兩側同時操作。每次按摩5分鐘,按壓時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fā)熱的感覺。兩手按住兩側穴位,朝同一方向轉動(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轉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轉動。兩手手指要帶動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膚。

  8、按摩膽經(jīng)上的懸鐘穴(位于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專管人體骨髓的匯集,對與骨和髓有關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如不小心落枕,脖子就會好幾天恢復不過來,這是因為睡眠姿勢不當,造成頸部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nèi)處于過度拉伸狀態(tài),局部氣血失于調(diào)和,寒邪乘虛而入,導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影響代謝產(chǎn)物的排出,頸部肌肉便產(chǎn)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懸鐘穴是治療落枕最好的穴位。因為它主髓,而髓與骨相連,因此對氣血虛弱和失調(diào)導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滾、揉、捏、推等手法給懸鐘穴強有力的刺激,只需十來分鐘,就能感到頸部變輕松了,如釋重負。而且,經(jīng)常輕輕敲打懸鐘穴還有降血壓的功效。

  9、太溪穴(位于足內(nèi)側,內(nèi)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凡是由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痛、腰酸、頭暈、耳鳴、脫發(fā)、牙齒松動、哮喘、性功能減退、習慣性流產(chǎn)等,患有慢性咽炎者,常覺得咽喉干燥、腫痛,這就屬于中醫(yī)上講“腎陰不足”引起的咽癥。如果一邊按揉太溪穴一邊做吞咽動作,就可以補充腎氣,病情當時就會有所緩解。

  10、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是腎經(jīng)的首穴。涌泉穴具有益精補腎、滋養(yǎng)五臟六腑的作用。經(jīng)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躍腎經(jīng)內(nèi)氣、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特別對于神經(jīng)衰弱、精力減退、倦怠無力、婦科、失眠、嗜睡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民間流傳的“搓腳心”,實際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稱,可達到對腎、腎經(jīng)及全身由下到上整體性調(diào)節(jié)和整體性治療的目的。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經(jīng)常按摩涌泉穴不僅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zhì)增強、增強防病能力;還可以防治老年性哮喘、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jīng)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疾病。


看過“補氣湯的做法”的人還看了:

1.補氣補血鴿子湯的做法圖解

2.補氣補血鴿子湯的具體做法步驟

3.女人補氣補血養(yǎng)生湯有哪些

4.補血補氣的湯譜

5.補氣養(yǎng)生湯有哪些

6.大暑補氣養(yǎng)生湯有什么推薦

補氣的湯有哪些_補氣湯的做法_補氣喝什么湯好

中醫(yī)認為,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喝補氣湯是補氣的最佳方法,那么,補氣的湯都有哪些呢?補氣湯是怎么做的呢?補氣喝什么湯的效果好呢?下面將由學習啦小編告訴大家補氣湯的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補氣湯的做法 1、鴨肝首烏湯 材料:取鴨肝120克,首烏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3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