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時間: 鞏詩21178 分享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近幾年中考招生考試歷史試題越來越注意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考查及學科素養(yǎng)的滲透,這就要求老師將中考的理念與平素的教學相結合,在教學、備課的過程中細心琢磨,狠下功夫,注重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滲透學科素養(yǎng)。下面學習啦小編就給大家?guī)沓踔袣v史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精彩導入。開端引趣就是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伴_端引趣”的方式,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

  刻意求新。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顒咏惶孢M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樣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一定要精心制作課件。課件界面美觀、色彩豐富、綱要信號齊備;版面保留完整,通過超鏈接,前后切換方便,達到過去手工板書無法企及的地步。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直觀性是任何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它通過多種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學生傳遞多種多樣的教學信息,使學生的各種人體器官對新知識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育心理學知識說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若兩者同時使用,就能夠接受約65%??茖W研究也證明,人們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的知識比率為: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獲得幾乎是最佳的知識保持率。為了減輕教師負擔,課件我們是共用的,也是大家共同制作的,資源共享。如《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通過課件的展示、電影《虎門銷煙》《鴉片戰(zhàn)爭》的經典片段、再加上簡短的語言渲染。很快就將學生帶到了一個清政府腐敗落后,列強恃強凌弱的情境中,通過對史實的認識分析后學生自己就認識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這課課件是同學科老師制作,我們資源共享。

  聯系生活實際,拓寬知識。學生一旦發(fā)現學過的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的欲望便會愈來愈強烈。歷史教學應該盡可能與現實生活和時事聯系起來,利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為我們答疑解惑。如我在講宋元文化時,就把熱播劇《瑯琊榜》引入課堂,主要是在劇中出現了炸藥,引導學生分析影視劇的不合理性。再如學習清朝君主專制時,引入《宰相劉羅鍋》《康熙王朝》讓學生討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目前我們的學生層次差別特別大,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導學測評的練習題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6、7號學生(基礎較差)只做基礎題,3、4、5號學生加上能力題,1、2號學生(能力較好)要練習題全部都做。

  加強學法指導。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F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

  (1)學會讀書,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然后理解并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去解決教師提出的思考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如標準式、批注式、摘錄式、概要式、選讀式、速讀式等。

  (2)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于發(fā)問,敢于求異;二是培養(yǎng)學生掩卷而思,富于聯想的習慣;三是要學生形成先思后問,問后多思的思維習慣。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思考。

  (3)指導學生學會探究。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通過探究活動,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要深入實踐,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

  如何提高學生歷史思維

  一、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在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的作用。

  在歷史教學中,應發(fā)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如志向、想象力、意志力、興趣等能給思維力的產生提供強大的動力。一個人的志向越高,他的學習動力和潛能就越大;想象力愈豐富,愈有利于構建知識的立體體系,愈有利于思維的擴展;意志力堅強的人,能自覺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駕馭自己的情緒,并善于確定自己的目標;興趣能喚起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動力,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積極思維。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老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看成教材與學生間的媒介,一定要大力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保證每位學生有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的思維意識。這是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要調動學生的思維,就必須把問題引入課堂,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越高、迫切感越強,思維也就越活躍。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老師應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fā)性的問題,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問題之中,使學生大腦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設問要注意啟發(fā)性,要從各種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可依據《考試說明》的幾種能力要求從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等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例如,要求比較問題:比較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異點?要求綜合歸納問題: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有哪幾次高潮?各有什么特點?要求推理說明的問題:中國近代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把中國民主革命引向勝利,說明了什么問題?

  三、多運用直觀教具和形象語言,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歷史教學不能平鋪直敘教材的內容,要多運用直觀教具,如歷史地圖、課文插圖、仿制的模型教具等,以此來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開啟思維的動機。比如講述鴉片戰(zhàn)爭這一內容時,可先引導同學們看課本插圖,并要求同學們指出哪幅圖反映英國必然會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哪幅圖能體現英國的侵略行為?哪幅圖反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樣以圖導談,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敘事形象化,以幫助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的聯想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述赤壁之戰(zhàn)時,可利用蘇軾《赤壁懷古》里面生動的詞句對古戰(zhàn)場赤壁進行渲染,簡單色畫波瀾壯闊的戰(zhàn)斗場面。然后因勢利導,推動學生思維的遷移,讓學生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背景、經過和歷史作用,并假設關羽當時把曹操殺了,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結局?讓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討論,既開闊了視野,又鍛煉了對歷史事件的思辯能力。

  另外,語言的準確運用,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科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離不開語言,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考試中出現審題能力差。概括能力不足,答案不簡潔明了,條理不清楚、層次混亂等問題,主要是學生語言能力問題。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注意下面幾點:首先,老師應注意縮小師生間的語言差異,使老師的知識傳授與學生的知識接受趨于一致,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其次,要弄清教材中一些關鍵性語言,引導學生做定量思維。如鐵農具、牛耕春秋出現,戰(zhàn)國推廣,西漢廣泛使用。出現、推廣、廣泛使用所表示的量是有著巨大差別的。再次,引導學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進行思維,把所學的內容加工整理成自己的語言,往往能把厚書讀薄,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過好語言關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必不可少的條件。

  四、讓學生多研究思維實例,吸取別人思維的經驗長處。

  在課堂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受到時間的限制。為了讓學生思維能力真正發(fā)展起來,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應把歷史教學引向課外,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內活動。例如,看歷史故事,聽歷史講座,參加歷史專題辯論等。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多研究一些思維實例,學習一些專家、學者的思維成果,填補課堂學習上的一些空白。這樣有利于打破思維定勢,拓展思維空間,有助于解答一題多論的歷史問題。不過,學生在吸收謁外營養(yǎng)的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點:第一,注意科學吸收。對同一歷史問題的看法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有些觀點不科學也不全面,不利于學生形成辯證的唯物史觀。因此,讓學生多掌握一些歷史理論知識,特別是與邏輯學、辯證法有關的理論知識,學會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思考和分析問題,達到去偽存真、辯證吸收的目的。第二,講究質量,不盲目追求數量。研究思維實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思維實例應具有代表性,以共性看一般,往往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第三,注意思維的多棱性。思維的形式包括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等多種形式。一種歷史知識的學習往往包括幾種思維形式,只有弄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領悟不同思維方式在掌握歷史知識中的不同作用,才能實現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知識遷移,并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