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知識點
學習從來無捷徑。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和復習規(guī)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熟記這些知識系統(tǒng)和復習規(guī)律,然后熟練的運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級語文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知識點
敬業(yè)與樂業(yè)
一、學習本文,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旁騖()褻瀆()駢進()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斷章取義:引證書籍,只取一句或數(shù)句,而不顧及全文與其本義。
旁騖:不專心正業(yè),而去追求正業(yè)以外的事。
褻瀆:輕慢;冒犯。
3、詞語積累。
斷章取義不二法門旁騖褻瀆駢進征引敬業(yè)樂群言行相顧
強聒不舍
二、課文內(nèi)容分析。
1、學習本文,應該明白作者演說的思路是如何的。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的思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梁啟超就引用國人熟悉的儒家經(jīng)典《禮記》和道家經(jīng)典《老子》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yè)樂業(yè)"的主旨。
(2)談論了"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的重要性。
(3)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jié)全文旨意。
2、作者為什么主張"敬業(yè)"?
作者用朱熹的話解釋"敬業(yè)"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接著,提出"為什么該敬呢"一句設問。作者從人類生存的需要(為生活而工作)與個體生活的意義(為勞動而生活)出發(fā),論證"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至于該做哪一種勞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人"。于是,他又設問:"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是敬"。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論證"樂業(yè)"的?
"樂以忘憂"的"樂業(yè)"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價值。論述"樂業(yè)"重要性時,梁啟超先從司空見慣的"做工好苦呀"的嘆氣聲中談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對于無法逃避的事,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這句設問下面,列出了四個理由。這四個理由,浸透著深刻的人生體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個曾經(jīng)專注于某項工作或事務的人,都會有同感和共鳴。
三、問題研究。
1、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是什么?
這篇演講在論證上的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jīng)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丈禪師,都被作者拿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2、應該怎樣理解“業(yè)”的`含義?
“業(yè)”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yè)。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zhì)都是可敬。”因此,“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yè),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指出這一點,可以擴展梁啟超主張的適用范圍,也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本文。
3、怎樣深入理解“敬業(yè)”精神?
我們可以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yè)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yōu)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yè)、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梁氏的“敬業(yè)”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人教版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課文所選的十則,有的談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變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春》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繪春和贊春的思路來結(jié)構(gòu)全文。在繪春部分,依次描繪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最后運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稘系亩臁芬晃模_篇就以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濟南無風、無霧(響晴),無毒日(溫晴)的寶地特點,然后,從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不結(jié)冰的水三個方面寫了濟南的冬天。表達了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滿了浪漫色彩。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要到山中尋訪一位朋友,原來是古橋、古樹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過與這些朋友互拆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秋天》這首詩,選自詩人、評論家何其芳的《預言》。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由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和少女思戀圖組成。
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文學常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被后人稱為“亞圣”,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學說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
二、語音
簞(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惡(wù)
三、通假字
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5、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四、一詞多義
(1)之代詞“他”如:呼爾而與之助詞“的”如為宮室之美
(2)而表順接“不譯”如:蹴爾而與之
表轉(zhuǎn)折“卻”如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于表比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對象“對”如:萬鐘于我何加焉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相關文章:
★ 九年級語文知識點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知識點
上一篇:初三語文知識點整理歸納
下一篇:初三語文重要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