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化學學習方法 > 高一化學學習的變化與方法

高一化學學習的變化與方法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高一化學學習的變化與方法

 高、初中銜接要做好下面幾點:一是初高中教材的銜接;二是教學方法的銜接;三是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銜接。對于化學科目的學習也是如此,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一化學學習的變化
 
  1、認識物質的角度將發(fā)生變化
 
  初中階段是以簡單物質來認識化學,從宏觀角度來認識化學反應,而高中則從多個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梳理,不僅從宏觀角度還從微觀角度認識化學反應,而且對化學反應的快慢、限度等問題進行探討。
 
  這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能認真體會物質的各種分類方法,在適當分類的基礎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
 
  2、實驗的探究性將有所加強
 
  高中學習的自主性遠強于初中,體現(xiàn)在化學實驗上就是實驗的探究性將會有所加強。學生應在掌握基本操作和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感受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工具性,體會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要求學生首先不能畏懼實驗,要敢于實驗,敢于探究?;瘜W實驗只要符合規(guī)范是相當安全的。其次要做好化學基本操作和實驗設計的準備工作,做實驗時決不能再出現(xiàn)照方抓藥的情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使自己在實驗過程中能體會到是在用實驗解決問題,能夠獨立完成實驗報告。
 
  3、處理定量問題的角度將發(fā)生重大變化
 
  從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將經(jīng)歷一個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即不僅在更大的范圍內學習物質性質,還要求從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物質組成和變化。初中也涉及了一些定量關系,但它們是以質量關系為主的,而高中階段引入了物質的量的概念,它把質量關系轉變?yōu)閿?shù)量關系,并以物質的量為中心聯(lián)系物質的質量、數(shù)目、氣體體積、溶液的濃度。使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定量計算變得簡單明了,提高了對化學計算的要求,使計算更好地為研究物質及其變化服務。
 
  4、學科思想將更加突出
 
  元素守恒、電荷守恒、平衡原理、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物質性質決定其用途、鑒別等學科思想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將更加突出。要學好化學就要了解它們,運用它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針對這些變化,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應采取怎樣的措施呢?要學好化學,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
 
  其一是必須記一些知識。化學素稱理科中的文科,學習化學的方法可以采用一些類似文科的學習方法。如多記、多用、多理解等。可能有人會認為化學知識零散不好記憶,其實這些知識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如果你把它們劃分成一個個有著美妙傳說的星座(適當分類,聯(lián)系應用),那它們就鮮活起來,容易記憶了。
 
  其二是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化學畢竟還是理科,偏重于理解和應用,光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要學好化學,做習題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化學學習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課前做好預習,上課做聽課筆記,課后做學習小結,按時完成作業(yè),做好作業(yè)與練習后反饋。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能夠正確對待參考書。學習時獨立思考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學把參考書當成做作業(yè)時查找標準答案的工具,而不去認真思考和理解,這就本末倒置了。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要點
 
  一、初、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
 
  通過對比初、高中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chǎn)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會對所學知識能應用于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1.初三教材中出現(xiàn)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但做要求的內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異形體
 
  (3)用電子式表示物質的結構
 
  (4)兩性化合物及典型兩性氧化物
 
  此部分內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該章內容時,應注意加以補充,以免讓學生出現(xiàn)知識的空白點。
 
  2.高—年時需對初中某些知識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還原反應
 
  初中只從得、失氧觀點簡單的介紹有關氧化——還原反應,高一年則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觀點即從本質上來介紹氧化——還原及應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2)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①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guī)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叱跞涣信e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年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于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知學生的可接受性。
 
  3.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
 
  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年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4.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2、H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等內容。高一年要結合CL2、HCL、SO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①反應原理;⑦反應裝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98271