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歷史選擇題八大干擾方式及對策

時間: 維維0 分享

我們該把握高中歷史題目的特征,從特征出發(fā),總結做題的原則。高中歷史選擇題的基本特征是,從材料和情境出發(fā),得出相應的歷史結論。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歷史選擇題八大干擾方式及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選擇題八大干擾方式及對策

一、“正反并存類”

(例1)(新課標全國卷Ⅱ)古代儒家學者批評現(xiàn)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適應現(xiàn)實政治

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

C.理想化的政治訴求

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

(啟示)

題中出現(xiàn)了互相對立的兩個動詞“批評”和“稱頌”,解答時如果忽視其中一個就容易誤選。排除這一干擾的做法是將其中一個動詞所連帶的內容進行轉換,與另一個動詞表達的內容保持一致。如將題中“批評……”之后的內容轉換為“因為……”,即轉換為“古代儒學者批評現(xiàn)實政治,因為現(xiàn)實政治不如夏、商、周‘三代’,希望當代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了儒者”。這樣調整之后就可以順利得出答案為C項。

二、“情景假設類”

(例2)(北京卷)“茍無事跡,雖圣人不能作《春秋》。茍不知其事跡,雖以圣人讀《春秋》,不知所以褒貶?!薄端膸烊珪偰俊分羞@段話體現(xiàn)的史學原則是

①秉筆直書 ②言必有據 ③論從史出 ④以小見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啟示)

對于此題,我們需要從背景材料入手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從語法的角度分析,此題的背景材料中含有兩個并列的假設句,將其翻譯成白話文找出假設的內容,即“如果沒有史實依據,雖是圣人亦不能寫出《春秋》。如果不了解某個人的事跡,雖是圣人也無法對其加以評價”。據此我們可以得出解題的關鍵信息:《春秋》是依據史實寫出來的,對《春秋》的評價是對這些史實的評價,由此可以推理出這段話體現(xiàn)了“言必有據”和“論從史出”兩個原則,從而得出答案為B項。

三、“似是而非類”

(例3)(新課標全國卷Ⅰ)唐高祖李淵自認為是老子后裔,規(guī)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則天時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來唐武宗又大規(guī)模地“滅佛”。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惡決定宗教興亡

B.道教的社會影響最大

C.儒學的政治地位最為穩(wěn)固

D.佛教的社會基礎薄弱

(啟示)

與前兩類試題相比,破-解“似是而非類”試題相對簡單一些。破-解方法是將比較混亂的文字進行梳理,得出具有邏輯性的結論,即解題過程就是依據材料排出佛儒道三教的地位順序(見下表),然后做出選擇。

依據上表不難看出答案為C項。

四、“舍本逐末類”

(例4)(天津卷)從秦至清的兩千多年中,許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當時形勢和力量對比的變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權臣、地方割據勢力等,導致權力的萎縮或喪失。這種現(xiàn)象實質上是

A.君主專制被顛覆

B.中央集權體制遭到破壞

C.君權至上的后果

D.君主權力受到制約

(啟示)

此題考查的“本”在背景材料中并沒有直接體現(xiàn),題干材料只是羅列了一些具體現(xiàn)象,而“現(xiàn)象”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提供信息,但又增加了篩查選項的難度。解題時如果只集中精力與現(xiàn)象糾纏,很有可能誤入歧途。破-解這一類試題的方法是將每一個選項與“現(xiàn)象”進行對應性分析。A項中的“顛覆”和B項中的“破壞”兩詞與所學知識中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史實相悖,排除;D項實際上也是現(xiàn)象,排除。故答案為C項。排除此類干擾的關鍵是時刻牢記以“末”為據去探索“本”之所在,而不是以“本”逐“末”。

五、“主次顛倒類”

(例5)(安徽卷)下圖顯示以下年份外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在中國產業(yè)資本總額中所占比例。據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民族資本主義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

B.民族資本依然受到外國資本擠壓

C.國民政府的官僚資本體系開始崩潰

D.國際局勢決定著中國產業(yè)資本發(fā)展

(啟示)

此題提供的餅狀圖只是一個引子,解題的關鍵在于抓住餅狀圖與選項之間的對應關系。因此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解題思維在題干、餅狀圖上下功夫,就會陷入誤區(qū)。分析餅狀圖可知,1913—1936年外國資本依然大量存在,民族資本依然受到外國資本擠壓,故B項正確。A項說法不符合餅狀圖所反映的內容,排除;C項與史實不符;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

六、“過度文藝類”

(例6)(江蘇卷)清前期《望江南百調》唱道:“揚州好,僑寓半官場,購買園亭賓亦主,經營鹽、典仕而商,富貴不歸鄉(xiāng)。”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業(yè)發(fā)展改變社會風氣

C.地方商業(yè)均由官員經營

D.政府摒棄傳統(tǒng)抑商政策

(啟示)此題的背景材料采用了唱詞,這很可能使考生對唱詞營造的意境過度關注,而忽視了解題的關鍵信息。因此解答此類“文藝型”試題的關鍵在于將解題的重點放在有史學價值的關鍵信息上。本題中的關鍵信息有“清前期”“官場”“仕而商”等,調用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商人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高,故答案為B項。

七、“魚龍混雜類”

(例7)(山東卷)以下中國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分布特征示意圖中,能準確反映中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空間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啟示)

此題的干擾性非常強,題中四幅中國地圖乍一看“區(qū)別不大”。破-解此題的具體方法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進行概念轉換,中國近現(xiàn)代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分布圖=中國近現(xiàn)代重要歷史事件發(fā)生地分布圖;第二步是調用所學知識對題中四幅地圖一一進行排查,A、C兩項缺少廣東,排除;D項多了新疆、西藏等地,排除;B項包含南京、上海、北京、廣州這些重要地區(qū),故B項正確。

八、“違背常理類”

(例8)(四川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員暨《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認為“這些命書,無論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聽其主持,不得不看為一生絕大的紀念品”。該事例說明

A.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tǒng)婚俗

C.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書決定時人的婚姻

(啟示)

本題的干擾性主要體現(xiàn)在題中背景材料與選項和考生平時所學的內容不符。排除此類干擾的方法就是暫時拋開固有的知識,認真解讀背景材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論從史出,由此可得出B項正確。

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1、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xiàn)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xiàn)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審題方法:

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qū)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fā)展的各種因素。三是在做題時要準確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么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同學們利用這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質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階級本質、客觀規(guī)律或是事物的內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而在人為和自然因素、內因和外因中,人為因素和內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與根本原因并列于題中。另,命題中“最主要的原因”實踐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選擇題答題方法

1 分析考查范圍尋找突破點

高考歷史選擇題是以通史的順序來編排試題的。從近三年的高考試題來看,24—27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28—31題考查的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內容,32題考查的是古希臘、古羅馬的內容,33—35題考查的是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內容。根據題目順序可以大體知道題目考查的范圍,就可以根據考查范圍查找知識內容,尋找突破點。

2 抓準題目中的時空信息

時空是把握歷史的基礎,時空意識、空間位置在高考命題者心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在2018年全國Ⅱ卷中的12道選擇題,每一道題都包含了一定的時空信息??梢哉f,無時空不高考。但是學生在做題時往往忽視題目中的時空信息,時空概念不清,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不善于找相關的時間信息尤其是隱性時空信息,因此要注意抓住題目中的時空信息,尤其注意發(fā)掘題目中的隱性時空信息,這些信息一般以朝代名、阿拉伯數(shù)字年份、歷史事件、人名、地名、年號等形式呈現(xiàn)。如2018年全國Ⅱ卷26題,根據題目中“武則天時期”可以推斷出題目涉及的時間應該是唐朝,這就是題目中包含的隱性時空信息。根據時空信息再抓住時空背后的歷史背景就順理成章了。

3、反映類選擇題采用縮句法

近幾年高考試題中反映類選擇題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這類試題可以縮句法,將材料濃縮,盡量用一句話說出材料表達的主旨意圖,再和選項匹配。這樣做可以盡可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擾內容,有助于選出正確答案。如2018年全國Ⅱ卷24題,題目可以簡略概括為“商湯的仁慈使他獲得了諸侯的擁護”,故而選擇A商湯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

4、省略號前后一般有答案

材料中如果有省略號的一定要重視省略號前后的材料,若省略號前后材料不重要就會繼續(xù)省略,所以要反復研讀省略號前后的材料,省略號前后一般有答案。如2018年全國Ⅱ卷30題,從省略號后“你真正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對待,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推斷出,在抗日根據地農民被當做人來對待,他們決定自己的事情,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對于激發(fā)農民的抗日熱情具有重要的意義,故A項正確。

歷史選擇題八大干擾方式及對策相關文章

歷史選擇題解題技巧

做歷史選擇題答題原則

高考歷史選擇題八大原則

高考歷史選擇題的答題原則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思路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方法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做歷史選擇題的原則

高三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高中歷史選擇題應試技巧

歷史選擇題八大干擾方式及對策

我們該把握高中歷史題目的特征,從特征出發(fā),總結做題的原則。高中歷史選擇題的基本特征是,從材料和情境出發(fā),得出相應的歷史結論。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歷史選擇題八大干擾方式及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做歷史選擇題的原則有哪些
    做歷史選擇題的原則有哪些

    高考歷史選擇題原則有哪些,答題規(guī)律是什么,歷史選擇題有哪些答題小技巧?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做歷史選擇題的原則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

  •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歸納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歸納

    在所有科目中,可以說文綜的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的。這是由文綜選擇題命題的特點構成的。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歸納,

  •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有哪些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有哪些

    選擇題在文綜考試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選擇題答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文綜成績。那么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接下來給

  •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方法
    做文綜歷史選擇題技巧方法

    在做全國卷歷史選擇題的時候,我們很多考生得分率很低,在歷史選擇題上失分嚴重,那么在文綜歷史選擇題上有哪些答題技巧可以應用呢?那么接下來給大

82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